对话 | 王小帅的电影之旅(4)
2024-01-21 来源:你乐谷
爱情以黑白的色彩呈现,还有清洌的雾气,寒冷的风
程:画画还有别的目的吗?
王:就是画画,他觉得画画比较个人化,比较独立,跟别人没关系,因为他在京剧团,他就知道人际关系特别的麻烦。而且那时候更看不出这种戏曲(样板戏)能有什么出息,学画至少画出个齐白石什么的还卖点钱去。我开始学画画,学着学着我不想画了,他就逼着我画。
程:班上有没有让你出板报?
王:全班的板报都是我出的,包括全校的,每天都有板报,那么小就历经时代变化。有一年突然打倒"四人帮"了,然后就开始画"四人帮",还要看图案几个人怎么摆。我学画一开始都是我爸教的。每天放学回来,只能玩半小时,其他的时间就逼着画,后来父亲还上山打柴去,自己弄炭。冬天太冷了就在家里弄个炭盆子,然后我跟他一块上山,自己扛那么几根来烧炭。我父亲的意识非常清醒,他那时候对个人崇拜,对"文革"都有意见,我的英文也是那个时候学的,那时电台有教中国人学英文的节目,英语900句什么的。
寒冷的冬天,父亲哄我,说你画画就不冷了
程:是贵州吗?
王:是。我们学校怪了,那么小的山区小学二年级开英语课,每个人都觉得是上海人的感觉。其实很惨,每年过年的时候都一家一家去上海,回来之后都是"大白兔"奶糖什么的。我们家上海没人,有时候给我们点吃的就挺高兴,羡慕他们去上海。后来他们就不去上海了,没法去了,春节再去上海,人家那边条件也很艰苦,一家人住几天,也烦了。现在你再问他们,一提到回上海就不说这话了,这根就彻底断了,他们的第三代、第四代就在那儿了。我从小时候说起来这半天还没说完,确实好玩。
程:是好玩,这个东西是潜在的,会影响你以后的创作呀,它会带来很多东西,你写成年人的东西,怎么样去关注一个人,都跟你这些经历有关。
王:那时毕竟小,13岁以前的经历多好,大银幕,风一吹满山的人,占位子的在这边,不占位子在银幕背后,两边全是农民,漫山遍野,就看一部电影,风一吹,银幕晃荡着,下雨打着伞还看,奇观。如果是18~20岁,我可以马上掌握那个状态,因为那个年龄对周围现实容易掌握,你要想回去拍也容易,一下回到13岁,这种电影其实是很难拍的。
程:我的心都跟着你的记忆晃荡起来了。真美!
黄:你13岁去了武汉,武汉呆了多久?
王:在武汉两年。
程:刚到武汉什么感觉?
王:到武汉上学,进的是重点中学,华中工学院附中。我爸进部队以后,我妈就慢慢随部队调到华工,当老师教光学。
程:同学排斥你这个贵州人吗?
王:我没有意识,我觉得我是上海人。武汉算什么。我去上学时印象特别深,我穿的那件衣服直到上美院附中,到附中毕业都还在,我很喜欢,深灰色的四个兜,的确良的。但在人家武汉人眼里那件衣服特土,一进去,他们就用武汉话说我是乡里娃。我听明白了,乡下孩子,我说怎么叫我乡下人?有点反了。其实想想真的是乡下人,而且我进的这个班,同学全是戴着眼镜的四眼,高材生。结果第一堂课我就给他们震了。班上的人太多,没地方了,就给我搁在讲台边上,我就坐在那儿了。很幸运第一堂课是英语,第一个问题谁回答。没人,来了个新同学吗,老师就让我来回答。我起来用英文一个一个回答,一下子大家刮目相看了,乡里娃的地位提高了。
程:画画还有别的目的吗?
王:就是画画,他觉得画画比较个人化,比较独立,跟别人没关系,因为他在京剧团,他就知道人际关系特别的麻烦。而且那时候更看不出这种戏曲(样板戏)能有什么出息,学画至少画出个齐白石什么的还卖点钱去。我开始学画画,学着学着我不想画了,他就逼着我画。
程:班上有没有让你出板报?
王:全班的板报都是我出的,包括全校的,每天都有板报,那么小就历经时代变化。有一年突然打倒"四人帮"了,然后就开始画"四人帮",还要看图案几个人怎么摆。我学画一开始都是我爸教的。每天放学回来,只能玩半小时,其他的时间就逼着画,后来父亲还上山打柴去,自己弄炭。冬天太冷了就在家里弄个炭盆子,然后我跟他一块上山,自己扛那么几根来烧炭。我父亲的意识非常清醒,他那时候对个人崇拜,对"文革"都有意见,我的英文也是那个时候学的,那时电台有教中国人学英文的节目,英语900句什么的。
寒冷的冬天,父亲哄我,说你画画就不冷了
程:是贵州吗?
王:是。我们学校怪了,那么小的山区小学二年级开英语课,每个人都觉得是上海人的感觉。其实很惨,每年过年的时候都一家一家去上海,回来之后都是"大白兔"奶糖什么的。我们家上海没人,有时候给我们点吃的就挺高兴,羡慕他们去上海。后来他们就不去上海了,没法去了,春节再去上海,人家那边条件也很艰苦,一家人住几天,也烦了。现在你再问他们,一提到回上海就不说这话了,这根就彻底断了,他们的第三代、第四代就在那儿了。我从小时候说起来这半天还没说完,确实好玩。
程:是好玩,这个东西是潜在的,会影响你以后的创作呀,它会带来很多东西,你写成年人的东西,怎么样去关注一个人,都跟你这些经历有关。
王:那时毕竟小,13岁以前的经历多好,大银幕,风一吹满山的人,占位子的在这边,不占位子在银幕背后,两边全是农民,漫山遍野,就看一部电影,风一吹,银幕晃荡着,下雨打着伞还看,奇观。如果是18~20岁,我可以马上掌握那个状态,因为那个年龄对周围现实容易掌握,你要想回去拍也容易,一下回到13岁,这种电影其实是很难拍的。
程:我的心都跟着你的记忆晃荡起来了。真美!
黄:你13岁去了武汉,武汉呆了多久?
王:在武汉两年。
程:刚到武汉什么感觉?
王:到武汉上学,进的是重点中学,华中工学院附中。我爸进部队以后,我妈就慢慢随部队调到华工,当老师教光学。
程:同学排斥你这个贵州人吗?
王:我没有意识,我觉得我是上海人。武汉算什么。我去上学时印象特别深,我穿的那件衣服直到上美院附中,到附中毕业都还在,我很喜欢,深灰色的四个兜,的确良的。但在人家武汉人眼里那件衣服特土,一进去,他们就用武汉话说我是乡里娃。我听明白了,乡下孩子,我说怎么叫我乡下人?有点反了。其实想想真的是乡下人,而且我进的这个班,同学全是戴着眼镜的四眼,高材生。结果第一堂课我就给他们震了。班上的人太多,没地方了,就给我搁在讲台边上,我就坐在那儿了。很幸运第一堂课是英语,第一个问题谁回答。没人,来了个新同学吗,老师就让我来回答。我起来用英文一个一个回答,一下子大家刮目相看了,乡里娃的地位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