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娱乐新闻

卢中强:把戏曲观众年龄层拉低30岁(4)

2024-01-21 来源:你乐谷
而昆曲却是卢中强最近这一年才开始接触的一个剧种,但是一接触就他就震惊了。“算上古希腊的悲剧、英国的莎翁剧、意大利的歌剧,我觉得中国的昆曲可以作为世界第四大戏剧。而且它是唯一的一个能把舞台表演艺术门类多元化地结合在一起的。昆曲在联合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是全票通过的。我也看了青春版《牡丹亭》在美国演出的现场录像,那些外国人在台下看得非常认真。所以我想,中国戏曲里面一定有在世界上可以广泛传播的通用语言。”

卢中强:把戏曲观众年龄层拉低30岁


(左起:评弹演员高博文、“吴聊评弹”制作人吴梦奇、评弹演员陆锦花)
传统文化创新不能再“洒狗血”
中国传统戏曲的创新由来已久,改革开放至今,流行音乐与戏曲的跨界合作一直没有间断过。比如早年谢津唱红的《说唱脸谱》就借用了京剧的元素,而近年来很火的李玉刚也是一种商业上成功的跨界尝试,还有春晚每年的“戏曲联唱”,实际上也是一种戏曲的流行化。
另外,过十年来,在伴随“大国崛起”而来的“民族认同” 的感召下,“中国风”和“民族风”创作大行其道,周杰伦的信徒和“最炫民族风”统治着主流音乐市场。在卢中强看来,“中国风”也好,“民族风”也罢,其实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并没有太大作用,“中国风”和“民族风”的大多数创作者们都没有什么真正的传统文化底蕴,都只是靠“洒狗血”来讨好大众。“狗血洒到最后,也就只是洒到三四线城市的网吧里、洒到全国各地的广场上。”
那么如何来开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呢?卢中强点出了四个字;工匠精神——通过雕琢细节去发现和创造美,不断提高技艺,追求“炉火纯青”的境界。昆曲从市井小曲逐渐登堂入室并发展成如今的“高雅艺术”,正是“工匠精神”的最佳证明。
可是从“中国风”和“民族风”的各种创作中,我们看不到“工匠精神”,看不到一种由浅入深、由俗变雅的艺术提炼,我们看到的只是越来越“洒狗血”。
对于卢中强来说,这是“新乐府”一定要避免的。“新乐府”的创新一定是秉承“工匠精神”的创新,在不断挖掘和开发传统文化的道路上精益求精。 “戏曲文化是几百年来古人留下来的智慧结晶,值得我们给予充分的尊重。然后在尊重的基础上去做一些恰当的结合。这个结合一定要是恰当的。”
而且,在“创新”上,卢中强有更大的野心。“以我从小受戏曲熏陶的一个认知来说,有两点很重要:首先,它要好听;第二,这种跨界的方式有没有把戏曲做出一个让更多年轻人会去接受的可能。我们想通过‘新乐府’这个片段性的、块状的跨界的方式能够使昆曲完成更大意义上的流传。如果这个部分我们做得不错,那么接下来我们可能再会去尝试一些新的可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