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水源头有古镇(3)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灞源镇风景秀美,人文荟萃,有奇险峻秀河水倒流的倒沟峪,有刘秀落难匆忙而过的王爬岭,有王莽大军峡谷回转的万军回,有早期红色政权蓝洛县的纪念碑……其风景名胜和人文景观最集中、最驰名的地方为青坪村。
青坪村位于灞源镇北川最北端,距镇政府约7公里,全村370余户1500余人,是灞源最大的行政村。灞源镇四大景观龙头松、黑龙潭、骡马古道与箭峪岭均分布在青坪村。
龙头松位于青坪村后坪北边的空地上,现已在周围建成广场,以便游客观赏。龙头松高踞台崖之上,俯视着西侧崖下的清峪河。其树冠若龙头高扬,威武昂扬;树干布满“龙鳞”伸展有型,若龙爪挥舞;整棵树恰似巨龙凌空腾起,有头有尾,栩栩如生。据说龙头松为大禹所植,树龄已超4000年。相传刘秀被王莽追杀至此,情急之下藏身于龙头松而躲过一劫。刘秀称帝后,为报答此树救命之恩,封它为“龙头松”,称此树为天下第一神树。可惜的是,龙头松现已枯死,但神韵依存,枝干造型依旧犹如巨龙腾天,鳞爪飞扬。
在龙头松广场的北边,有一条土路,宽2米左右,两边荒草过膝,掩映遮盖了近一半的宽度,一种原始而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沿土路北行约600米即可到黑龙潭。潭在谷中,乃箭峪岭泉水汇集而成。清澈的泉水自两壁山崖缝隙飞泻而下,形成潭上瀑布,若白练倒挂,煞是好看,又淙淙有声,妙若天籁。传说刘秀在龙头松躲过追杀后,来到附近一潭水处洗脸,但见潭水深不可测,水呈深绿色,惊诧不已。刘秀登基后。此潭便被当地人称为“龙潭”。又传说潘钊、潘阳、潘文、潘强四兄弟在游玩时发现潭中惊现青绿色怪头鱼,以为是神龙现世,后来四兄弟皆事业有成。这一传说又为黑龙潭蒙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
青坪村后公路尽头处,有一棵高大的核桃树,树下立一木牌,上写“骡马古道”。木牌边,一条土路蜿蜒进山,这条土路就是骡马古道。去黑龙潭的土路不过是古道的一条分岔,由于近年翻修过,故略宽。而骡马古道的主道宽仅1米略余,由青坪村后伸展开去,一头钻进大山,迂回盘旋,越大岭(箭峪岭)出蓝田。明清乃至民国时期,古道是骡马驮运和贩夫走卒的必经之地,而青坪村则是人们翻越大岭(箭峪岭)之前歇脚的一处重要驿站。盘绕着大岭的古道上,至今仍保留着过去铺设的石头路面,脚踏在上面,往昔人欢马叫的热闹场景便不时浮现在脑海中,与眼前的冷寂幽静形成了强烈的比衬。只一瞬间,一股苍凉的情感便涌上心头。
沿古道一路攀援而上,约4小时,即可登临箭峪岭。箭峪岭地处渭南市临渭区、华州区、蓝田县与洛南县四区县交界之处,海拔2449米,是东秦岭的第二高峰。据雍正十年《渭南县志》载“诸山之峪,为箭峪大,南通商洛诸山,又东南通武关,故其北有独孤庄镇,盖县之东南地险也。”这段记载指出了箭峪岭的高大险峻与交通上的通衢要塞之特征。箭峪岭因山脊密布箭竹而得名,又名竹山,当地百姓称之为“大岭”。岭上多生高山草甸,南麓多为橡树等乔木,北麓灌木丛生。岭上有便道接通南北,其旁有一山神庙,为箭峪岭之标志,驴友皆在此拍照打卡。箭峪岭俊美秀丽,春来嫩芽遍地,夏至百花斗妍,秋到红叶满山,冬临飞雪漫开,四季迷人。
近年来,灞源镇的交通状况发生了很大的改观。如今的灞源镇,沪陕高速、沪陕铁路穿境而过,宁西铁路在此建有火车站,西商高速、灞西高速南通西接,更有九灞路、灞洛路沟通周边。便捷的交通促进了灞源镇的发展,而灞源镇也在发展中走出了一条个性化特色之路。
灞源镇植被丰茂,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又有灞水迂回穿行其间,绿林掩映着涓涓清流,空气清新明净,堪称天然氧吧。其海拔高达1000米以上,全年平均气温13.1℃,四季分明,夏季凉爽,自成天然避暑佳地。每年暑期,来此避暑的游客络绎不绝。灞源镇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今天的灞源镇已然成为驰名蓝田内外的避暑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