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望之“望”(3)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二望“四望”的“人脉”。
四望村不大不小,一千多口人,交通便利,民风纯朴。吾乡人常以土语如是这般“四庄、四庄”地称之,像是呼唤一个排行老四的兄弟,这个偏于一方的村子和村人,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模糊而温暖的印记。
印象中,这儿姓氏中牛雷薛张较多,尤其是复姓“相里”于此为盛,其他地方少有。许是地域不大,人丁不稠,县志所记四望科考有功名者并不太多,仅有明洪武年初选贡生牛敬、清嘉庆癸酉科贡生牛经天(四望村乡贤馆记为同治年间举人,在此暂以县志为准)、清拔贡相里选、清岁贡张四维,另有清道光武举薛步鳌等。值得一提的是前述清人牛敬,字德恭,号慎斋,秉性刚直,学问优长,初任韩城知县,荐升徐州知州,政声颇佳,算是一个职位不高的好官。宣统拔贡相里选,原名相里守才,字子美,生于光绪四年(1878年),卒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宣统元年选为拔贡,官职陕西候补州判,一个辅理粮务水利的下级官员,从七品,其曾孙相里斌现为科技部最年轻的副部长,主要从事光学工程与空间技术领域研究工作。
县志中还记有四望村一名顺治年间义士,名叫牛射斗。射斗,字桃林,平生胆识过人,是值邻村闹土匪,时任万泉知县宁维忠(辽宁抚顺人),为此深为忧虑,牛射斗挺身而出,左右回旋,遂平息匪患,宁知县大感其功,赠匾“士林翘楚”予以褒奖。后甲午年间,稷山县又有群寇作乱,射斗以招抚为任,独闯贼营,面无惧色,备陈利害,遂得以解,都院嘉其功,将任以职,辞而不就,遂褒扬其曰“韩范继美,国士无双”,一村以之为荣。另有先贤相里内侍,资料不详,此人名县志中也无从可考。据传,王莽篡汉时此人曾助刘秀避难村中下生寺,后汉光武帝即位后封为中常侍,为皇帝近臣,至今相里后人清明还其扫墓,文革中有关石碑遗失。关于四望村民风淳和还有一个现象,值得一提,传统古县志“人物志”中都有较大篇幅的“烈女传”,如此煌煌数百数千之“烈女”大多受封建礼教桎梏,妇女地位低下,婚姻生活中的种种不幸,尽现于“节烈”二字。
遍查县志记载,各村“烈女”“节妇”皆有不少,唯独找不到四望村有,这实在是世代嫁于此村妇女之幸,也是为人妻母之幸。
尽管县志中所载的四望籍士人不多,但对四望村自古崇文重教早有耳闻,村中在本乡发展的皆有成就,历年来在外工作人员也小有规模。抗日时期,在相邻西景村的日军炮楼眼皮底下,当年万泉县教育界人士王六甲,邀万泉名师王志烈、王北凤等在四望村后土庙创办“万泉县第一高级小学”。炮火连天,共赴时艰,“万泉一高”为万泉县培养人才保留了兴国文脉、培育了抗日火种,数百名杰出校友中有教师、将官、省部级领导、专家学者,同时也浓厚了四望村的教育氛围。2010年数十位健在的“万泉一高”学生在西景村西北立碑纪念先师,碑刻一联:烽火救亡,八年国学立四望;杏坛育人,一代师表誉六甲。我幼年在本村接受教育期间,对四望村村风村貌大加赞赏,对四望村的文脉延传颇为敬重,受多位四望籍师长的帮助很多,老师业务过硬有教无类的师德师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如相里修成、牛大董等等,他们授业解惑、教书育人,功在乡梓、多有建树。高中在运城时,也有学习成绩优异的四望同学,对其天资及学业心存敬意。其他当今四望籍士农工商、官宦行伍,了解不多,在此不一一备述。只在数年前,偶然读到一则人物报道,写的是当时四望村的书记相里炳身,为村里做了不少好事。四望村不大,一个过去的穷村,能有现在这番作为,应是历任“村官”接力、村民戮力所得。为“官”一任,主政一村,为私计必无建树,为一村人谋当为一村人所念,要做还是可以有一番作为的,既是利己利人的事,也是功荫子孙的事。
四望村不大不小,一千多口人,交通便利,民风纯朴。吾乡人常以土语如是这般“四庄、四庄”地称之,像是呼唤一个排行老四的兄弟,这个偏于一方的村子和村人,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模糊而温暖的印记。
印象中,这儿姓氏中牛雷薛张较多,尤其是复姓“相里”于此为盛,其他地方少有。许是地域不大,人丁不稠,县志所记四望科考有功名者并不太多,仅有明洪武年初选贡生牛敬、清嘉庆癸酉科贡生牛经天(四望村乡贤馆记为同治年间举人,在此暂以县志为准)、清拔贡相里选、清岁贡张四维,另有清道光武举薛步鳌等。值得一提的是前述清人牛敬,字德恭,号慎斋,秉性刚直,学问优长,初任韩城知县,荐升徐州知州,政声颇佳,算是一个职位不高的好官。宣统拔贡相里选,原名相里守才,字子美,生于光绪四年(1878年),卒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宣统元年选为拔贡,官职陕西候补州判,一个辅理粮务水利的下级官员,从七品,其曾孙相里斌现为科技部最年轻的副部长,主要从事光学工程与空间技术领域研究工作。
县志中还记有四望村一名顺治年间义士,名叫牛射斗。射斗,字桃林,平生胆识过人,是值邻村闹土匪,时任万泉知县宁维忠(辽宁抚顺人),为此深为忧虑,牛射斗挺身而出,左右回旋,遂平息匪患,宁知县大感其功,赠匾“士林翘楚”予以褒奖。后甲午年间,稷山县又有群寇作乱,射斗以招抚为任,独闯贼营,面无惧色,备陈利害,遂得以解,都院嘉其功,将任以职,辞而不就,遂褒扬其曰“韩范继美,国士无双”,一村以之为荣。另有先贤相里内侍,资料不详,此人名县志中也无从可考。据传,王莽篡汉时此人曾助刘秀避难村中下生寺,后汉光武帝即位后封为中常侍,为皇帝近臣,至今相里后人清明还其扫墓,文革中有关石碑遗失。关于四望村民风淳和还有一个现象,值得一提,传统古县志“人物志”中都有较大篇幅的“烈女传”,如此煌煌数百数千之“烈女”大多受封建礼教桎梏,妇女地位低下,婚姻生活中的种种不幸,尽现于“节烈”二字。
遍查县志记载,各村“烈女”“节妇”皆有不少,唯独找不到四望村有,这实在是世代嫁于此村妇女之幸,也是为人妻母之幸。
尽管县志中所载的四望籍士人不多,但对四望村自古崇文重教早有耳闻,村中在本乡发展的皆有成就,历年来在外工作人员也小有规模。抗日时期,在相邻西景村的日军炮楼眼皮底下,当年万泉县教育界人士王六甲,邀万泉名师王志烈、王北凤等在四望村后土庙创办“万泉县第一高级小学”。炮火连天,共赴时艰,“万泉一高”为万泉县培养人才保留了兴国文脉、培育了抗日火种,数百名杰出校友中有教师、将官、省部级领导、专家学者,同时也浓厚了四望村的教育氛围。2010年数十位健在的“万泉一高”学生在西景村西北立碑纪念先师,碑刻一联:烽火救亡,八年国学立四望;杏坛育人,一代师表誉六甲。我幼年在本村接受教育期间,对四望村村风村貌大加赞赏,对四望村的文脉延传颇为敬重,受多位四望籍师长的帮助很多,老师业务过硬有教无类的师德师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如相里修成、牛大董等等,他们授业解惑、教书育人,功在乡梓、多有建树。高中在运城时,也有学习成绩优异的四望同学,对其天资及学业心存敬意。其他当今四望籍士农工商、官宦行伍,了解不多,在此不一一备述。只在数年前,偶然读到一则人物报道,写的是当时四望村的书记相里炳身,为村里做了不少好事。四望村不大,一个过去的穷村,能有现在这番作为,应是历任“村官”接力、村民戮力所得。为“官”一任,主政一村,为私计必无建树,为一村人谋当为一村人所念,要做还是可以有一番作为的,既是利己利人的事,也是功荫子孙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