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2)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过了小年,送走了驻守在人间保护百姓的诸神,去向玉帝汇报所辖地方或人家过去一年的一切,再祈祷下一年的风调雨顺。每家这时候就要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我们称为“扫舍”,好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小时候,我最喜欢干的事就是爬到高高的房顶去淘烟囱,因为我们烧的都是柴火,烟囱经常会被烟灰堵死,就需要间断性地有人用长干或重物把它透通。扫舍完毕,就是全年一度的大清洗了,关中缺水,不像现在家家都有自来水,我们洗东西、洗衣服需要到几里外的河边或者能够抽水的地方。现在回想起来,关中的女人都非常勤劳能干,她们天不亮就起床,做好一家人的饭,再拉上一架车的衣物,蹲在冰冷的河流边,靠人力搓洗,把每一件衣物清洗干净。
在关中,几乎每家都是大家庭,兄弟姊妹多人,家自然就大了,人也就多了,到了腊月二十七八,为了解决一个正月的吃饭问题,每家就开始蒸馒头,一般要做两到三天。因为关中人是以面食为主的,正月里吃的、回礼所需的馒头数量较大,而且是要一次准备好。记得小时候每次蒸馒头时,母亲就非常惆怅和严厉,因为每笼里总要出一些坚硬发青的馒头,本来这是发酵粉使用不均匀造成,母亲却责怪是孩子们不听话,冲闯了神灵,才有了青白混杂的馒头,现在好了,大部分人家都已经不自己蒸馒头了,每个集镇都有专业的馒头批发商户,到集市上直接购买就好了,也算解放了关中女人过年前的一项重体力工作。
我在秦岭的南麓生活久了,就有了川俗羌习楚韵的习性,但骨子里的秦风依旧。那种憨厚淳朴倔强的关中特质,在回家的几天里就有了反哺,这也就是环境造人的因素吧。
每年都要进城采购年货,和平日里汉中的蔬菜类价格相比,感觉都高的离奇,而且多数蔬菜都是外乡运来,我实在不明白,关中坐拥华夏最好的良田袄土 ,人们却不屑于培育每日所需的蔬菜,只知道单一的为小麦、包谷而主产粮而算计,岂不知经济作物或蔬菜的单产要远远大于粮食价格,也许这于关中人的生活习惯相连,面食的发达对于蔬菜的依赖就少了许多,也就有了“一盘辣子一道菜”的说法。
每次回老家逢集,或者是逛街,穿行于熙熙攘攘,接揰擦肩的街道上,到处都是那种铿锵有力的吆喝叫卖声,外来的人听起来,宛如是在噪杂的呵斥或者叫骂他人,就是降价,也是高亢的抬杠声,带着浓浓地地方语调,还有许多外人听不明白的口语,贾平凹先生曾说,关中人讲话,像在旷野中秦人的吼叫戏。
关中由于人口密度大,其劳动力的价格是比较低的,加之人们对土地的依恋,许多人不愿意走出家门,很大程度的形成劳力过剩,在年关的集市上,他们宁愿委屈自家的胃,带回的只是一斤蒜苗、一窝白菜、三两根黄瓜,少许五色的皮冻肘花肉,就可以欢庆新年了,秦川饮食是比较简单的,面食的花样多,肉食的制作却比较单一,经常看到陕南的人们大吃狠喝,就是借钱也要在节日里摆满一桌各式各样的菜肴,安享其成,不委屈自己,这种及时消费的风俗和关中人的思维区别是很大的。关中的人们淳朴简单,但内心是喜欢热闹的,在每年的春节,他们长时间地盘踞游走于集市,感触喧闹冲淡他的落寞,过去在县城、集市经常有“社火”活动,就是各种团体纠集喜欢热闹的人们,张灯结彩,身着彩衣,扮成多种历史人物、鬼神的彩色脸谱,或扭动秧歌步,或踩着高跷,敲锣打鼓的游走穿行街道巷里,引来大家的嬉闹观望谈评,把年味渲染的很浓。
这点也是西府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后期发达的“泥塑脸谱”,塑造了许多民间艺术,也成了“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之一。
到了除夕这天,是关中人最为忙碌的时候,一般人家在中午饭前,都要沾贴大门及家里各处的对联,敬封迎接土地、仓神、门神、天爷等来家主持来年的平顺昌达,这时候家里各处都被五颜六色的彩纸旌旗水彩画裱装的庄重而绚烂,加之小年前,各家都有“扫舍”的习俗,不但保持了家中的干净整洁,而且大多数家会把墙壁粉刷一新,这时候再把诸神镶嵌在佛龛中高高地供起,就呈现出浓浓地新年景象。
在关中,几乎每家都是大家庭,兄弟姊妹多人,家自然就大了,人也就多了,到了腊月二十七八,为了解决一个正月的吃饭问题,每家就开始蒸馒头,一般要做两到三天。因为关中人是以面食为主的,正月里吃的、回礼所需的馒头数量较大,而且是要一次准备好。记得小时候每次蒸馒头时,母亲就非常惆怅和严厉,因为每笼里总要出一些坚硬发青的馒头,本来这是发酵粉使用不均匀造成,母亲却责怪是孩子们不听话,冲闯了神灵,才有了青白混杂的馒头,现在好了,大部分人家都已经不自己蒸馒头了,每个集镇都有专业的馒头批发商户,到集市上直接购买就好了,也算解放了关中女人过年前的一项重体力工作。
我在秦岭的南麓生活久了,就有了川俗羌习楚韵的习性,但骨子里的秦风依旧。那种憨厚淳朴倔强的关中特质,在回家的几天里就有了反哺,这也就是环境造人的因素吧。
每年都要进城采购年货,和平日里汉中的蔬菜类价格相比,感觉都高的离奇,而且多数蔬菜都是外乡运来,我实在不明白,关中坐拥华夏最好的良田袄土 ,人们却不屑于培育每日所需的蔬菜,只知道单一的为小麦、包谷而主产粮而算计,岂不知经济作物或蔬菜的单产要远远大于粮食价格,也许这于关中人的生活习惯相连,面食的发达对于蔬菜的依赖就少了许多,也就有了“一盘辣子一道菜”的说法。
每次回老家逢集,或者是逛街,穿行于熙熙攘攘,接揰擦肩的街道上,到处都是那种铿锵有力的吆喝叫卖声,外来的人听起来,宛如是在噪杂的呵斥或者叫骂他人,就是降价,也是高亢的抬杠声,带着浓浓地地方语调,还有许多外人听不明白的口语,贾平凹先生曾说,关中人讲话,像在旷野中秦人的吼叫戏。
关中由于人口密度大,其劳动力的价格是比较低的,加之人们对土地的依恋,许多人不愿意走出家门,很大程度的形成劳力过剩,在年关的集市上,他们宁愿委屈自家的胃,带回的只是一斤蒜苗、一窝白菜、三两根黄瓜,少许五色的皮冻肘花肉,就可以欢庆新年了,秦川饮食是比较简单的,面食的花样多,肉食的制作却比较单一,经常看到陕南的人们大吃狠喝,就是借钱也要在节日里摆满一桌各式各样的菜肴,安享其成,不委屈自己,这种及时消费的风俗和关中人的思维区别是很大的。关中的人们淳朴简单,但内心是喜欢热闹的,在每年的春节,他们长时间地盘踞游走于集市,感触喧闹冲淡他的落寞,过去在县城、集市经常有“社火”活动,就是各种团体纠集喜欢热闹的人们,张灯结彩,身着彩衣,扮成多种历史人物、鬼神的彩色脸谱,或扭动秧歌步,或踩着高跷,敲锣打鼓的游走穿行街道巷里,引来大家的嬉闹观望谈评,把年味渲染的很浓。
这点也是西府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后期发达的“泥塑脸谱”,塑造了许多民间艺术,也成了“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之一。
到了除夕这天,是关中人最为忙碌的时候,一般人家在中午饭前,都要沾贴大门及家里各处的对联,敬封迎接土地、仓神、门神、天爷等来家主持来年的平顺昌达,这时候家里各处都被五颜六色的彩纸旌旗水彩画裱装的庄重而绚烂,加之小年前,各家都有“扫舍”的习俗,不但保持了家中的干净整洁,而且大多数家会把墙壁粉刷一新,这时候再把诸神镶嵌在佛龛中高高地供起,就呈现出浓浓地新年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