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大卫休谟人性论导读

2023-03-16 来源:你乐谷

大卫休谟人性论导读

本文核心词:历史,哲学,学习,伟人

一、休谟:英国经验论的“逻辑终局”

大卫休谟人性论导读


对西方哲学史稍有了解的读者,一听到经验主义这个词,首先想到的就是英国经验主义,就像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尤其在黑格尔一代的德国人心中,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一样。当然,英国近代哲学并不能完全归之于经验主义,但英国的确有重视感觉、强调经验的悠久传统。按照通常排列的英国经验主义谱系,弗兰西斯· 培根(Francis Bacon,1561 ~ 1626) 可谓先驱, 奠基人自然非约翰· 洛克(John Locke,1632 ~ 1704)莫属,爱尔兰的乔治· 贝克莱主教(George Berkeley,1685 ~ 1753)犀利深刻,独树一帜,大卫· 休谟(David Hume, 1711~1776)则是最后一位主要代表。他生活在启蒙时代,与法国的伏尔泰和卢梭是同时代人。他与贝克莱一样是从洛克的经验论出发的,不过他在经验论上比洛克和贝克莱更彻底,合乎逻辑地得出了怀疑主义的结论。
罗素称他是英国经验论的“逻辑终局”,康德则认为“自从有形而上学以来,对于这一科学的命运来说,它所遭受的没有什么能比休谟所给予的打击更为致命”。经验的谦恭与温和的怀疑不仅是休谟思想的特色,而且是他的人生态度,甚至是英国哲学气质的写照。
休谟生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父母皆出自名门望族。休谟从小就被爱好文学的热情所支配,这种热情是他一生的主要情感。当他15 岁离开爱丁堡大学时,除了哲学和一般学问的钻研外,他对任何东西都感到一种不可抑制的嫌恶。在深入研究他所喜爱的东西的过程中,他形成了完整的哲学体系——1739年他28 岁的时候匿名出版了哲学巨著《人性论》(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与贝克莱一样,休谟也是少年老成、大器早成的思想天才。
然而,休谟对他这本革命性著作出版后所受到的冷遇深感遗憾,他期待的是好评如潮,但听到的却只是一片反对声,遇到的只是漠视、嘲弄和不解。尽管初出茅庐就遭此惨败,天性愉快而乐观的休谟还是不久就恢复了常态。他首先把这种冷遇归咎于文字上的不成熟,因此他后来又于分别1748年和1751年出版了《人类理解研究》和《道德原理研究》。除了上述著作和大约写于1750年但死后才敢发表的《自然宗教对话录》以外,休谟实际上已金盆洗手,不再在哲学园地上耕耘了。其原因主要是他一生的支配性情感与其说是科学上的好奇心,用他自己的话倒不如说是“追求文名”(love of literary fame)。这一情感使休谟成为哲学家中的文学家。他的文笔在清新流畅之中融入了委婉缜密的精细分析,在舒卷自如的笔调之中流露出温文尔雅的俊逸风格,他思想深刻而绝无晦涩臃肿的毛病,复杂的思想经他娓娓道来则恰如剥茧抽丝,细腻可读。
康德不无羡慕地说:“并不是所有人的文笔都能像休谟那样既漂亮又动人。”
当他在哲学上获得了自我满足之后,就开始在其他领域内追求他的文名了。首先是历史,他撰写的《大不列颠史》(History of Great Britain)等著作使他声名鹊起,当然也受到不少攻击。休谟在当时作为历史学家的名声要比他作为哲学家的名声大得多。其次是道德和政治,还包括经济学——在这一领域他也许可与他伟大的朋友经济学家和道德哲学家亚当· 斯密媲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