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蒙牛伊利之间杀出个33亿黑马,究竟是怎么一回事?(8)

2023-03-14 来源:你乐谷
到了1990年,瑞典利乐公司发现奶制品在中国具有庞大的市场,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们就着力于培养中国人喝牛奶的习惯。无菌包装在那个时候还没有普及,中国人鲜奶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奶农挑着桶,装满鲜奶,摇着铃铛,走街串巷的吆喝售卖。这种奶必须经过加热,杀菌后才可以饮用。另一种方式是厂家经过高温杀菌之后,用玻璃罐装好运往城市各地。当时我国的玻璃制造业还没有像当今这么发达,洗瓶子和回收瓶子的同时会有非常大的损耗。这是一笔非常大的开支,很多厂家都承受不了。在那个冰箱还没有普及的年代,这样的牛奶只能保存一天。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98年的夏天,利乐联合北京的乳制品企业三元公司,多位专家就日本人后代平日身高普遍高于上一代人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牛奶是产生这种后果的根本。于是在教育部学生来的计划加持下,喊出的口号是“每天一杯奶,强健整个民族。”就是中国的奶制品产业链,得到空前的大爆发。各式各样的常温奶与低温奶走进中国的千家万户。
中国70%的奶源都来自内蒙古一带,但绝大部分的奶制品消费在经济发达的北京和沿海城市,产地与消费市场的割裂,就制约了各大企业的发展路线:蒙牛和伊利深加工走全国;北京三元和上海光明主做区域市场。

蒙牛伊利之间杀出个33亿黑马,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至2002年光明上市时,营收已高达50.21亿元,远超伊利的40亿元和蒙牛的16.68亿元,其牛奶在国内的产销量、收入位居全国第一。由于鲜奶的保质期短,冷链运输成本高,天然地限制住了光明这种以鲜奶为主的奶企,只能把市场核心集中在购买力强的华东地区。
内蒙地多人少,对于作用来源的蒙牛和伊伊来说,如此之多的牛奶,本地市场根本消费不了,迫于这种形式,与其做低温奶还不如牺牲一下鲜奶的口感,延长牛奶的保质期,把更多的牛奶卖到人口更多的边缘地区,以量取胜。各大奶企一边抢市场,一边抢奶厂,豪掷千金在各大媒体投放广告。报道较多的是2010年伊利花20亿,于光明的大本营冠名赞助上海世博会,广告都直接杀到别人家门口了,这是多大的野心。
鲜奶打不过,那换成酸奶呢?2009年光明率先推出了国内首款无须冷藏、保质期长达5个月的酸奶产品“莫斯利安”。它扩大了低温奶的销售半径,解决了无法全国化运作的局限,也赶上了同行缺少同类竞品的窗口期,成为光明一个久违的爆款单品。下到2014年之前,“安慕希”和“纯甄”被伊利和蒙牛先后推出,杀进常温酸奶领域,莫斯利安几乎垄断了国内常温酸奶市场的格局彻底打破。莫斯利安在2015年发展势头戛然而止,光明再次陷入销量持续下滑的囧境之中。

蒙牛伊利之间杀出个33亿黑马,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