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娱乐新闻

源自细节的精彩(2)

2024-01-21 来源:你乐谷
这些被囚禁的犹太人本身已经前途未卜、生死不知,却还能对一个虽尊崇但不熟悉的钢琴家脱帽致意,只能说明钢琴家在华沙人心目的地位是何等的高贵!而这也正是影片从始至终钢琴家屡次逃过纳粹魔掌得到形形色色人帮助的极好辅证。
钢琴师内心对音乐的执着还表现在这样一些细节处理上,为躲避纳粹,钢琴家和朋友一起乘公交车前往第一个藏身之所。公交车上,德国人划出两个区间,犹太人不能和德国人坐一起,站立在阻隔犹太人的栏杆边时,波兰斯基给了钢琴家手部一个特写镜头,镜头中,钢琴家手指下意识弹奏着音符。这样的特写镜头出现不止一次,面对纳粹的折磨与屠戮,钢琴家能做的只是一次次地东躲西藏,死神随时出现在他身边,即使如此,纳粹能污辱的能剥夺的只是他的身体与生命,但永远无法拿去的是他的灵魂,是他内心深处永存的音乐,是他对音乐不灭的希冀!
三、 声音上的细节
《钢琴家》有着和原著一样的异常客观冷静的态度,对二战中纳粹屠杀犹太人这场民族灾难,波兰斯基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愤慨与谴责,也没有鲜明的讴歌与美化,情感是非常克制的。他把民族之间的这场灾难留给观众自己去思考了。但片中从始至终多次出现乌鸦叫声及鸽子的叫声、振翅声。中西文化中,乌鸦与鸽子的象征意义趋同,具有相反的象征寓意,乌鸦意味着不吉,鸽子象征着和平。
从时间梳理来看,乌鸦与鸽子在声音上的转换出现在影片中间。片中对乌鸦与鸽子叫声这种自然音响的处理上,还是含蓄隐蔽地负载了波兰斯基对本民族这场劫难的态度:犹太人的命运在乌鸦不祥的叫声中一步步陷入深渊,但不义的战争终会结束的,影片中间钢琴家东躲西藏过程中不断出现的鸽子振翅声及叫声隐喻了这个民族幸存下去的希望。尤其是片尾纳粹战败后成为战俘被囚于旷野中,一队幸存下来的犹太人向他们吐口水,乌鸦的叫声一直在回荡。此时,不祥的乌鸦叫声已成为被囚禁的德国人厄运的开始。这里,细节化的音响运用与战争下犹太人及施暴者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隐喻的同时也暗含了导演态度倾向及其一贯的宿命观念:谁是战争真正的胜利者呢?这一命题是如此沉重与悲哀。
四、 道具上的细节
影片后半部分基本是孱弱并形同乞丐的钢琴家一人的独角戏,废墟中试图敲开找寻到的仅有的一桶腌黄瓜时,一个德国军官出人意料地出现在钢琴家面前。最终,这个德国军官不仅没有杀掉钢琴家,反而因为钢琴家充满悲愤的演奏救了他一命。在那一刻是音乐打动了这个德国军官,但更重要的是波兰斯基不经意地用一个道具上的细节刻画了这个德国军官身上人性的一面:德国军官回到指挥所后签字时手边的全家福照片。同样没有对白、没有音乐渲染,只有这样一个小小道具,准确传神又极有说服力地使得钢琴家最终获救成为令人信服的情节。
钢琴家在第二个藏身之所被迫逃离那一场戏中,他在纳粹炮火中从楼上跌跌撞撞逃离到楼下躲在废弃油桶后面。夜幕降临后他试图穿过街道躲到对面医院废墟中时,医院门前有一具穿淡蓝色毛衣的女尸。这具女尸在片中出现了四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起到了道具意义但又不局限于此。她前三次出现在钢琴家主观镜头之下,第四次出现在客观镜头中。钢琴家第三人称视角下女人很明显是地下抵抗组织成员,对抗中被德国人打死在医院门前。而当钢琴家在德国人终于渐渐远去时,镜头语言有了变化,由主观镜头转变为客观镜头,且这个客观镜头的景别比较窄,这样的景别使得钢琴师藏身的废墟和他要去的对面医院便失去了空间特征,而钢琴家小心地爬过女尸时,空间特征瞬时清晰起来。
结语
一部电影之所以成为经典,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就在于对细节的精雕细琢。细节是影片的点睛之笔,但很多时候又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殊不知,细节往往最是承载着导演思想意图的关键所在。罗曼·波兰斯基作为当年那场灾难的幸存者之一,很多年都无法面对内心中这片阴影,直至年逾古稀才将主人公的自传体回忆录搬上大银幕,成就自己的一番电影表达,造就电影史上又一部经典作品,这部影片动人之处皆因细节的精彩把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