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娱乐新闻

家庭伦理题材影视创作反映普通人琐碎、错综的家庭故事(3)

2024-01-21 来源:你乐谷
令人惊讶的是,这一场景在中国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牵手》中有着相当明显的模仿片段,人物换成了母亲夏晓雪和儿子丁丁。夫妻对立,丈夫钟锐离开,儿子丁丁制造麻烦,夏晓雪心绪难平,不耐烦,怒了,发火,哄孩子,一气呵成。这幕场景的镜头被剪辑成一段一段的,只交代了故事情节而缺少人物细腻的情绪表达,更缺乏对于人物情绪的节奏控制以及情绪的过渡和贯通,相比《克莱默夫妇》,夏晓雪这个人物的心理状态,就被揭示得相对简单。
观众时而感到“这是一个不耐烦的母亲”,时而对其又产生一些同情,这就多少有些背离了人物创作的初衷了。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人物缺少情绪表达,其次是缺少连续性的情绪表达,再次是没有将人物此时已经融合了其他情绪的(新的)情绪准确传达出来。此时夏晓雪的“烦躁”情绪显然并非是因为丁丁而起,情绪传达得不准确必然会使观众产生异样的心理感受。
因此,如果想获得观众及时的情感共鸣,影视创作者首先应当调动剧中人物形象进行充分的情绪表达,同时控制好人物情绪表达的节奏感、连贯性、准确性。情绪作为人独特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其艺术表现和观众审美都需要一定的表现时间和审美时间,无目的的人物对白、不能传递人物情绪状态的分割时空,都会造成观众审美情绪的干扰和中断。

家庭伦理题材影视创作反映普通人琐碎、错综的家庭故事


此外,人物情绪的变化并不是迅速、彻底的转变,而总是在多种情绪中交相渗透。“情绪、情感虽然是各自独立的,而当他们同时存在时,就会自然地相互融合。”前述《牵手》的场景中,当因丈夫而伤心烦躁的夏晓雪转变为严厉的母亲时,这个“严厉”的情绪中就不可能完全没有那个“伤心”,也因此这个“严厉”就是一种糅合了伤心与烦躁等情绪的特殊的“严厉”,仅仅属于这个特定情境的“严厉”。
三、情绪表达传递真切的生命氛围
传统的中国戏剧很少依赖过于频繁、剧烈的戏剧冲突,而是通过对人物形象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来传达一种生命氛围。而当代许多中国家庭伦理题材影视创作有时过于注重故事情节和剧中人物的激烈冲突,因此疏忽了人物性格在影视情境、情感氛围中的自我呈现,影响了艺术创作对于人生重大主题的参与意识,减弱了艺术作品审美意蕴的深刻性。
钱钟书先生说过:“不同于悲、喜、怒、愁等有明显表情的内心状态,都是‘难画’‘画不出’的。”复杂的内心情态之所以复杂,在于其可能“悲中有喜”,也可能“喜中有愁”。因此,当人物形象处在特殊的内心状态中,情绪表达的创作手法往往能够通过一种模糊性和多义性对这种内心情态进行一种整体上的艺术把握。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的家庭伦理题材电影非常重视剧中人物的“情绪表达”。

家庭伦理题材影视创作反映普通人琐碎、错综的家庭故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