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娱乐新闻

家庭伦理题材影视创作反映普通人琐碎、错综的家庭故事(2)

2024-01-21 来源:你乐谷
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艺术只有反映出了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才能创造出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曾经获得中国电视“金鹰奖”的中国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有一幕场景,曹心梅和准儿媳毛豆豆亲热地聊着天:“豆豆,围巾真好看!”毛豆豆:“是吗,人送我的。”曹心梅:“谁送的呀?”毛豆豆:“姚静阿姨送我的。”一听说是“仇人”姚静送的,曹心梅立刻难掩心中恼怒:“多难看呀,这个……仔细这么一看,跟上吊绳似的。”另一幕场景中,婆婆曹心梅边包粽子边苦口婆心地给媳妇毛豆豆上课。
曹心梅:“豆豆,你得学,你别什么活都让余味干,将来万一碰着一个能干的、贤惠的,跑了他就……”豆豆:“明白,就是如何不让第三者插足。”话刚出口,毛豆豆就发觉不对,因为婆婆曹心梅自己以前的婚姻就是被第三者插足才破裂的,两人立刻陷入短暂的怪异情绪之中。婆婆当即指明:“姚静可不一样啊,她可不是一般第三者,太不要脸了这女的……”海德格尔说过:“心情是袭来的,心情既不从外也不从内产生。” 一个人总是在某种情绪之中,而且这种情绪随时面临变化,在上述两段幽默的场景中,正是那些清晰的却又分明有些反复无常的人物情绪的转折与变化拓展了家庭伦理剧人物性格的特殊性和丰富性。

家庭伦理题材影视创作反映普通人琐碎、错综的家庭故事


二、情绪表达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柏格森说:“情感自身是一种活着的、发展的东西,因而时刻在变化,但是情感所以活着,乃是由于有它在其中发展的绵延是一种其中各瞬间彼此渗透的绵延。”同样,在一个或多个影视场景中,当剧中主要人物始终保持着情绪状态的连贯性,而没有中断人物对观众的情绪表达时,观众就更容易受到情绪感染而产生较为持久的情感共鸣。好莱坞著名家庭伦理电影《克莱默夫妇》中有一幕场景,主人公泰德的儿子想妈妈了,不听话并制造麻烦,泰德父子的对白以“我恨你!”“我也恨你,小东西!”开始,父亲泰德因为自己无法满足孩子对于母爱的需要,内心充满沮丧。
在这段令人感伤的场景中几乎没有人物对白,但却充满着人物持续不间断的情绪表达,人物情绪表达的节奏感控制得非常好,舒缓的背景音乐衬托着主人公泰德的复杂情绪,他在孩子的哭闹声中又喝了一杯酒,在厨房里烦躁地擦着纸巾,直到最后忍不住查看了闹累了的孩子,和孩子相互致歉,二人以“爸爸,我爱你”“我也爱你”结束这一场景。正是剧中人物形象持续不断的情绪表达赋予了观众产生情感共鸣的时间和空间。
主人公泰德伤心、苦闷以及对孩子充满怜爱的复杂情绪在这一场景中始终不间断地表达着,人物行为都笼罩在这种情绪之中,而泰德的内心状态,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否是一个好父亲,都在这充满感伤的情绪表达中逐渐得到了某种揭示,他的婚姻遭遇也获得了观众极大的同情。

家庭伦理题材影视创作反映普通人琐碎、错综的家庭故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