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时服务,会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2)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像我们学校,一二年级实行躺休。一间午休教室二三十个孩子,总有一些活力十足中午睡不着的娃(我小时候也根本没有午休的习惯和需求),但老师得保证午休纪律,只能盯着、说着,甚至非得走到跟前坐在他床上才能让他老实。
关键是,大多数老师都是有午休需要的呀!早上六点起床,一上午工作了几个小时,中午能够睡上哪怕一二十分钟,下午就有较好的精力继续工作。但是中午时间还要在极度困倦的状态下跟这些精神抖擞的小娃们斗智斗勇,按下葫芦起了瓢,那种崩溃……谁看(读一声)过谁懂。
所以,尽管我一直提倡要对孩子们温和而坚定,但是当我转到午休教室外,偶尔听到某位老师大着嗓门儿吼孩子几句时,我总是抱以同情地理解——人在自己的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还能够压抑自己的情绪做出理智的反应,太难了。
当父母的都有哄睡的经历。当你困到眼皮子打架,旁边的小娃却各种闹腾不让人睡觉的时候,无论他多么可爱,你是不是也忍不住在他屁股上打两巴掌?你带的是一个孩子,老师看的是几十个娃呀!
对很多老师来说,中午如果休息不好,下午就是半废状态,是不是?
3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中,生理需要在最底层,它是人的基本需求。吃饭,睡觉,休息,都是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如果基本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影响人的精神需求,降低工作和生活的质量。
所以,像虫虫这样一个优秀的、有自我实现需要的老师,也发出这样的感慨:
“没有闲暇,我的身体和大脑都处于很疲惫的状态,教学工作中,常出现恍惚之感,忘了这件事又忘了那件事,提前进入了老年痴呆的状态。”
“我多想,以满腔的热情,满心的快乐,去迎接我的孩子们。可当我精力不够,脑袋迷糊时,我好像,有太多的无能为力。”
这正是我作为校长,感到深深无奈和无力的原因。
我希望老师们多读书,但他们读书的时间从哪儿来?一天工作下来,满身疲惫,回到家后即使想读也读不动了。于是他们每天能接触到的教育理念大概就是我的“早安”问候了。
我也希望老师们能够抽出时间健健身,曾想过让舞蹈老师每周固定时间带着大家跳跳健身操,但报名的老师寥寥(大概还都是给校长个面子),大家事情太多,有时间也没精力。
于是,我只能尽量地不打扰他们,除了必须的学校日常教研、共读,以及与课程相关的学校活动外,能不搞的活动就不搞,能用简单办法解决的问题就不复杂地解决。晚上和节假日也尽量不在群里发信息打扰大家,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要不如何应对每一个满当当的日子?
但昨天最让我难过的是看到虫虫老师说:“有了延时服务以后,我每天基本都在班里。和同事之间少了沟通和交流,很多工作,我觉得做得很盲目。就像把自己封闭的一只小鸟,无法看见外面的世界,自己的工作也都在‘吃老本’,专业成长也停滞不前。”我惧怕在我的学校也出现这样的情况,惧怕像虫虫这样的优秀教师因为忙碌而停止了专业成长,如果是这样,学校还有何希望可言,教育还有何希望可言?!
早上醒来,看到我昨天的朋友圈后有一位北京的老师留言:
心又被狠狠扎了一下。
教育本身已经很难了,它面对的是一个个活泼泼的生命,是世界上最敏感、最细腻的心灵。要想对这些生命真正产生影响,需要教师的专业能力。作为学校管理者,我最重视的也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没有教师的成长怎可能会有学生的成长?而专业能力的提升需要时间,如果不能改变这种连轴转的工作状态,长此以往,必然导致教育的低质和教学的低效,还有可能让越来越多有教育情怀的年轻人选择其他职业,最后的损失谁来承担?
课后服务,是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此刻,我不禁也想像北京的那位老师一样问一句:谁来救救老师和孩子们呢?
关键是,大多数老师都是有午休需要的呀!早上六点起床,一上午工作了几个小时,中午能够睡上哪怕一二十分钟,下午就有较好的精力继续工作。但是中午时间还要在极度困倦的状态下跟这些精神抖擞的小娃们斗智斗勇,按下葫芦起了瓢,那种崩溃……谁看(读一声)过谁懂。
所以,尽管我一直提倡要对孩子们温和而坚定,但是当我转到午休教室外,偶尔听到某位老师大着嗓门儿吼孩子几句时,我总是抱以同情地理解——人在自己的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还能够压抑自己的情绪做出理智的反应,太难了。
当父母的都有哄睡的经历。当你困到眼皮子打架,旁边的小娃却各种闹腾不让人睡觉的时候,无论他多么可爱,你是不是也忍不住在他屁股上打两巴掌?你带的是一个孩子,老师看的是几十个娃呀!
对很多老师来说,中午如果休息不好,下午就是半废状态,是不是?
3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中,生理需要在最底层,它是人的基本需求。吃饭,睡觉,休息,都是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如果基本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影响人的精神需求,降低工作和生活的质量。
所以,像虫虫这样一个优秀的、有自我实现需要的老师,也发出这样的感慨:
“没有闲暇,我的身体和大脑都处于很疲惫的状态,教学工作中,常出现恍惚之感,忘了这件事又忘了那件事,提前进入了老年痴呆的状态。”
“我多想,以满腔的热情,满心的快乐,去迎接我的孩子们。可当我精力不够,脑袋迷糊时,我好像,有太多的无能为力。”
这正是我作为校长,感到深深无奈和无力的原因。
我希望老师们多读书,但他们读书的时间从哪儿来?一天工作下来,满身疲惫,回到家后即使想读也读不动了。于是他们每天能接触到的教育理念大概就是我的“早安”问候了。
我也希望老师们能够抽出时间健健身,曾想过让舞蹈老师每周固定时间带着大家跳跳健身操,但报名的老师寥寥(大概还都是给校长个面子),大家事情太多,有时间也没精力。
于是,我只能尽量地不打扰他们,除了必须的学校日常教研、共读,以及与课程相关的学校活动外,能不搞的活动就不搞,能用简单办法解决的问题就不复杂地解决。晚上和节假日也尽量不在群里发信息打扰大家,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要不如何应对每一个满当当的日子?
但昨天最让我难过的是看到虫虫老师说:“有了延时服务以后,我每天基本都在班里。和同事之间少了沟通和交流,很多工作,我觉得做得很盲目。就像把自己封闭的一只小鸟,无法看见外面的世界,自己的工作也都在‘吃老本’,专业成长也停滞不前。”我惧怕在我的学校也出现这样的情况,惧怕像虫虫这样的优秀教师因为忙碌而停止了专业成长,如果是这样,学校还有何希望可言,教育还有何希望可言?!
早上醒来,看到我昨天的朋友圈后有一位北京的老师留言:
心又被狠狠扎了一下。
教育本身已经很难了,它面对的是一个个活泼泼的生命,是世界上最敏感、最细腻的心灵。要想对这些生命真正产生影响,需要教师的专业能力。作为学校管理者,我最重视的也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没有教师的成长怎可能会有学生的成长?而专业能力的提升需要时间,如果不能改变这种连轴转的工作状态,长此以往,必然导致教育的低质和教学的低效,还有可能让越来越多有教育情怀的年轻人选择其他职业,最后的损失谁来承担?
课后服务,是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此刻,我不禁也想像北京的那位老师一样问一句:谁来救救老师和孩子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