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先教课文还是先教生字?今天咱来说道说道(2)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为什么要用“生字学习”这个拦路虎,把课文的学习一砍为二呢?
学完生字,当然也可以重新进入课文的学习中去,但是总觉得课文的学习就少了那种一气呵成的感觉。
3
 
但我上面讲到的情况,是在孩子完全没有自学(也可以叫预习)的前提下的。
在全人之美课程的有效教学框架里,特别强调预习单的使用,即,在学生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先通过做预习单的方式自学课文,使学生能够站在大致相同的起点走进课堂,而老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在此基础上更深入、更高效地进行教学。
于是,教学环节就变成了先检测预习效果——课文是否读正确读流利了?字词是否掌握了?检测之后,再进入课文的学习。
为什么预习单要放在三年级再开始用?因为一二年级的孩子,还不具备自学能力,在朗读、识字、理解课文等方面还需要老师扶着走。
那么,在提前预习的情况下,就不一定非是先教课文再教生字了,而是紧扣重难点来开展教学。
所以,教无定法。
但说句实话,目前大部分学校并没有成熟的课程体系或课程资源,很多时候还是凭老师个人在奋斗。而语文老师又常常兼着班主任,每天忙得……你懂的。在这种情况下,我还是建议先教课文再教生字,学生在熟悉课文、深入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再去识字,会大大减轻识字的难度。我觉得这是比较高效的教学方法。至于写字,当然在是放在学完课文和要求会认的字之后,那是另一个话题了。
4
 
忍不住,还是想说说朗读。
在教课文的时候,一定要重视示范读的作用。
一二年级是朗读的关键期,而朗读训练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就是模仿读,模仿读最高效最省力的方式当然是听老师读,即老师示范读,所以,学习新课文,教师的范读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好的朗读本身就是一种“讲解”。老师深入理解一篇课文,在朗读的时候,通过自己的声音传达出这种理解。恰当的停顿,声音高低的变化,语气的舒缓或急促,重点词语的把握……这些都是快速将孩子带到文本中去的方式。所以,以训练朗读为其目的之一的晨诵课无比重视教师的范读,听教师范读不仅是学习朗读的一种方式,也是理解文本的一种方式。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一二年级必须重视朗读训练,它可不是把课文读得好听那么简单,读好一首诗或一篇文章,包含着朗读者对文本全息性的习得。因此,检验学生是否理解了一篇文章,往往通过他的朗读就能听出来。
那么在全人之美课程的背景下,到了三年级之后,老师在语文课上示范读的机会其实就已经不多了,除非是在学生读不好的情况下,老师“出口相助”。好在这套课程体系中有“晨诵课”,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教师的范读都非常重要,因为诗歌本身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每一个阶段的诗歌都在挑战着学生的理解力,它比课文也更适合进行朗读训练。
那么,如果没有晨诵课的学校呢?甚至不使用预习单呢?我还是建议,即使到了三年级以上,也不要轻易放弃“教师范读”这个环节,有些课文,比如说明文、说理文,老师可以不范读,因为它本身就不是训练朗读的文本,但那些适合朗读的文本,老师最好能够进行范读,作用上面已经说过,不再重复。
话说回来,哪怕是说明文、说理文,老师范读一下,有时候也是一个小型的学生自学现场。比如,我会要求学生在听我读课文时,标出自然段,划出你认为写得好或有疑问的地方,甚至需要积累的或者课后需要掌握的词语我会在示范读课文时把它再重复一遍,孩子一听到重复,就自然把它用符号标出来。比如,我读完“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之后,会将“从容不迫”再重复一遍,孩子就将它划下来了。当然,这种小技巧登不了大台面,但对提高教学效率是有帮助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