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了,好好谈谈读书这件事(2)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徐志摩是从我前桌刘伟那里借来的。那会儿我疯狂写诗。他说,他有一本徐志摩。我说,能不能借来读读。他有些后悔说出来,但又不好拒绝,支支吾吾地提醒我,不要勾画。我说没问题。徐志摩的诗歌集读完后,积攒了一个本子的“好词好句”。也因为写诗,常去学校小卖铺旁边一个褊狭的小书屋里读书。有次,扣除一周四分之一的生活费,买了一本“席慕容的诗”。校门口有一家黄金书屋,我攒了两周的钱,买来一本《泰戈尔诗全集》,送给女同学。后来,因故退回,书落到我手里,但《吉檀迦利》到现在我也没完整读过。
大抵这时,因为写诗的缘故,我对读书产生了一个认知:学习。要想写好诗,你就得读诗。只是那时,学识实在粗鄙,所知的好诗人不过是席慕容徐志摩汪国真之流。
初二某天,周六放学,母亲骑电动车载我回家。路遇忻州城门楼边摆起浩荡的盗版书摊。母亲问我,要不要下来看看。我说,那看看吧。那次我选中了《拿破仑传》和《汪国真诗全集》。之后,我学汪国真入了魔障,常在日记本里抄录汪国真。写诗也极尽模仿汪国真。
后来,又从同桌口里知道一个名字:韩寒。他说得神乎其神,高中退学写书,嬉笑怒骂皆是文章,轰动全国什么的。恰好,我赠“泰戈尔诗集”的那位女同学买来一本“韩寒全集”。当然也是盗版书。我借来,没日没夜地读了不到一周,读完了韩寒的全部杂文。突然,发现了“新大陆”:原来,文章可以这样写,原来可以这样肆无忌惮地文采斐然地表达和叛逆一切。
韩寒告诉我的:书,还可以是武器,通过表达自我,去抵抗和消解权威和腐朽的约定俗成。那时,我没读过鲁迅的杂文,不然不会是由韩寒来启动我的自我。
冯老师有次推销中学生十二名著。一个套装盒子里,有冰心的“繁星春水”、《昆虫记》《佛列格游记》等,好多我已记不得了。我跟家里要钱,买来,读过一遍。印象不深了,因为课业为重,绝大部分精力只好放在课本和作业上。
但初三那年,出现一个人物,影响了我四五年。这人叫余秋雨。同样是在城门楼的盗版书摊位置,花了15还是20元,我买下《余秋雨全集》。断断续续读了些,不至于多么深入,但实在感佩。
这三年,关于读书,我只学到一点——我是如此浅薄无知。早有人写下我想写的想说的。我不该为自己的任何“想法”“创意”沾沾自喜。
永远谦卑。
三 高中
高一就是我疯狂读“余秋雨”的一年。除盗版书外,每次看到别的余秋雨,我都会买来通读,反复勾画做笔记。他带给我一个广阔的天地,一个关于世界文化的华丽而沉重的博物馆。而我是那样无知,15岁的人了,连席勒、尼采、康德等人的名字都是第一次听到。他的“语言”和“文化底蕴”是我膜拜和崇敬的对象。直到后来被一本《湮没的辉煌》打破。那是我在忻州城里最大的书店“图书大厦”里买来的。语言、风格和内容,和《文化苦旅》无异,甚至多了一点谦和温润之感。原来,不是只有余秋雨能写得了“文化散文”。当时,随《湮没的辉煌》一并买下的,还有“庄重文学奖获奖作品选”和一本林语堂著的《苏东坡传》。庄重文学奖作品选里第一篇就是毕飞宇的《青衣》,我也只对这一篇印象深刻。写一个中年妇女的困境与不甘,尤其是书里写到了“性”。第一次认知到“性”不完全是才子佳人,不完全是三级片路数,而是一种人间真实。
两坨肥硕的屁股的叠加,抛却美感和滤镜,剩下赤裸的生活。
除了余秋雨,我还在一个很小的MP4上读完了郭敬明的《幻城》,一度为那些美艳的文字和凄婉又诡谲的故事感伤。从对门宿舍借来韩寒的《他的国》和《一座城池》,读完没什么感觉,还是更喜欢他的杂文;不过对门宿舍借来的一本鲁迅的《故事新编》,倒是记到今日。印象中深沉与忧国忧民的鲁迅,原来也会写这样好玩的故事,后羿和嫦娥吃乌鸦面,老子被迫著书,这些都丰富了我对故事的认知。
大抵这时,因为写诗的缘故,我对读书产生了一个认知:学习。要想写好诗,你就得读诗。只是那时,学识实在粗鄙,所知的好诗人不过是席慕容徐志摩汪国真之流。
初二某天,周六放学,母亲骑电动车载我回家。路遇忻州城门楼边摆起浩荡的盗版书摊。母亲问我,要不要下来看看。我说,那看看吧。那次我选中了《拿破仑传》和《汪国真诗全集》。之后,我学汪国真入了魔障,常在日记本里抄录汪国真。写诗也极尽模仿汪国真。
后来,又从同桌口里知道一个名字:韩寒。他说得神乎其神,高中退学写书,嬉笑怒骂皆是文章,轰动全国什么的。恰好,我赠“泰戈尔诗集”的那位女同学买来一本“韩寒全集”。当然也是盗版书。我借来,没日没夜地读了不到一周,读完了韩寒的全部杂文。突然,发现了“新大陆”:原来,文章可以这样写,原来可以这样肆无忌惮地文采斐然地表达和叛逆一切。
韩寒告诉我的:书,还可以是武器,通过表达自我,去抵抗和消解权威和腐朽的约定俗成。那时,我没读过鲁迅的杂文,不然不会是由韩寒来启动我的自我。
冯老师有次推销中学生十二名著。一个套装盒子里,有冰心的“繁星春水”、《昆虫记》《佛列格游记》等,好多我已记不得了。我跟家里要钱,买来,读过一遍。印象不深了,因为课业为重,绝大部分精力只好放在课本和作业上。
但初三那年,出现一个人物,影响了我四五年。这人叫余秋雨。同样是在城门楼的盗版书摊位置,花了15还是20元,我买下《余秋雨全集》。断断续续读了些,不至于多么深入,但实在感佩。
这三年,关于读书,我只学到一点——我是如此浅薄无知。早有人写下我想写的想说的。我不该为自己的任何“想法”“创意”沾沾自喜。
永远谦卑。
三 高中
高一就是我疯狂读“余秋雨”的一年。除盗版书外,每次看到别的余秋雨,我都会买来通读,反复勾画做笔记。他带给我一个广阔的天地,一个关于世界文化的华丽而沉重的博物馆。而我是那样无知,15岁的人了,连席勒、尼采、康德等人的名字都是第一次听到。他的“语言”和“文化底蕴”是我膜拜和崇敬的对象。直到后来被一本《湮没的辉煌》打破。那是我在忻州城里最大的书店“图书大厦”里买来的。语言、风格和内容,和《文化苦旅》无异,甚至多了一点谦和温润之感。原来,不是只有余秋雨能写得了“文化散文”。当时,随《湮没的辉煌》一并买下的,还有“庄重文学奖获奖作品选”和一本林语堂著的《苏东坡传》。庄重文学奖作品选里第一篇就是毕飞宇的《青衣》,我也只对这一篇印象深刻。写一个中年妇女的困境与不甘,尤其是书里写到了“性”。第一次认知到“性”不完全是才子佳人,不完全是三级片路数,而是一种人间真实。
两坨肥硕的屁股的叠加,抛却美感和滤镜,剩下赤裸的生活。
除了余秋雨,我还在一个很小的MP4上读完了郭敬明的《幻城》,一度为那些美艳的文字和凄婉又诡谲的故事感伤。从对门宿舍借来韩寒的《他的国》和《一座城池》,读完没什么感觉,还是更喜欢他的杂文;不过对门宿舍借来的一本鲁迅的《故事新编》,倒是记到今日。印象中深沉与忧国忧民的鲁迅,原来也会写这样好玩的故事,后羿和嫦娥吃乌鸦面,老子被迫著书,这些都丰富了我对故事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