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之父斯坦李的简史(11)
2023-03-16 来源:你乐谷
他让绿魔杀死蜘蛛侠的女友格温·斯黛西(Gwen Stacy)——绿魔故意把她从大桥上推了下去,当蛛网抓到格温的那一刹那,“咔嚓”一声,她扭断了脖子。这一幕,在 2014 年的电影《超凡蜘蛛侠 2 》里做了重现。
结果新漫画刚一上市,读者就炸了锅,斯坦·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演讲的时候,还让粉丝喝了倒彩。惊慌的他赶紧圆场:“诶呀我都跟他们说了嘛,不要死太多人。”(I told them not to kill too many people.)他还跟大家打包票,格温一定会回来的。
虽然后来斯坦·李辞去了董事长的职务,只当好发行人的角色,但他确实也离漫画创作本身越来越远了。
1973 年,他需要总管发行 69 种刊物,其中包括 28 种超级英雄、16 种推理/怪物漫画,还有10种西部题材漫画等。
漫威的制作流程有时已接近失控。有时候,他突然查岗,随便抓起一张画稿,对着托马斯丢下一句:“这个头盔太平整了,托尼·史塔克的鼻子很高挺的,你看这头盔上是不是应该有个鼻子?(Shouldn’t he have a nose?)”
钢铁侠诞生十多年来,头盔上从来不曾有过鼻子,但斯坦·李是老大。于是下一期故事里,史塔克重新设计了头盔,加上了一个金属的大三角。一个新来的助手不明就里,觉得自己一定是眼花看错了——“钢铁侠怎么会有鼻子!”
于是他拿出一支涂改液,把所有的鼻子都擦掉了。过了一个小时,流程编辑高声大叫:臭小子你是疯了吗?怎么每个鼻子上都涂了白点?!新来的助理只好认错,回到座位上,委屈地把每一个格子里的涂白全都刮掉了。
一年多以后,斯坦·李终于有空,随手翻了翻最新的《钢铁侠》,突然发现头盔上多了个三角形的鼻子,他困惑地问:
“这是什么玩意儿,它怎么会在这儿?”(What’s this — why is this here?)
“你不喜欢它吗?”
“嗯,看起来怪怪的,不是吗?”(Well, it looks kind of strange, doesn’t it?)
说完,他放下漫画,就开始忙别的事情了。
1977 年,乔治·卢卡斯的电影《星球大战》即将上映,漫威为电影制作了 6期的漫画版,每一期销量都超过 100 万册,堪称 1940 年代之后最辉煌的战绩。同一时期,斯坦·李还参与了外部公司真人版漫威电影的制作过程,他主要担任顾问编辑一类的职务,阅读剧本并发表意见。
伴随着漫画市场的下行,漫威在 IP 授权方面进一步放开,想要弥补收入。事实上,漫威和 DC 公司通过授权获得的收入,都已经超过了漫画收入。
斯坦·李说:“过去,画师唯一的工作就是画漫画;可现在,大家都得在包装盒上面画画。”
面对这样的窘境,斯坦·李的目光,越来越不局限于漫画,他把金光闪闪的希望,寄托在了加州的黄金海岸,寄托在了好莱坞身上。
08、80年代:求求你,好莱坞!
1981 年,DC 推行重大改革:如果一部作品的销量突破 10 万册大关,那么画师和编剧可以分得 4% 的漫画利润。
漫威为了防止人才流失,匆忙跟进,只不过漫威对“版税”(royalty)一词避而不谈,总是用“激励奖”(incentives)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斯坦·李搬到了洛杉矶工作,为了方便去好莱坞。但他想得太简单了,他以为好莱坞的人会像漫威的画师一样,替他把这个那个都做周全。
他在好莱坞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编剧水平,他又没有时间去撰写完整的剧本,也没有找到跟他在创作上一拍即合的人。他的好莱坞之路走得并不顺利。
结果新漫画刚一上市,读者就炸了锅,斯坦·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演讲的时候,还让粉丝喝了倒彩。惊慌的他赶紧圆场:“诶呀我都跟他们说了嘛,不要死太多人。”(I told them not to kill too many people.)他还跟大家打包票,格温一定会回来的。
虽然后来斯坦·李辞去了董事长的职务,只当好发行人的角色,但他确实也离漫画创作本身越来越远了。
1973 年,他需要总管发行 69 种刊物,其中包括 28 种超级英雄、16 种推理/怪物漫画,还有10种西部题材漫画等。
漫威的制作流程有时已接近失控。有时候,他突然查岗,随便抓起一张画稿,对着托马斯丢下一句:“这个头盔太平整了,托尼·史塔克的鼻子很高挺的,你看这头盔上是不是应该有个鼻子?(Shouldn’t he have a nose?)”
钢铁侠诞生十多年来,头盔上从来不曾有过鼻子,但斯坦·李是老大。于是下一期故事里,史塔克重新设计了头盔,加上了一个金属的大三角。一个新来的助手不明就里,觉得自己一定是眼花看错了——“钢铁侠怎么会有鼻子!”
于是他拿出一支涂改液,把所有的鼻子都擦掉了。过了一个小时,流程编辑高声大叫:臭小子你是疯了吗?怎么每个鼻子上都涂了白点?!新来的助理只好认错,回到座位上,委屈地把每一个格子里的涂白全都刮掉了。
一年多以后,斯坦·李终于有空,随手翻了翻最新的《钢铁侠》,突然发现头盔上多了个三角形的鼻子,他困惑地问:
“这是什么玩意儿,它怎么会在这儿?”(What’s this — why is this here?)
“你不喜欢它吗?”
“嗯,看起来怪怪的,不是吗?”(Well, it looks kind of strange, doesn’t it?)
说完,他放下漫画,就开始忙别的事情了。
1977 年,乔治·卢卡斯的电影《星球大战》即将上映,漫威为电影制作了 6期的漫画版,每一期销量都超过 100 万册,堪称 1940 年代之后最辉煌的战绩。同一时期,斯坦·李还参与了外部公司真人版漫威电影的制作过程,他主要担任顾问编辑一类的职务,阅读剧本并发表意见。
伴随着漫画市场的下行,漫威在 IP 授权方面进一步放开,想要弥补收入。事实上,漫威和 DC 公司通过授权获得的收入,都已经超过了漫画收入。
斯坦·李说:“过去,画师唯一的工作就是画漫画;可现在,大家都得在包装盒上面画画。”
面对这样的窘境,斯坦·李的目光,越来越不局限于漫画,他把金光闪闪的希望,寄托在了加州的黄金海岸,寄托在了好莱坞身上。
08、80年代:求求你,好莱坞!
1981 年,DC 推行重大改革:如果一部作品的销量突破 10 万册大关,那么画师和编剧可以分得 4% 的漫画利润。
漫威为了防止人才流失,匆忙跟进,只不过漫威对“版税”(royalty)一词避而不谈,总是用“激励奖”(incentives)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斯坦·李搬到了洛杉矶工作,为了方便去好莱坞。但他想得太简单了,他以为好莱坞的人会像漫威的画师一样,替他把这个那个都做周全。
他在好莱坞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编剧水平,他又没有时间去撰写完整的剧本,也没有找到跟他在创作上一拍即合的人。他的好莱坞之路走得并不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