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娱乐新闻

中国革命传奇的好莱坞式表达

2024-01-21 来源:你乐谷
2014年12月24日,一部出自香港导演徐克之手的《智取威虎山》重磅上映,原本带着“样板戏”“红色经典”“剿匪”看似老套帽子的电影冲击了年末电影市场。革命样板戏改编的老故事为什么会成为票房奇迹?它依靠什么吸引了日益挑剔的观众?在众人眼中它又何以成为艺术与商业上双丰收的佳作?笔者看来,本片成功的基础,一是在原著鲜活故事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绝佳的好莱坞经典叙事手法:跌宕起伏的剧情、令人亢奋的戏剧冲突、精准独到的人物塑造。二是该剧的改编使原著的精神内核得以拓展,导演擅长的武侠风格与原著的精神内涵高度契合:孤胆英雄与集体主义相得益彰,除恶扬善的传统英雄主义精神振奋人心。三是现代技术有效地包装了传统革命传奇,导演天马行空的想象在先进技术手段的支持下成为可能。
这是一次红色经典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成功。
一、原著传奇叙事色彩与商业片叙事技巧融合
优质的文学作品不仅为影视剧的生产提供丰富的文学剧本资源,也有力地提升了影视剧叙事艺术的水准。影视剧作为大众艺术,首先要具备观赏价值:一是运用包括现代科技在内的各种影视手段制造视听效果,二是具有生动有趣、丰富曲折的故事情节。那些兼文学性与故事性于一体的雅俗共赏的小说即满足了上述两点要求。这些小说中蕴涵着大量的影视叙事因素和视觉效果。而在电影中,电影导演的风格则表现在他对电影语言、技巧的独特运用方式上。《智取威虎山》尊重且出色地利用了原著中精彩的叙事基础,同时,深谙类型片叙事的徐克成功地将商业片的叙事技巧加以凸显,使得全片充满强烈的戏剧悬念和矛盾冲突。
(一)传奇故事跌宕起伏
“传奇”就是虚构的叙事,其所强调和追求的是与“日常”不同的奇异性,从而变成读者内化的奇遇体验。
20世纪90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曾精选出版包括《林海雪原》在内的10 部反映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组成“红色经典丛书”,受到当时读者的欢迎。在后来不断扩大的文学史视野中,一些建国前的以及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具有较大影响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也都被视为“红色经典”,它们本身不仅在当时而且在后来长期的大众阅读中成为一种“传奇”一般的存在:“……它们具有民族风格的某些特点,故事性强而且有吸引力,语言通俗、群众化,极少有知识分子或翻译作品式的洋腔调,又能生动准确地描绘出人民斗争生活的风貌,它们的普及性也很大,读者面更广,能够深入到许多文学作品不能深入到的读者层去。”[1]
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是作者曲波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而成的。曲波将自己的经历结合民间传奇特色,并发挥浪漫主义想象力,为我们讲述了一个革命历史题材的传奇——一支由36人组成的解放军小分队,在东北林区穿林海、跨雪原、出奇兵,先后消灭了兵力强盛的四股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土匪的传奇故事。《林海雪原》在自然环境的夸张描写上,在主要人物的“英雄化”设计上以及在小分队最终完成战斗任务的完满性上等,都体现出了符合大众情感真实和理想期待的传奇叙事特点。自1957年出版后,它便以浓厚的传奇色彩和写实的叙事手法吸引了读者,成为一个时代难以磨灭的记忆。
其中,“智取威虎山”的故事着重描写了侦察员杨子荣与威虎山的座山雕匪帮斗智斗勇的故事。由原著中“杨子荣献礼”“杨子荣盛布酒肉兵”“逢险敌舌战小炉匠”“小分队驾临百鸡宴”几回组成,由于这段故事矛盾冲突相对独立集中、人物形象刻画鲜明,故事百转迂回,它先后被改编成若干部影视作品,包括:1960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林海雪原》,1970 年京剧电影版《智取威虎山》,1986年10集电视连续剧《林海雪原》,2003年30集电视连续剧《林海雪原》,以及2014年底上映的由香港导演徐克执导的3D版《智取威虎山》。在这其中,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作为样板戏更成为一段岁月里中国人民心中的经典记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