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娱乐新闻

张黎导演作品 “有些罪恶只能补赎,不能洗刷”(2)

2024-01-21 来源:你乐谷
随着《四十九日·祭》剧情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媒体及公众账号开始热推其剧集亮点:主创解读、幕后爆料、剧集现象等策划文案层出不穷。更有权威媒体专门整理剧集收视群的具体对象,分析、总结哪一类人最爱看《四十九日·祭》、为什么爱看、好看的点在哪里……一时间,观众欢呼“国产剧终于迎来了2.0时代”;业内振奋“如此制作谁说国产剧没有市场、没有良心”;媒体评价“不走寻常路的成功抗战剧”,其话题口碑之强大可见一斑。
在新意彷徨、制作粗糙的时代,能出现《四十九日·祭》这样沉得下来的品质剧是值得高兴的。即便一个时代有再多的喜剧、闹剧、荒诞剧,也不能完全取代人们对历史正剧的需要。当然,对于真正制作精良、讲究底蕴的正剧来说,也有好看和不好看的区别。而眼下的这部《四十九日·祭》酒香不怕巷子深,随着后续反响逐渐挖掘,其口碑、收视亦得以继续发酵,为国产剧挣回了颜面。同时,这些也让我们相信,真正的品质之作是不会为看似浮躁的市场所排斥的。
Q: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视剧很多,为何还要选择这一题材?
A:在我看来,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视剧不是很多,而是太少,全世界关于纪念犹太人大屠杀的影视剧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在拍,跟他们相比,我们做得远远不够。我很喜欢一部捷克电影,叫《利迪策大屠杀》,讲的是二战期间纳粹对一个有400多人的小村庄的屠戮。最让我有所感触的是,事到如今,很多捷克人还是会给自己的孩子起名叫“利迪策”,纪念当年的死难者。反观我们国家的年轻人,都知道有南京大屠杀这回事,但到底发生了什么很多人并不明白,这种意识的欠缺很让人心痛。
Q:在拍摄这部剧之前,您做过哪些功课?
A:筹备这部电视剧,最多的功课其实是做在对历史资料的查阅和整理上,这个题材容不得我们有一丝松懈和怠慢。在查找和寻访的过程中,有一些事让我很感动,在南京当地,很多民间组织一直在对南京大屠杀进行调查、取证和研究,尽管日本方面一直在试图否认真相,但他们从没有放弃。就在今年,我们纪念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个国家公祭日就要来了,我很高兴。对于已经发生的惨案,我们可以宽恕,但历史绝不容许忘却,这也是我拍摄这部作品的态度。

张黎导演作品 “有些罪恶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Q:面对南京大屠杀这样沉重的题材,《四十九日·祭》在拍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A:当我们不断地挖掘历史、接近历史的时候,心理压力无疑是最大的。就像张纯如在完成《南京大屠杀》后难以承受史实的创痛而选择自杀,罗曼·波兰斯基70岁才首次碰触犹太人大屠杀题材、拍出《钢琴师》,当大量史实扑面而来的时候,人类最丑陋的一面暴露无遗。太多太多惨剧让人不忍直视,太多太多的牺牲和救赎让人感动,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同时也更让我明白一点,就像巴尔扎克所说:“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Q:选择这样一个题材,刚好选在纪念日的那一个月播映,那这部剧要承担的责任或多或少都偏沉重了一点,作为导演您创作的初衷一是审视,二是警醒,这两点在剧中是怎样体现的?
A:作品完成之后就不再属于创作者了,所以我并不想去提示观众你应该怎样看、应该看到什么,他们自己看到了什么更重要。我所想要表达的都已经呈现在了我的作品里,我相信我的观众具备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