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娱乐新闻

文人画的土壤(8)

2024-01-21 来源:你乐谷
士农工商的社会地位依然没变,商人尽管有钱,对于文人的崇敬依然存在。郑板桥等人还可以一面收取商人的酬金,一面保持对商人的傲骨。然而,这种状态能否长期保持,清末民初之后,日益成为挑战。
晚清“海上四任”,任熊、任熏、任预、任颐(任伯年)是一家人,属于职业画家。与任熊有关的还有海上画派前期的“沪上三熊”,即任熊、朱熊、张熊,他们没有传统文人的身份,作品一般不列入文人画的范畴。但是,其中任伯年的地位与明代的仇英类似,没有文人的身份却有文人画的赞誉。海上画派另一个重要人物吴昌硕在晚清的确有文人的身份,但是,他的画作一方面在文人画传统基础上有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入了商业市场所需要的装饰感。

清朝于西历1905年终止了延续将近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数年后,清朝灭亡。进入民国时期以后,文人画依然有一个高峰,例如吴昌硕、张大千、陈衡恪等。这与历史上文人画相较科举制度稍晚出现是同样的道理。科举制度培养了高素质的文人,其中一些文人因种种原因投身于绘画,文人在中国社会的特殊地位,导致了文人画的特殊性。即便在科举制度被轻视或不通畅的年代,它的长期而深刻的影响依然使得绘画领域经常能有高素质的文人加入。清末终止了科举制度,而科举的影响还在,对于文人的尊敬还在,文人的自我身份感还在延续。与五代、元朝、清初一样,为了科举而培养的文人在没有仕途出路时,凭借自己的文化素养,靠绘画而为生自立,从而带来文人画的一波繁荣。但是,清末民初产生的文人画高峰与历史上每一个文人画高峰有一个巨大的不同。历史上科举即便被轻视,知识分子即便遭遇科举的玻璃天花板,但科举制度一直在,一直都有重新光大的可能,读书人基本上一直都排在“士农工商”的最高地位。
但这一次,科举制度彻底结束了,如果期待它恢复,几乎是痴人说梦。就社会形态来说,“士农工商”的排序先是被“工农兵学商”代替,如今又几乎成为“商学兵工农”的新排序。在这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文人画的前景究竟会如何,的确是一个问题。
陈衡恪曾经说:“文人画者,文人之画也”,这是一个很笼统的说法。文人在科举制度下有它的独特形态和定义,但在其他时代、其他社会也有文人。从中国历史上说,文人画只是与科举时代的文人特质相对应。因此,有人指出,随着科举制度的彻底终结,传统文人已不复存在,文人画即便在科举制度消亡后有滞后的延续,也必将成为广陵绝响,难有前途。这一结论从现象说确有道理,但就未来而言,未必绝对正确,因此,我并不完全接受这一观点。
我认为,当今社会受西方影响的重商氛围不可能永远延续,金钱至上、经济利益至上的原则不会永远成为社会的主要原则。任何一个文明的发展结果一定是文化至上,当今西方文明主导的社会也必将如此。所以,未来不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文人或者说知识分子肯定会成为社会的核心,财富英雄引领社会发展的状态将会改变。在对于未来的这种认识下,文人画依然还是有前途的。但是,知识重新占据社会核心地位的未来社会,对于文人的理解、定义、作用、价值,也肯定不会与科举时代一样。文人画是否能一成不变地延续唐宋元明清的传统,答案并不肯定。
陈衡恪说:“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这是对文人的要求。我相信,这样的要求还会延续,但就具体内容,对人品、学问、思想的理解未必能完全复古。此外,文人画还有一个特征便是工具,传统文人画离不开笔墨纸砚。当今社会,能熟练使用这些工具的人已经不多。未来社会,即便在笔墨纸砚的范畴中,也可能产生新技术手段,并且,跳出传统的新工具也有可能出现。因此,未来文人画可能会在精神价值和使用工具上超越传统。范曾先生试图以营造传统文化氛围的方式延续文人画传统,就当下而言,有它的积极意义。就未来而言,未必是唯一的方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