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去运城(3)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图片
我自己第一次去运城时间已不记得了,印象里住过旅社,吃过羊肉胡卜和一块酥得掉渣的福同惠点心,还吃过在运城工作的一个村里老乡自家包的肉包子,尤其对那肉包子印象尤为深刻,那时心里便极不平衡地暗自念叨:真是没有王法了,包子里面全是肉。在我当时看来,一个肉包子,像是把运城和村里隔成了两个世界,差距悬殊,霄壤之别,运城从此作为一个阶段性目标在心里留下了重要位置。真正意义上的去运城却是在运城上高中时,寒来暑往,冬去春来,期中期末,暑假寒假,这中间来来往往去运城成了家常便饭。一般坐车的时候,我愿意临近一扇干净的车窗,或者自己动手把污浊的车玻璃里外擦到干净透亮不见泥点,一路看过途中变换的乡村风物,如身在其中,感同身受。当年的康中好像还为家在农村的学生放过麦假,所谓麦假即为收麦而专门调配的假期。记得高一麦假归来,一宿舍的同学见我背上裸衣割麦时晒满的水泡加上褪皮吃惊不已,这是不在农村的同学无法体会的,相比于麦收时节沉重而艰苦的劳作你无法想象别人的假期作何安排,那段时间我们可能不在同一片蓝天之下,一面焦阳似火,一面暑气消弥。
运城似乎介于城乡之间像一道透明的屏障隔着两个可以相望的世界,同时又是一条可以任意打开的通道连接着彼此,有限的距离之间若有无限可能。记忆如当年行车中消逝的风景,如今回头来望一切看似匆忙而过,却似沥尽万般滋味。
那是八十年代末期,去运城的车票一块钱左右,后来涨到一块五,再后来更多,现在车资估计是当年的十倍不止。老人们说那时钱顶钱,说得没错,但奈何不得钱少,故而去运城回运城来回都是攒着日子出行,能不去就不去,能不回便不回,用家里人的话说别成天老给人家汽车上油。一般时候,公交车从村口上车一路穿村过乡见人停车逶迤而行,尤其私人车主为了多拉客,尽量转得远些拐着弯去拉能拉到的客,有时候竟然弯弯绕绕踅摸到了临猗境内。从运城回来也是从车站关公像前绕半个运城兜兜转转不拉满不肯走,短短三十多公里的路途曾经额外经过的地方如舜帝庙、泓芝驿等地,我倒是不急着赶路,全当是免费逛了一圈,心想有本事拉我到永济垣曲芮城平陆去,正好看一眼普救寺、永乐宫,拜会一下崔莺莺和吕纯阳。再后来,运稷线二级路通车许多车不过村口,汉薛至运城的公交运营线路开始穿过原运城县(今盐湖区)的上郭、邵村,上车地点也由村口改至村内,部分村民却是真正实现在自家门口上车去运城了,到运城上货的商贩也较以往便利了许多,汉薛与运城连接似乎愈加紧密,紧密到这里几乎成为城市的延伸。
图片
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私家车从城市渐渐普及到了农村,从汉薛村去运城的确成了一脚油门的事儿,我们这些外地工作的运城人也习惯了开车回家,只是“去运城”变成了“回运城”。春节回乡,村道两侧常常停满各地车牌的私家车,外省车尤以陕A打头的西安车最多,无他,近耳,就像天津街上跑满了河北牌照冀J打头的沧州车。本地人在西安工作打工者众,多到已无法精确统计,仅仅打饼子卖面卖麻花的都能拉起一支长长的队伍,距离近,回来自然也方便,用他们的话说二百公里的路程走高速一眨眼就到运城了。每次开车回来,中间少不了去运城闲逛,位置的转换和角色变更,回来之后回归本土又变成了“去运城”。“岚山根·袁家村”刚开那年正好休假回乡,某日午后忽想过去看看,便一车装了大小几口人浩浩荡荡过去,感觉不大点儿工夫就到了南山脚下那座仿古城门跟前。
泊车,拍照,闲逛当,运城特色的炒凉粉、甑糕、稷山麻花、闻喜葱花饼一气尝过,再驱车回来,正好赶上新闻联播,啥都没耽误。若以今天大都市人的眼光来看,汉薛的位置大约相当于运城市的郊区还要近些,三十多公里之远,这得算在环内,这样好的距离和地理位置要发挥优势好好利用才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