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日常突破01:遇到困扰,说出来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知易行难,是普通人最大的痛点。知道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是普通人每日的写照。道理一直都在输入,也一直在嘴上和思想上输出,但到了应对具体的事上时,依然还是遵循一直以来形成的本能应激反应,或战,或逃。
昨晚不到9点,我还在和老公边吃边聊着天,突然接到一条消息。我一看立马就陷入了战斗和逃跑的选择境地。消息是楼下的邻居姐姐发的,很短“房子快塌了”后面跟着三个一样的表情。
我都没有细看后面的表情具体是什么。立马头脑里已经出现了邻居大姐在家里抓狂的场景。根源在哪里?根源在于客厅里玩耍的两位小朋友,着急要出门玩滑板车,一直在呼唤我快点吃完饭,带他们出门。而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他们俩已经耐不住性子,在本来就不大的客厅里玩起了滑板。其实在我们自己家里,是没怎么感觉到异常的。但可能因为是老旧的楼房,楼层比较薄,隔音不太好,所以楼下的邻居感觉声音很大,实在忍不住,就提醒我了。
一直以来都很怵处理类似的场景。这次是私聊,不同于在群里艾特。楼栋里时不时会发言抱怨楼房隔音问题的邻居大体也就那么几家人。抱怨完毕,其实我也不太清楚她们的困扰是否解除。但因为家有两个活泼调皮的小男孩,我看到类似的消息总不免对号入座,然后陷入自责,也陷入焦躁。
自责的是困扰了他人,焦躁的是我怎么就管不住自己家的两个娃娃。遇到这种事情的频率不高,但是有一次算一次,我的处理方式都简单又粗暴。迅速喊孩子们停止当前的“事务”,消停下来。然后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依然会保持应激状态,随时都可能对孩子们发出的声音,哪怕是正常范围的,也要进行制止和唠叨,甚至是“恐吓”。
这一次,我也是差不多的反应。立马带上孩子们出门,喊他们轻一点。即便心里有不服气,“明明才9点不到,也不到休息时间”,但又转念,既然别人特意提出来了,那肯定是受不了了。然后,在这一次,我尝试跟老公交流这件小事。他说“你是逗孩子们的吧,群里没有发消息啊?”我说,“私聊发的,你看。我每次看到她发消息,心里就咯噔好几下,总不是什么好事。”他又说“没事的,别人提醒我们了,我们就注意一下,就行了。”
就行了!
就行了?
就行了。
我仔细琢磨这3个字。对呀,不然呢?别人反映自己被我们打扰到,那我们就注意一下,毕竟客观地说,对方也是带大过孩子的妈妈,她知晓家里有小孩子有可能会出现的活泼好动的场景,而且更客观地说,我们入住后接近9个月的时间以来,总共也就被提醒了两三次。大多数时候,邻里之间各自安好,互不打扰。偶有的打扰,其实也就是跟自己当时当刻的情绪相关。人在平和的状态下,对偶发出现的打扰,容忍度是比情绪烦躁、低落或是别的状态下更高的。因为如果人人都高标准,严要求的话,冲突问题都会不断,没有人能过平静日子。
而我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我的惯常处理应对模式当中,总是容易放大负面、消极后果和影响。常常是这样的情形,真正的当事人根本早就已经不在意了,而我还陷在事件当中惶恐不安。
为什么总是要把自己置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卑微当中呢?我和孩子在自己家里玩耍,时间也是正常的时间段,并非深夜休息时间。仅仅因为邻居的作息习惯跟我们的不一致,我们就必须无限度地将就适应邻居吗?
再考虑到这个层面。另一个新的问题又被引出来了。我其实特别好奇,在小事当中,人们的处理方式和心理状态。但是,大家似乎只关心大事,对这些小细节仿佛没有困扰。
昨晚不到9点,我还在和老公边吃边聊着天,突然接到一条消息。我一看立马就陷入了战斗和逃跑的选择境地。消息是楼下的邻居姐姐发的,很短“房子快塌了”后面跟着三个一样的表情。
我都没有细看后面的表情具体是什么。立马头脑里已经出现了邻居大姐在家里抓狂的场景。根源在哪里?根源在于客厅里玩耍的两位小朋友,着急要出门玩滑板车,一直在呼唤我快点吃完饭,带他们出门。而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他们俩已经耐不住性子,在本来就不大的客厅里玩起了滑板。其实在我们自己家里,是没怎么感觉到异常的。但可能因为是老旧的楼房,楼层比较薄,隔音不太好,所以楼下的邻居感觉声音很大,实在忍不住,就提醒我了。
一直以来都很怵处理类似的场景。这次是私聊,不同于在群里艾特。楼栋里时不时会发言抱怨楼房隔音问题的邻居大体也就那么几家人。抱怨完毕,其实我也不太清楚她们的困扰是否解除。但因为家有两个活泼调皮的小男孩,我看到类似的消息总不免对号入座,然后陷入自责,也陷入焦躁。
自责的是困扰了他人,焦躁的是我怎么就管不住自己家的两个娃娃。遇到这种事情的频率不高,但是有一次算一次,我的处理方式都简单又粗暴。迅速喊孩子们停止当前的“事务”,消停下来。然后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依然会保持应激状态,随时都可能对孩子们发出的声音,哪怕是正常范围的,也要进行制止和唠叨,甚至是“恐吓”。
这一次,我也是差不多的反应。立马带上孩子们出门,喊他们轻一点。即便心里有不服气,“明明才9点不到,也不到休息时间”,但又转念,既然别人特意提出来了,那肯定是受不了了。然后,在这一次,我尝试跟老公交流这件小事。他说“你是逗孩子们的吧,群里没有发消息啊?”我说,“私聊发的,你看。我每次看到她发消息,心里就咯噔好几下,总不是什么好事。”他又说“没事的,别人提醒我们了,我们就注意一下,就行了。”
就行了!
就行了?
就行了。
我仔细琢磨这3个字。对呀,不然呢?别人反映自己被我们打扰到,那我们就注意一下,毕竟客观地说,对方也是带大过孩子的妈妈,她知晓家里有小孩子有可能会出现的活泼好动的场景,而且更客观地说,我们入住后接近9个月的时间以来,总共也就被提醒了两三次。大多数时候,邻里之间各自安好,互不打扰。偶有的打扰,其实也就是跟自己当时当刻的情绪相关。人在平和的状态下,对偶发出现的打扰,容忍度是比情绪烦躁、低落或是别的状态下更高的。因为如果人人都高标准,严要求的话,冲突问题都会不断,没有人能过平静日子。
而我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我的惯常处理应对模式当中,总是容易放大负面、消极后果和影响。常常是这样的情形,真正的当事人根本早就已经不在意了,而我还陷在事件当中惶恐不安。
为什么总是要把自己置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卑微当中呢?我和孩子在自己家里玩耍,时间也是正常的时间段,并非深夜休息时间。仅仅因为邻居的作息习惯跟我们的不一致,我们就必须无限度地将就适应邻居吗?
再考虑到这个层面。另一个新的问题又被引出来了。我其实特别好奇,在小事当中,人们的处理方式和心理状态。但是,大家似乎只关心大事,对这些小细节仿佛没有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