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诗经》中的“芣苢”到底是派什么用场的?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诗经》中的诗歌进入语文教材,想想也是很有趣的事情。
我上中学的时候,学的是《诗经》中的《伐檀》和《硕鼠》。这两首诗反映的是当时的劳动者对统治者的怨恨,倒是很符合当年的形势,可是也真是不适应后来社会的发展了。
等我当了老师,给学生教的就换成了《氓》和《采薇》。我没教过但入选初中课本的还有《关雎》《蒹葭》《式微》和《子衿》。我即将教的有《芣苢》《静女》,还有以后要教的《无衣》和《氓》。

《诗经》中的“芣苢”到底是派什么用场的?


《关雎》《蒹葭》《子衿》《静女》和《氓》都是实实在在的爱情诗,前三首出现在初中教材中,很多人可能都没想到。
这其中还挺耐人寻味的。
马上要教的是一首新入选的进入部编版教材的《芣苢》。
《芣苢》是一首写劳动的诗歌,被编入“劳动光荣”单元。诗本身很简单,加上《诗经》特有的“重章叠句”特色,阅读毫无难度。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翻译成现代诗歌,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采起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这么简单的一首诗,若不是因为写的是采集芣苢的“劳动”,也许放入初中教材更合适,甚至可以放到小学课本中。
但是,既然要教给学生,那就不能像以前那样随便读读,必须得仔细研读一番,才更有底气站上讲台。
《芣苢》是一曲劳动的欢歌。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反复表达劳动的过程,还有劳动成果由少至多的变化,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打眼看《芣苢fúyǐ》,先不说这俩字的读音,单看字形,自然能猜到这是一种植物;加上一群人成群结队去采集,那应该是野菜了吧,起码是可以吃的植物。即使不准,也八九不离十。
“芣苢”到底是什么,现在就不能想当然了,那必须认真查查工具书。
“芣苢”也写作“芣苡”,是一种野生植物名,可以食用。不查也知道这些信息,我们汉字中的形声字真是好玩,很多字都是一望就能明白意思。
若是浅尝辄止,“芣苢”就是一种可以食用的野生植物,理解成我们挖的野菜就行,问题已经解决了。我却偏要继续往下看,结果问题又来了。
毛传认为是车前草,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
车前草?我知道车前草是一味中药,但它能像其他野菜那样食用吗?我也是挖过野菜的人,对此毫无印象,或者,车前草在我眼中另有其名?
 
我好奇地又开始查车前草。看网上的图片,似乎也很熟悉,但我确定我挖过的野菜中没有它,就是我挖的猪草中也没有它。它长在路边沟渠旁,我的视线从来不会停留在它身上,在我眼里,它只是笼统的“草”中的一分子,连单起个名字的资格都没有。
当然,怪小时候的我太无知,后来我自然知道了车前草的大名,也知道了它是一味中药。
可是,它能食用吗?如果能食用,《芣苢》中大家采它来吃就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在我的印象中,我们是不吃它的,即使它没毒可以吃,也一定口感不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