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秘密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凌晨两点多,石门涧喷雪度假酒店大门口的露天茶座依然有人聊天。他们是旅居者印石公和商晨驿。印石公是一位博学的茶商,据说曾任教华东师范大学西语文学,后不知何故,离职经商。今已七十有六,面目清癯,身材瘦小,熟悉他的人都爱称呼他不夜侯印石公。因为他的眼神有种王侯的清贵之相。商晨驿则是一位琴行小老板,大提琴拉得十分专业,业余爱好是写作,写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小短文,记录的都是失眠状态下思维奔逸的碎片。
时当仲春,清风徐来,树影婆娑;山泉鸣涧,月华流瓦。但深夜微弱的灯光却难掩印、商二人脸上的倦容。他们已经是第三天失眠了。
如果什么时候人类不再需要睡觉就好了。商晨驿打着哈欠,不无感叹说,如此良宵美景,古人思秉烛夜游,不光有道理,也是情难自禁吧。
谁说不是呢!人绝不可以不吃不喝,但应该可以不睡觉。因为不吃不喝,我的茶叶就没处卖了。印石公打趣说。
为了打发时间,他们就这样开始了第四个失眠之夜的闲谈。
我们昨天谈的什么?印石公问,失眠对我来说最要命的后果就是忘性倍增,加上年纪大了,几乎达到分事妙忘的程度。
是啊,失眠对记忆力的破坏简直就像用威猛先生洗灶台,一喷一抹,不留痕迹。商晨驿说。慢着,记得昨天说的好像是关于慰藉的话题,您说了茶叶的慰藉,我说了音乐的慰藉,我们共同说了酒肉的慰藉,还有哲学的慰藉。
“我满头白发,皮肤松弛地挂在脆弱的骨架上。”没错,你这一说,倒是提醒我记起那么一点影子。记得我们最后谈到波伊丢斯和他的狱中所著《哲学的慰藉》,我们一致认为,哲学的慰藉暂时对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来说,不如茶叶和音乐。印石公说。因为就目前来说,我们仍身处如此这般享有基本自由的状态,假使我们已经身处囚室,没有茶叶和音乐,则又当是另一番思考。
是的,音乐加茶叶,是最好的慰藉。商晨驿愉快地说,当然,我不反对在另一处的桌子旁,最好的慰藉是美酒加咖啡。
那么,不管我们昨天谈了什么,今天就不接着谈了,我们换个话题。你看如何?印石公提议。
正合我意,商晨驿说。那么,还请印公出题。
出题这个词用不得,我们要尽量轻松地谈话。依我看,我们今天就谈失眠问题。印石公说,方才从床榻起身之前,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文学来源于失眠。
这倒是个令人惊奇的发现,商晨驿说,学生愿闻其详。
为了证明我的结论,我想先从书谈起。印石公说,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先贤们对于书和著书,刚开始时是谨慎而抵触的。孔子所谓“述而不作”即为明证。希腊诸贤也多如此。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都是这样。但他们似乎各有理由,柏拉图在《菲多》篇里表露出书会弱化人的记忆的担忧,克莱蒙特担心白纸黑字容易被人抓住把柄,而孔子和毕达哥拉斯则没有说明理由。释迦牟尼传教是不立文字的,耶稣平生唯一的书写是在地上画字,却无人能识。但我并不信任他们的理由。我更愿意相信不说理由的孔子和毕达哥拉斯。我猜他们不过是被根深蒂固的习惯左右而不愿做出改变。越是深谙口述之术而几于道者就越抵触书。就像我们习惯了数字手机,抵触智能手机;习惯了燃油车就抵制电动车。
这话不假,中国的读书人几乎都知道孔子的述而不作,可多数人从没思考过为什么,比方说我自己。商晨驿说。您老请继续。
我想说,在书出现之前,人与人之间的所有信息传达都是口述即声音和行为。在把口述内容转换成书之前,那些将被转换的内容可能会让你失望。它并非我们想象的真理、道义什么的。传播真理、道义和知识是后来的事。就像智能手机,它的附加功能已经完全超越了作为手机的原初功能:通话。当我们现在手里把玩着一部智能手机时,我们几乎忘了它是可以接打电话的。我现在要告诉你的是,书在成为书之前,它的功能是为了消遣,为了对付失眠,为了熬夜。你一定认为我的结论太过突兀和荒唐,用现在的行话说叫扯淡。没错,至少到目前为止,它像是在扯淡。但你一定留意到这样一种现象:每当我们身边有人说到失眠,他们时常会提到他们会点亮床头灯,坐起来,干脆打开一本书。说到这里印石公停顿了一下,他看着商晨驿,等他发表看法,以便他继续深入探讨书和失眠的关系问题。
时当仲春,清风徐来,树影婆娑;山泉鸣涧,月华流瓦。但深夜微弱的灯光却难掩印、商二人脸上的倦容。他们已经是第三天失眠了。
如果什么时候人类不再需要睡觉就好了。商晨驿打着哈欠,不无感叹说,如此良宵美景,古人思秉烛夜游,不光有道理,也是情难自禁吧。
谁说不是呢!人绝不可以不吃不喝,但应该可以不睡觉。因为不吃不喝,我的茶叶就没处卖了。印石公打趣说。
为了打发时间,他们就这样开始了第四个失眠之夜的闲谈。
我们昨天谈的什么?印石公问,失眠对我来说最要命的后果就是忘性倍增,加上年纪大了,几乎达到分事妙忘的程度。
是啊,失眠对记忆力的破坏简直就像用威猛先生洗灶台,一喷一抹,不留痕迹。商晨驿说。慢着,记得昨天说的好像是关于慰藉的话题,您说了茶叶的慰藉,我说了音乐的慰藉,我们共同说了酒肉的慰藉,还有哲学的慰藉。
“我满头白发,皮肤松弛地挂在脆弱的骨架上。”没错,你这一说,倒是提醒我记起那么一点影子。记得我们最后谈到波伊丢斯和他的狱中所著《哲学的慰藉》,我们一致认为,哲学的慰藉暂时对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来说,不如茶叶和音乐。印石公说。因为就目前来说,我们仍身处如此这般享有基本自由的状态,假使我们已经身处囚室,没有茶叶和音乐,则又当是另一番思考。
是的,音乐加茶叶,是最好的慰藉。商晨驿愉快地说,当然,我不反对在另一处的桌子旁,最好的慰藉是美酒加咖啡。
那么,不管我们昨天谈了什么,今天就不接着谈了,我们换个话题。你看如何?印石公提议。
正合我意,商晨驿说。那么,还请印公出题。
出题这个词用不得,我们要尽量轻松地谈话。依我看,我们今天就谈失眠问题。印石公说,方才从床榻起身之前,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文学来源于失眠。
这倒是个令人惊奇的发现,商晨驿说,学生愿闻其详。
为了证明我的结论,我想先从书谈起。印石公说,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先贤们对于书和著书,刚开始时是谨慎而抵触的。孔子所谓“述而不作”即为明证。希腊诸贤也多如此。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都是这样。但他们似乎各有理由,柏拉图在《菲多》篇里表露出书会弱化人的记忆的担忧,克莱蒙特担心白纸黑字容易被人抓住把柄,而孔子和毕达哥拉斯则没有说明理由。释迦牟尼传教是不立文字的,耶稣平生唯一的书写是在地上画字,却无人能识。但我并不信任他们的理由。我更愿意相信不说理由的孔子和毕达哥拉斯。我猜他们不过是被根深蒂固的习惯左右而不愿做出改变。越是深谙口述之术而几于道者就越抵触书。就像我们习惯了数字手机,抵触智能手机;习惯了燃油车就抵制电动车。
这话不假,中国的读书人几乎都知道孔子的述而不作,可多数人从没思考过为什么,比方说我自己。商晨驿说。您老请继续。
我想说,在书出现之前,人与人之间的所有信息传达都是口述即声音和行为。在把口述内容转换成书之前,那些将被转换的内容可能会让你失望。它并非我们想象的真理、道义什么的。传播真理、道义和知识是后来的事。就像智能手机,它的附加功能已经完全超越了作为手机的原初功能:通话。当我们现在手里把玩着一部智能手机时,我们几乎忘了它是可以接打电话的。我现在要告诉你的是,书在成为书之前,它的功能是为了消遣,为了对付失眠,为了熬夜。你一定认为我的结论太过突兀和荒唐,用现在的行话说叫扯淡。没错,至少到目前为止,它像是在扯淡。但你一定留意到这样一种现象:每当我们身边有人说到失眠,他们时常会提到他们会点亮床头灯,坐起来,干脆打开一本书。说到这里印石公停顿了一下,他看着商晨驿,等他发表看法,以便他继续深入探讨书和失眠的关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