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山川不改旧时(2)

2024-01-18 来源:你乐谷
我在二姐家房前屋后转悠了几圈,夕阳半轮,云生雾起,但荒草枯树,寒水沦涟。炊烟结阵,噪鸦盘舞,一种萧瑟凄凉心境,和若干年前某个冬季于此所感受到的一模一样,和我少年时的无数个黄昏,立于柴门,面对回峰山麓所感受到的一模一样。这使我对“山川不改旧时,丘垄多为陈迹”的古话有了更深感悟。

大姐所在的欧家山,居住着不到二十户欧阳家族的人,唯我姐夫姓李。大姐多次告诉我,村里那个哑巴不晓得死了多少年了。幼时去欧家山,惧怕大个子哑巴就像惧怕你所要拜访的某个大户人家门口狂吠的恶犬。其实哑巴并非坏人,但他想要一吐心愫时张口瞠目、嗷嗷怪叫的样子就像要吃掉他对面的人。哑巴的凶恶并不能阻绝我总想去近二十里远的欧家山的念头,因为我曾在大姐的针线抽屉里找到二分硬币,而在我哭泣的时候,大姐不惜把留作种子的花生炒给我吃。上大学的前一年,母亲嘱咐我随大姐夫去欧家山取一个物件。夜幕下,我的布鞋底在山路上磨穿了,走起来有些疼,一瘸一拐。姐夫问我脚怎么会疼,我告诉他鞋底破了。第二天早上出门时,大姐硬塞给我五块钱纸币,让我买一双解放鞋。后来,我穿着那双解放鞋去上了大学。

在大哥家,断续的交谈总不知不觉被我引入访邻寻里的话题,却又在某一个环节上忽地戛然而止。于是大家默默地喝口糖水或是嗑几枚瓜子。有些问题,其实我已经问过多遍,被一再问起的原因不外乎遗忘:忘记我曾经问过,忘记我已得的答案。令我善忘的原因,我猜多半是因为被问及的人的亡殁。在我脑子里那些栩栩如生的耆旧,多是在我的少年时代令我惧怕的人物,从社会关系上说,他们多属远亲,按辈分而论,则属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辈。这种亲情其实是靠不住的,因为它仅仅来自地缘关系。我们在当地被唤着“湖北老子”,实则由中原腹地信阳的罗山、光山南渡而来。因为迁徙之时,多聚落举村而动,到了异乡则攀亲认宗,以利团结互助,共同对抗大自然的蛮荒和当地人的围剿。所以被稱着“湖北老子”,是因为我们说话口音和湖北随州一带相似。记忆中我的那些长辈们一律是那种状貌奇古、行事乖张之人。
比方说,我的姥爷三兄弟,当然,他们并非我的亲姥爷。我先从老二说起,他叫刘元洲,自然,我称呼他为二姥爷。他身高八尺五寸,头如笆斗,眼似铜铃,满脸黄豆大的黑麻子,开口说话,声如饿虎。即便在我讨好的喊他二姥爷时,也从没见过他的笑脸,有人说他不笑是因为笑起来太可怕,担心吓着我。很显然,他不具备同任何人和平共处的性格基础。在我离开故乡之前,他在一个黄泥岗上面朝大路挖了一个山洞,在洞里支床砌灶,以示他决不和他的儿孙共处一栋堂庑之下。如此看来,他最终被饿死也就不足为奇。在他背后,我从没叫过他二姥爷,我只叫他刘二麻子。
他的哥哥刘元河,我该叫他大姥爷,一个老光棍,他的光头则是他鳏夫身份的绝配。他一个人住在一间陡峭的人字梁草屋里,盖屋的麦秸被他弄得像早春金黄的柳丝,我怀疑他每天都要用梳子梳理麦秸,因为他的门边始终有一张九级木梯斜倚在墙上。夏日的黄昏,他会早早地把小木桌和小木凳放置门口,除了材质一般,它们任何方面都堪称艺术品,桌面一尘不染,绝对比汉代铜镜的光鉴效果好。一碗稀饭,一碟咸菜,他要在蚊虫发动黄昏攻势之前结束晚餐。他堆积的草垛,大概只在米勒的画中才可一见。他能被我记住的不是脸部特征,而是他站立的姿势:双腿微微屈立,腰部往前弯曲成一个只有勾股没有弦的直角形。听说他死于一个暴风雪之夜的无限寂静。他和他的二弟都堪称畸零人。
再说我的幺姥爷,叫刘元绳,个子比他老二还要高,身材像擀面杖,头脸紧凑,五官总是挤在一起,显得愁眉苦脸,说话时一字字像汉阳造步枪子弹一样喷出,听来总有卡壳之虞。他和他的两位兄长一样不合群,但不合群的对象则有所差异。他妻儿成群,和和睦睦,但他独辟村南两里路外河边一块平地筑屋而居,用篱笆墙把屋舍围在中间。幺姥娘和他的一帮子女待我还算和善,是以有机会经常光顾他的私宅。但他的宅院不知哪一年已经消失在我展目南眺的地平线上,如今记忆里只剩下他的院子东南角临河处的一株硕大无朋的枸骨树,我们叫它老鼠刺。它栽在灰坑边,营养不缺,枝繁叶茂。我总觉得幺姥爷栽那棵浑身是刺的怪树有他的用意。大哥曾告诉我幺姥爷死于何年何月,但我忘记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