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访郑板桥故里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兴化是郑板桥的故里,现有郑板桥故居和郑板桥纪念馆。
郑板桥故居位于兴化市郑家巷7号。面临一条宽阔的马路,门脸不大,大门与马路之间,有一片小小的空地,我们去的时候是早晨,十来个大妈正在跳广场舞,把这片小小的空地占得满满的。
故居是一色儿的青砖,门楣上是赵朴初题写的“郑板桥故居”几个字,字体清俊有力。故居不大,几间房围成一个小小的天井似的院子,院内一角有青竹数杆。堂屋墙壁上挂着一幅郑板桥的《墨荷图》,两侧配以对联:水夕苍茫残夏扇;河间红树早秋黎。

访郑板桥故里


室内设有一些生活用具。房后有一个称为“拥绿园”的园子,有假山水池,亭台楼榭,颇有江南园林的韵味,园子一侧的墙壁上布满字画,面积不大,却足够清雅,颇见“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之意。
图片
从故居左转,有一片古民居群,石板铺地,青砖黛瓦,因为来得太早,路两边的商店都还没有开门,偶尔有居住在此的人家出门来往,在此繁华街市中倒是显得颇为幽静。
房屋一律两层,楼下的一层临街,大多开成了店面,楼上的一层,想来是居民生活起居的地方,不知道施耐庵写潘金莲失手叉竿打中西门庆一节,其灵感是不是来自这里。
我在悠悠荡荡之间,无意中闯进了一个门口挂着一个“板桥书院”的院子,堂屋里并排放着几张桌子,上面铺有笔毡、笔架等物,原来这里是一个给孩子们学习书画的培训班,里面有一个中年人,中等身材,穿一身中式传统服装,正在与一个女子讲话,那女子大概是为了她的孩子学书法的事,在跟这位中年人交流。院子里用青砖铺地,院角有石楠等植物,清净幽雅,倒确实是一个学书法的好地方。
行不多远,是一个挂着“兴化县署”的门楼,门楼不算高大,据介绍,这座县署建于北宋淳化(990至994)年间,为宋、元时期兴化县署。想来在遥远的一千多年前,一个县政府的办公场所,有这个样子,已经足够气派了。
县署门口一左一右有两个石像,但是这两个石像风化得太厉害了,我盯着它们左看右看也没看出来它们本来是啥,问了里面的工作人员才知道它们原来是石狮子。
这座县署门口,还挂有“范仲淹纪念馆”的牌子。北宋天圣(1023至1027)年间,范仲淹在此听政,后世为勉励官员以范公为榜样,弘扬先忧后乐、清正廉明的为官之道,将此建筑命名为“景范堂”、“景范明堂”,后成为“昭阳十二景”之一。
买了票进去,只见其中辟有两排房作为范仲淹纪念馆,房屋不大,各有三间,房顶上青瓦之间,生长出很多杂草,颇有一点古趣。室内以文字书画的形式,介绍了范仲淹的生平与功绩。其中有一幅五贤聚首茅山图。范仲淹任职兴化时,常与富弼、滕子京、胡瑗、周孟阳五人聚首茅山,纵论诗文、时势,一时传为佳话。
县署与郑板桥纪念馆相连,同属于兴化市博物馆。但正门位于牌楼路,从正门入内,首先是一个不大的庭院,一汪水池位于院中,有嵌石、修竹、绿树等杂处其间。庭院中有板桥石像,面容清癯,目视前方,左手上抬,身体微倾,作前行状。
博物馆主体是一幢三层建筑,二楼陈列有“郑板桥生平及艺术成就”展览。面对着展厅正门的,是一尊郑板桥的铜像,旁书“三绝奇才郑板桥”。此后依次是他的生平简介和书画成就。
郑板桥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于1693年11月22日出生于兴化的一个贫寒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以教书维持生计。乾隆六年(公元1736年)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晚年居扬州,卖画自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