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远观它,仿佛就是站立在天地间苦思冥想的一个僧人。
把大雁塔作为西安的标志颇有些令人困惑不解,这个享誉世界的十三朝古都,我们中华最重要的政治文化的集成地,按说不该以一个唐代的佛教建筑来浓缩其历史。
能想到的原因,大约是在城内地标建筑中,大雁塔是最久远、保存比较好,而又最令人瞩目的古建筑吧。
站在这里,你自然会想到玄奘。
中国文学和戏剧在给历史人物改头换面,形成与传播民间文化价值观方面简直是神器。
最为著名的智慧男神诸葛孔明,为了突出其高大形象,小说《三国演义》不惜虚构草船借箭、空城计那样的事情,来表现他的机智和胆识。
也就是说让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诸葛孔明如何戏弄了曹操、司马懿的那些个段子,全是空穴来风或移花接木。
而由一部神魔小说发端,经过民间发酵,把历史上最可尊敬的一位中国人,贬低为迂腐、毫无能力,甚至非常可笑的样子,是件十分蹊跷的事情。
作为小说,《西游记》当然是很值得肯定的古典名著,唐僧也是个塑造得栩栩如生的形象,但殊不知大多不识字的中国老百姓有许多是通过听说书、看戏来了解、认识历史的,小说里唐僧的原型唐代高僧玄奘,在老百姓心目中,完完全全的被颠覆了。
不仅抹黑,而且抹憨。
用“历史上最可尊敬的一位中国人”来形容唐代高僧玄奘过不过呢?
玄奘(600-664年),生于隋仁寿二年,俗姓陈名祎,河南偃师人。
十三岁被朝廷破格录取在洛阳净土寺剃度为僧,不久便升座述经。贞观元年(627年)他结伴上表奏请朝廷,申请赴天竺取经。唐王因建国之初,社稷未稳,下诏不许。
其他人纷纷退缩,而他不为所动,矢志不改,并且利用出国前三年时间,从佛经研究、语言梵文及物质精神等方面作了充分准备。
玄奘于唐贞观三年(629年)从长安出发,游学西域。
他单人独骑沿着“丝绸之路”,克服数不清的艰难险阻,经过整整三年的艰难跋涉和五万余里孤征,终于达到佛教圣地——天竺(古印度),如愿以偿的就学于著名的那烂陀寺拜戒贤长老为师。后又用了五年时间在天竺佛国寻道,遍游全印众国。当返回那烂陀寺时,已位居这座佛教最高学府的主讲,仅次于恩师戒贤。
公元642年,在玄奘求法圆满欲回大唐之时,受邀参加了古印度规模空前、规格很高的佛教学术盛会。在会上,玄奘法师为论主,其辩才无碍、博学宏论折服了与会者,连续十八日无人能发论辩驳。大乘僧众称玄奘法师为“大乘天”,小乘僧众称他为“解脱天”。
佛教之“天”,就是菩萨众神。
为回大唐译经弘法,玄奘说服劝阻自己回国的恩师、道友及各国国王,于公元645年(唐贞观十九年)携经卷657部、佛像八尊和大量舍利,载誉回到长安。
我不知道有几个中国人经历过单人独骑沿着丝绸之路,艰难跋涉整整三年,五万余里孤征,就为学习经典文化?我也不知道有几个中国人能做到用五年时间在天竺佛国寻道,遍游全印众国,在佛学最高殿堂被奉之菩萨众神?我更不知道有几个中国人在国外打拼、功成名就之后携经卷657部、佛像八尊和大量舍利,历经漫漫归途重回长安?
他的坚韧、刻苦、执着,与那颗透明的中国心,在古今中国都是最可宝贵的东西。
贞观二十三年,由皇室敕令修建,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大慈恩寺落成,玄奘任该寺首任主持,专心致力于佛经翻译事业。
大雁塔是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于唐永徽三年在慈恩寺的西塔院亲自主持建造一座砖塔,历时两年。
把大雁塔作为西安的标志颇有些令人困惑不解,这个享誉世界的十三朝古都,我们中华最重要的政治文化的集成地,按说不该以一个唐代的佛教建筑来浓缩其历史。
能想到的原因,大约是在城内地标建筑中,大雁塔是最久远、保存比较好,而又最令人瞩目的古建筑吧。
站在这里,你自然会想到玄奘。
中国文学和戏剧在给历史人物改头换面,形成与传播民间文化价值观方面简直是神器。
最为著名的智慧男神诸葛孔明,为了突出其高大形象,小说《三国演义》不惜虚构草船借箭、空城计那样的事情,来表现他的机智和胆识。
也就是说让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诸葛孔明如何戏弄了曹操、司马懿的那些个段子,全是空穴来风或移花接木。
而由一部神魔小说发端,经过民间发酵,把历史上最可尊敬的一位中国人,贬低为迂腐、毫无能力,甚至非常可笑的样子,是件十分蹊跷的事情。
作为小说,《西游记》当然是很值得肯定的古典名著,唐僧也是个塑造得栩栩如生的形象,但殊不知大多不识字的中国老百姓有许多是通过听说书、看戏来了解、认识历史的,小说里唐僧的原型唐代高僧玄奘,在老百姓心目中,完完全全的被颠覆了。
不仅抹黑,而且抹憨。
用“历史上最可尊敬的一位中国人”来形容唐代高僧玄奘过不过呢?
玄奘(600-664年),生于隋仁寿二年,俗姓陈名祎,河南偃师人。
十三岁被朝廷破格录取在洛阳净土寺剃度为僧,不久便升座述经。贞观元年(627年)他结伴上表奏请朝廷,申请赴天竺取经。唐王因建国之初,社稷未稳,下诏不许。
其他人纷纷退缩,而他不为所动,矢志不改,并且利用出国前三年时间,从佛经研究、语言梵文及物质精神等方面作了充分准备。
玄奘于唐贞观三年(629年)从长安出发,游学西域。
他单人独骑沿着“丝绸之路”,克服数不清的艰难险阻,经过整整三年的艰难跋涉和五万余里孤征,终于达到佛教圣地——天竺(古印度),如愿以偿的就学于著名的那烂陀寺拜戒贤长老为师。后又用了五年时间在天竺佛国寻道,遍游全印众国。当返回那烂陀寺时,已位居这座佛教最高学府的主讲,仅次于恩师戒贤。
公元642年,在玄奘求法圆满欲回大唐之时,受邀参加了古印度规模空前、规格很高的佛教学术盛会。在会上,玄奘法师为论主,其辩才无碍、博学宏论折服了与会者,连续十八日无人能发论辩驳。大乘僧众称玄奘法师为“大乘天”,小乘僧众称他为“解脱天”。
佛教之“天”,就是菩萨众神。
为回大唐译经弘法,玄奘说服劝阻自己回国的恩师、道友及各国国王,于公元645年(唐贞观十九年)携经卷657部、佛像八尊和大量舍利,载誉回到长安。
我不知道有几个中国人经历过单人独骑沿着丝绸之路,艰难跋涉整整三年,五万余里孤征,就为学习经典文化?我也不知道有几个中国人能做到用五年时间在天竺佛国寻道,遍游全印众国,在佛学最高殿堂被奉之菩萨众神?我更不知道有几个中国人在国外打拼、功成名就之后携经卷657部、佛像八尊和大量舍利,历经漫漫归途重回长安?
他的坚韧、刻苦、执着,与那颗透明的中国心,在古今中国都是最可宝贵的东西。
贞观二十三年,由皇室敕令修建,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大慈恩寺落成,玄奘任该寺首任主持,专心致力于佛经翻译事业。
大雁塔是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于唐永徽三年在慈恩寺的西塔院亲自主持建造一座砖塔,历时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