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毗昙学家 僧迦提婆(2)

2023-03-15 来源:你乐谷
二 渡洛登庐 重译毗昙
僧伽提婆到长安时,前秦皇帝苻坚招兵买马准备出关攻打东晋,第二年,(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苻坚率九十万大军南征,淝水一战,全军溃败,东晋大将谢玄乘胜追击收复洛阳。苻坚即位(公元375年),后所灭掉的北方小国趁机纷纷独立,与苻坚对抗。原被灭亡的前燕现称后燕的鲜卑慕容部,发兵攻打长安,秦燕交战,关中一片战火。就在战火纷飞的前秦二十一年(公元385年),道安法师因病在长安去世。此时译经工作无法进行,原译稿本,也只好无可奈何地搁置下来。
僧伽提婆与法和商量,准备出关到洛阳,因洛阳比较安定。于是,他们就率领门徒一路赶赴洛阳。安顿下来后,继续研究经论。
僧伽提婆,经过数年译经,华语的水平提高许多,这时,发现原在长安的译文,不够确切,法和也发现了前译的不少错误,慨叹不己。于是,二人商量,进行重译。在洛阳义经过五年时间,把〈阿毗昙〉、〈毗婆沙〉又重新加以译订,又校订了〈八犍度论〉。
僧伽提婆,在洛阳译经时,长安的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姚苌取代了前秦,建立了后秦王朝,社会比较安定。姚秦国王姚苌和姚兴,都信奉佛教。所以,后秦的佛教,很快又兴盛起来。在洛阳的法和得到这个消息后,决定重回长安,而僧伽提婆准备南游,于是,二人分道洛阳,各奔前程。
东晋太元十六年(公元391年),僧伽提婆离开洛阳,前往江南。这时,寓居庐山的慧远法师,听说提婆南下,十分高兴,就大力搜索典籍,准备让这位西域高僧弘传真谛。接着,慧远把提婆接到庐山,安置在南山精舍,让他专心译经。提婆会见慧远后,二人商定,先译提婆最擅长的《阿毗昙心论》和《三法度论》。僧伽提婆这次译经,特别郑重,手执胡本,口宣晋言,临文诫惧,一章三复,去华存实,务尽本旨。因此,译本质量超过前译。慧远读后,宝而重之,并特为此二论作撰写了序言,盛赞其内容博大精深,其功用恢弘宇宙,其教化弦歌潜移,几乎达到空前的程度,而对僧伽提婆的译文质量之高亦是赞誉有加,序中说:“自昔汉兴,逮及有晋,道俗名贤,并参怀圣典,其中弘通佛教者,传译甚众,或文过其意,或理胜其辞,以此考彼,殆与先典。后来贤哲,若能参通晋胡,善译方言,幸复详其大归,以裁厥中焉。

这两面论的译出,使用权庐山僧团的弘佛扬教活动,达到了一个新阶段。慧远率领众弟子道生、慧观、道义、道慈、慧持等,深入研习,一时间形成小乘说一切有部经典的热潮。他们全面的接受了小乘理论,并认识到这才是最深奥的最精妙的理论。相反的又视大乘的《方等。经典为魔书。
僧伽提婆的译作,代代相传,流于后世,以至于今。而天竺和西域的原本,早己不复存在,全由汉译一一保存下来。实在是很珍贵的,僧伽提婆的译功永不可没。
三 京都弘教 讲授毗昙
僧伽提婆于东晋安帝隆安元年(公元397年)离开庐山,东游建康(今南京),受到朝中名流的热烈欢迎。卫将军东亭侯王‘王旬’特地为他建立了一座精舍,让他驻足讲授毗昙学说。一时间名僧毕集,王公名士也多来听讲。僧伽提婆精提论旨,言简意赅,条理分明的宣讲,使来听者兴味浓厚,渐有领悟,满载而归。
僧伽提婆曾为东亭侯王‘王旬’讲说〈阿毗昙心论〉,王‘王旬’之弟王弥对它尤感兴趣,他“听之及半,便能自讲”,于是,就在另一间屋舍里给僧人们讲起来。一位高僧说,王弥基本上讲透了〈心论〉,而在一些细微之处,还不够精到,这说明僧伽提婆讲解〈心论〉,宗旨精到,词义明析,阐发义理,明白晓畅,极富启发性。所以,佛教史上流传了这一段佳话。
僧伽提婆译、讲毗昙,江东风扉一时。那时,佛教与政治紧密结合,出家人参与政治,发生了很多腐败事情,引起人们不满,从而对佛教也进行攻击,慧远在庐山曾多次与上层周旋,很费周折,就是因为带有玄学性质的佛教,站不隐脚跟随了。虽然沙门的名声遭毁,但上层人物并未放松对他的利用,这就是必须采用一种新理论;思想敏锐的高僧们,看到烦琐的毗昙,倒是一种可以替代玄学的新工具。特别是由身处山林高标清流的慧远来提倡,从表面上看,疏远了政治,从思想上看,适应了社会潮流。就这样,烦琐的毗昙,便代替了清谈流行起来,以致稍后译出更为烦琐的〈杂心论〉。此后,还又出现了一批专门研究的毗昙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