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五次主要生物大灭绝(3)
2023-03-16 来源:你乐谷
复原重建图显示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的结果——贝壳从泥中伸出来
第二次生物大灭绝(3.72亿年前)
时间
在泥盆纪晚期的弗拉斯期(Frasnian)与法门期(Famennian)两期之交,距今约3.72亿年。此次事件又被称为“凯尔瓦塞事件”(Kellwasser)。对于这一事件的时间跨度还不是很明确,可能是两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也可能是发生在几个百万年间的一系列规模较小的物种灭绝。也有些人认为这次灭绝事件是在约2500万年时间里的多达7个不同的事件。
主要灭绝种属
总的来说,全球范围内的海洋生物21%的科,50%的属,近75%的海洋物种灭绝。
泥盆纪晚期,这片土地已经成为植物和昆虫的领地。这次事件造成低纬度地区广泛发育的珊瑚-层孔虫礁以及与之共生的大量其他生物灭绝, 同时, 许多远洋生物也受到很大打击。欧美大陆(Euramerica)和冈瓦纳大陆(Gondwana)开始融合成为泛大陆(Pangaea)。这次灭绝似乎只影响了海洋生物。在陆地上,植物与节肢动物门(昆虫,蝎子等)的进化受到影响。而海里的礁类几乎完全消失,造礁生物遭遇灭绝只能以单独的个体生存下来,不再能聚集成群。三叶虫、腕足动物、头足类遭受重创,很大一部分也灭绝了。脊椎动物门中无颌的甲胄鱼类也灭绝了。
可能的原因
造成泥盆纪晚期生物大灭绝的原因是所有五次生物大灭绝中最难解的一个问题,至今没有非常明确的结论。由于与凯尔瓦塞事件有关的物种灭绝发生的时间如此之长,很难确定单一的原因,甚至很难将原因与结果分开。
火山活动是一种可能, 但西伯利亚岩浆活动与这一事件的时间关系有待于进一步明确。
从中泥盆世末期到晚泥盆世,从沉积记录中可以发现多种环境变化。有证据表明,海洋底部水域普遍存在缺氧现象,碳埋藏速率急剧上升和底栖生物遭到破坏。特别是在热带地区,尤其是珊瑚礁群落。在弗拉斯阶与法门阶凯尔瓦塞事件周围,已经发现了海平面高频变化的有力证据。环境变化直接影响生物,导致生物灭绝。但是,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待商榷。
第二次生物大灭绝(3.72亿年前)
时间
在泥盆纪晚期的弗拉斯期(Frasnian)与法门期(Famennian)两期之交,距今约3.72亿年。此次事件又被称为“凯尔瓦塞事件”(Kellwasser)。对于这一事件的时间跨度还不是很明确,可能是两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也可能是发生在几个百万年间的一系列规模较小的物种灭绝。也有些人认为这次灭绝事件是在约2500万年时间里的多达7个不同的事件。
主要灭绝种属
总的来说,全球范围内的海洋生物21%的科,50%的属,近75%的海洋物种灭绝。
泥盆纪晚期,这片土地已经成为植物和昆虫的领地。这次事件造成低纬度地区广泛发育的珊瑚-层孔虫礁以及与之共生的大量其他生物灭绝, 同时, 许多远洋生物也受到很大打击。欧美大陆(Euramerica)和冈瓦纳大陆(Gondwana)开始融合成为泛大陆(Pangaea)。这次灭绝似乎只影响了海洋生物。在陆地上,植物与节肢动物门(昆虫,蝎子等)的进化受到影响。而海里的礁类几乎完全消失,造礁生物遭遇灭绝只能以单独的个体生存下来,不再能聚集成群。三叶虫、腕足动物、头足类遭受重创,很大一部分也灭绝了。脊椎动物门中无颌的甲胄鱼类也灭绝了。
可能的原因
造成泥盆纪晚期生物大灭绝的原因是所有五次生物大灭绝中最难解的一个问题,至今没有非常明确的结论。由于与凯尔瓦塞事件有关的物种灭绝发生的时间如此之长,很难确定单一的原因,甚至很难将原因与结果分开。
火山活动是一种可能, 但西伯利亚岩浆活动与这一事件的时间关系有待于进一步明确。
从中泥盆世末期到晚泥盆世,从沉积记录中可以发现多种环境变化。有证据表明,海洋底部水域普遍存在缺氧现象,碳埋藏速率急剧上升和底栖生物遭到破坏。特别是在热带地区,尤其是珊瑚礁群落。在弗拉斯阶与法门阶凯尔瓦塞事件周围,已经发现了海平面高频变化的有力证据。环境变化直接影响生物,导致生物灭绝。但是,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