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直播中与丈夫激烈争吵是怎么回事,关于余秀华的访谈节目的新消息。(5)
2023-03-16 来源:你乐谷
和影评人不同,导演在创作过程中要考虑的除了技术细节就是与拍摄对象的关系。与一个诗人的作品神交,必须要先进入她的作品;把一个人物拍得立体并体现其复杂性,必须要先进入她的世界,消除双方的界限。范俭似乎对理解人物主观、私密的一面特别有一套,在情感的深度挖掘方面举重若轻。可能没有人比他更适合拍摄抒情诗这个极端个人化的体裁及其背后细腻、坦诚而多维的诗人。关于这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的具体经验和故事,澎湃新闻
在IDFA上采访了导演范俭和摄影师薛明。
范俭(左)、薛明(右)在《摇摇晃晃的人间》海报
前。摄影:于卓。
澎湃新闻:先来谈一下这部影片的缘起吧,最初怎么会想到要拍摄余秀华的纪录片呢?
范俭:作为一个纪录片导演,我一直都很想拍一个诗人,但不能是职业诗人,而是一个诗歌与日常生活反差很大的诗人。这部片子最初是优酷的一个短片项目,在余秀华刚开始走红的时候,算是抓一个话题。但在拍摄过程中我发现余秀华是一个很有意思、很丰富的人,我很喜欢她的诗歌和她的性格
,她的情感极其强烈,也能拍摄出有趣又有价值的镜头,她的处境和农村妇女身份也引起我的兴趣。后来就跟优酷商量决定继续拍摄,我一直是想做长片的,也一直是按照长片的标准在拍。
澎湃新闻:对于人物类的纪录片,与拍摄者建立信任十分重要,您在关于《吾土》的采访中也强调过这一点。你们是怎么获得余秀华的信任的?
范俭:《吾土》中的陈军一家与我本来就是朋友,那跟余秀华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当我们开始拍摄的时候,她已经成名,家中记者络绎不绝,有时候一天要接待十多个采访者。所以必须要让她知道,我们跟这些人是不一样的。最初大概八到十天的时间里,就是尽力让她意识到纪录片拍摄与新闻报道的区别。当然前期准备也很重要,我在第一次见面之前就读了她的诗,所以可以跟她谈诗,表明我确实是理解了她的诗歌。我甚至去读她喜欢的诗人的诗歌,我希望能和她在精神层面对话。
在跟余秀华比较熟以后,就需要与其父母建立关系。因为两位老人都是普通农民,这个交往主要就是靠跟他们在一起“生活”,一起吃饭、喝酒、聊天
、劳动。建立关系对于纪录片拍摄来说至关重要,所以与人交往和举着机器拍摄有着同样的重要性,那并不是浪费时间,相反是最要紧的。我们起初以为跟余秀华丈夫的关系会比较难处理,但是后来发现,其实他也很希望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因为除了我们以外,几乎没人去问他是怎么想的。而且余秀华作为一个写作
者,比较善于自我表达,而尹世平则完全不同。他不太会说话,但也想诉说,也想要一个话语权。所以最终他也愿意让我们拍摄。
薛明:我妻子当时还是媒体人,第一次去余秀华家就是我们一起,到得比范俭还早。她采访拍照
结束就走了,而我留下来拍片子,拍摄过程陆陆续续进行了一年左右。余秀华刚开始也纳闷儿,说这几个人怎么都好几天了还不走啊。关于信任,范俭懂她的诗真的非常重要。她作为一个诗人,一个有文化内涵的人,其实特别反感记者们肤浅的问题。最恶劣的记者对她和她的诗没有任何了解就跑过来,对采访对象缺乏基本的尊重,她其实挺不高兴的。
澎湃新闻:所以余秀华很反感与媒体接触吗?媒体的关注对她的生活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范俭:那倒也没有。只是说她性格很率直,又是个诗人,对于不太恰当的问题,她会回答得比较简单直接,但是不会不理人,没有任何架子。实际上,她之前一直生活在一个比较封闭的环境里,成名后受到社会的关注,她的世界被“打开”了,接受了很多新的信息。影片里也提到她在北京、香港做活动,接触到了很多人,而通过这种接触就获得了更多人生经历。所以说她还是挺高兴的,自己的生活一下子变得丰富起来了,体验到一种完全不同的人生。
在IDFA上采访了导演范俭和摄影师薛明。
范俭(左)、薛明(右)在《摇摇晃晃的人间》海报
前。摄影:于卓。
澎湃新闻:先来谈一下这部影片的缘起吧,最初怎么会想到要拍摄余秀华的纪录片呢?
范俭:作为一个纪录片导演,我一直都很想拍一个诗人,但不能是职业诗人,而是一个诗歌与日常生活反差很大的诗人。这部片子最初是优酷的一个短片项目,在余秀华刚开始走红的时候,算是抓一个话题。但在拍摄过程中我发现余秀华是一个很有意思、很丰富的人,我很喜欢她的诗歌和她的性格
,她的情感极其强烈,也能拍摄出有趣又有价值的镜头,她的处境和农村妇女身份也引起我的兴趣。后来就跟优酷商量决定继续拍摄,我一直是想做长片的,也一直是按照长片的标准在拍。
澎湃新闻:对于人物类的纪录片,与拍摄者建立信任十分重要,您在关于《吾土》的采访中也强调过这一点。你们是怎么获得余秀华的信任的?
范俭:《吾土》中的陈军一家与我本来就是朋友,那跟余秀华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当我们开始拍摄的时候,她已经成名,家中记者络绎不绝,有时候一天要接待十多个采访者。所以必须要让她知道,我们跟这些人是不一样的。最初大概八到十天的时间里,就是尽力让她意识到纪录片拍摄与新闻报道的区别。当然前期准备也很重要,我在第一次见面之前就读了她的诗,所以可以跟她谈诗,表明我确实是理解了她的诗歌。我甚至去读她喜欢的诗人的诗歌,我希望能和她在精神层面对话。
在跟余秀华比较熟以后,就需要与其父母建立关系。因为两位老人都是普通农民,这个交往主要就是靠跟他们在一起“生活”,一起吃饭、喝酒、聊天
、劳动。建立关系对于纪录片拍摄来说至关重要,所以与人交往和举着机器拍摄有着同样的重要性,那并不是浪费时间,相反是最要紧的。我们起初以为跟余秀华丈夫的关系会比较难处理,但是后来发现,其实他也很希望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因为除了我们以外,几乎没人去问他是怎么想的。而且余秀华作为一个写作
者,比较善于自我表达,而尹世平则完全不同。他不太会说话,但也想诉说,也想要一个话语权。所以最终他也愿意让我们拍摄。
薛明:我妻子当时还是媒体人,第一次去余秀华家就是我们一起,到得比范俭还早。她采访拍照
结束就走了,而我留下来拍片子,拍摄过程陆陆续续进行了一年左右。余秀华刚开始也纳闷儿,说这几个人怎么都好几天了还不走啊。关于信任,范俭懂她的诗真的非常重要。她作为一个诗人,一个有文化内涵的人,其实特别反感记者们肤浅的问题。最恶劣的记者对她和她的诗没有任何了解就跑过来,对采访对象缺乏基本的尊重,她其实挺不高兴的。
澎湃新闻:所以余秀华很反感与媒体接触吗?媒体的关注对她的生活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范俭:那倒也没有。只是说她性格很率直,又是个诗人,对于不太恰当的问题,她会回答得比较简单直接,但是不会不理人,没有任何架子。实际上,她之前一直生活在一个比较封闭的环境里,成名后受到社会的关注,她的世界被“打开”了,接受了很多新的信息。影片里也提到她在北京、香港做活动,接触到了很多人,而通过这种接触就获得了更多人生经历。所以说她还是挺高兴的,自己的生活一下子变得丰富起来了,体验到一种完全不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