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休古代的意思,古代的“上班族”有假期吗?他们的假期都是怎样度过的?(4)
2023-03-15 来源:你乐谷
此外,如果官吏父母在三千里以外,那么每三年还有三十天的探亲假,五百里以外者则有十五天。再如儿子行冠礼可放假三天,子女婚娶可放假九天,其他亲属结婚则根据关系亲疏放假六天、三天、一天不等。五月份还有十五天的田假,九月份则有十五天的备制寒衣假。父母去世,文官强制丁忧三年,武官则为一百天,授业恩师去世也有三天假。
宋朝:官吏们最幸福的时期,假期为历朝之最
宋朝的“休沐制度”基本沿用了唐朝的规定,但放假时间则有所延长,因而宋朝便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传统节日最多、假期最长的朝代。
宋朝在沿用了唐朝的“旬休”,元日、冬至、寒食放假七天等制度的基础上,不仅开创了“天棋节”、“天庆节”(皇帝母亲生日)等新节日,而且是逢节必休。此外,探亲假也不再是每三年一次,而是每年的十二月二十日各官衙便“封印”停止公务,各级官员全部停止办公回家过年,直到次年正月二十日才返回衙门“开印”办公。
同时,宋朝相对宽松的休假氛围,也使得官员们的请假随意了很多,按照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宋朝官员如果不想值夜,便在值夜的本人名下写上“腹肚不安,免宿”便可。根据统计,宋朝除了常规假期之外,各种法定节假日和节令节假日合计近百天,官员每年休假可达120天以上。
此外,宋朝的休假制度也对下层人士进行了照顾,例如服役的工匠,同样可以在元日、寒食、冬至和腊日各休假一天。而流配的囚徒不仅可以享受“旬休”,且在元日、寒食、冬至可各休假三天。
元朝:受游牧习俗影响,节假日少的可怜
相较于其他朝代来说,元朝在官员休假方面简直吝啬的不要命,受其游牧习俗影响,元朝统治者取消了大部分假期,规定每年的假期只有短短的十六天。
明清:朱元璋是个工作狂,官员休假缩水严重
明朝推翻元朝之后,官员们本以为苦难的日子就此结束了,没想到却遇到了朱元璋这样的工作狂,他认为读书人做官就是为老百姓服务的,没事放什么假,于是官员们只好继续苦逼。
当然,相较于元朝来说,明朝虽然同样取消了大部分节假日,但比元朝的假期还是相对要长的,虽然只长了短短两天。按照规定,官员们每年只有十八天的节假日,其中元正五天、冬至三天、元宵节十天,其中元宵节十天长假还是从朱棣时期开始推行的。
官员们虽然心里苦,但面对朱元璋这样的狠辣皇帝,谁也不敢多说什么,直到朱元璋去世之后,官员们这才开始表达自己的不满,于是朝廷开始恢复“旬休”制度,然而即使如此,官员们每年的休息时间,也不过五十天左右,相较于唐宋两朝可以说缩水严重。
清朝的休假制度基本沿袭了明朝,主要有冬至、元正、元宵三个节日,但由于三个节日在时间上太过接近,于是干脆以“封印”休长假的方式,将三个假期予以贯通,每年年末的腊月十九日至二十二日官衙“封印”停止办公,一直到次年的正月十九至二十二日“开印”办公,至于具体哪天放假,则由钦天监选择吉日。
近代:开始向西方靠拢,节假日得到延长
鸦片战争之后,随着西方人大量进入并长期在中国生活工作,由于这些人依旧按照本国习俗在星期天放假休息,这种放假模式开始逐渐被清朝各阶层接受。同治十一年(1872年),上海《申报》发表社论“西洋各国的星期日休息制度,于人生有益,中国应该仿行。”
光绪六年(1880年)以后,星期日休息制度开始从个别新式学堂开始推行,但其实更多是为了照顾外国人的生活习惯,例如福州船政学堂在光绪八年(1882年)规定,在洋教习任教的一个班,学生可以随教习星期天休息,但在其他三个由中国教习任教的三个班,则无此规定。
直到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在新推行的光绪新政中,大批新建的新式学堂,都开始明确规定星期天休息制度,不过当时并无“星期日”这个说法,而是以二十八星宿值日法推算出的房、虚、昴、星四字代替。
宋朝:官吏们最幸福的时期,假期为历朝之最
宋朝的“休沐制度”基本沿用了唐朝的规定,但放假时间则有所延长,因而宋朝便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传统节日最多、假期最长的朝代。
宋朝在沿用了唐朝的“旬休”,元日、冬至、寒食放假七天等制度的基础上,不仅开创了“天棋节”、“天庆节”(皇帝母亲生日)等新节日,而且是逢节必休。此外,探亲假也不再是每三年一次,而是每年的十二月二十日各官衙便“封印”停止公务,各级官员全部停止办公回家过年,直到次年正月二十日才返回衙门“开印”办公。
同时,宋朝相对宽松的休假氛围,也使得官员们的请假随意了很多,按照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宋朝官员如果不想值夜,便在值夜的本人名下写上“腹肚不安,免宿”便可。根据统计,宋朝除了常规假期之外,各种法定节假日和节令节假日合计近百天,官员每年休假可达120天以上。
此外,宋朝的休假制度也对下层人士进行了照顾,例如服役的工匠,同样可以在元日、寒食、冬至和腊日各休假一天。而流配的囚徒不仅可以享受“旬休”,且在元日、寒食、冬至可各休假三天。
元朝:受游牧习俗影响,节假日少的可怜
相较于其他朝代来说,元朝在官员休假方面简直吝啬的不要命,受其游牧习俗影响,元朝统治者取消了大部分假期,规定每年的假期只有短短的十六天。
明清:朱元璋是个工作狂,官员休假缩水严重
明朝推翻元朝之后,官员们本以为苦难的日子就此结束了,没想到却遇到了朱元璋这样的工作狂,他认为读书人做官就是为老百姓服务的,没事放什么假,于是官员们只好继续苦逼。
当然,相较于元朝来说,明朝虽然同样取消了大部分节假日,但比元朝的假期还是相对要长的,虽然只长了短短两天。按照规定,官员们每年只有十八天的节假日,其中元正五天、冬至三天、元宵节十天,其中元宵节十天长假还是从朱棣时期开始推行的。
官员们虽然心里苦,但面对朱元璋这样的狠辣皇帝,谁也不敢多说什么,直到朱元璋去世之后,官员们这才开始表达自己的不满,于是朝廷开始恢复“旬休”制度,然而即使如此,官员们每年的休息时间,也不过五十天左右,相较于唐宋两朝可以说缩水严重。
清朝的休假制度基本沿袭了明朝,主要有冬至、元正、元宵三个节日,但由于三个节日在时间上太过接近,于是干脆以“封印”休长假的方式,将三个假期予以贯通,每年年末的腊月十九日至二十二日官衙“封印”停止办公,一直到次年的正月十九至二十二日“开印”办公,至于具体哪天放假,则由钦天监选择吉日。
近代:开始向西方靠拢,节假日得到延长
鸦片战争之后,随着西方人大量进入并长期在中国生活工作,由于这些人依旧按照本国习俗在星期天放假休息,这种放假模式开始逐渐被清朝各阶层接受。同治十一年(1872年),上海《申报》发表社论“西洋各国的星期日休息制度,于人生有益,中国应该仿行。”
光绪六年(1880年)以后,星期日休息制度开始从个别新式学堂开始推行,但其实更多是为了照顾外国人的生活习惯,例如福州船政学堂在光绪八年(1882年)规定,在洋教习任教的一个班,学生可以随教习星期天休息,但在其他三个由中国教习任教的三个班,则无此规定。
直到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在新推行的光绪新政中,大批新建的新式学堂,都开始明确规定星期天休息制度,不过当时并无“星期日”这个说法,而是以二十八星宿值日法推算出的房、虚、昴、星四字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