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雷锋的价值(2)
2024-01-21 来源:你乐谷
大家依然说话交流,但结果是,菲律宾很快摆脱了西班牙的影响,至今仍然是美国的亲密小跟班。
雷锋是中国社会自己塑造的一个社会价值观的道德榜样,丑化、抹黑雷锋,用其它文化的道德形象来取代雷锋,表面上看,弘扬道德的社会功能依然得到了弥补,但从本质上说,中国自身的文化权力、话语权力将彻底失去。由此我们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人一方面在丑化、抹黑雷锋,另一方面同时又在谴责中国人没有道德、缺乏道德、道德滑坡。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背后,就是要实现话语权的转换,用其它文化来取代中国文化,使其它文化成为中国社会的主导。长此以往,将使得中国文化消于无形。因此,捍卫雷锋的道德形象,就是捍卫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文化,就是捍卫中国人的特性,就是捍卫我们的话语权力。这是我们今天维护雷锋的意义所在。
对于中国来说,随着时代的变迁,雷锋这一道德形象在全社会所起的作用会发生一些改变,这是正常现象,并不代表雷锋过时了,没用了,要用其它文化的道德人物来取代雷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提倡和树立了一系列道德人物形象,从早期的张思德、白求恩、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到后来的雷锋、焦裕禄、时传祥、王进喜、陈永贵等。这一系列道德形象和英雄人物首先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即在战争年代树立的榜样主要是战士。其次,不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年代,中国共产党树立的榜样都是普通人,不像西方国家多为上流社会的精英,这体现了英雄史观与人民史观的差异。美国和前苏联平民榜样比相对老欧洲要多,这体现了等级社会向平民社会转变的结果。从道德人物、英雄形象的平民化身份可以看出,新中国的人民史观更强调平等。
雷锋有他的特殊性。他与焦裕禄、王进喜、时传祥、陈永贵等一样,都是全民所有制时代计划经济系统中产生的平民榜样,每个榜样差不多都针对一个专门领域,例如焦裕禄针对干部领导,王进喜、时传祥针对工人,陈永贵针对农民,虽然都提倡无私奉献,但做好本职工作这一点都很明显。雷锋虽然是战士,但与邱少云、董存瑞等英雄形象不同,雷锋事迹大大超出了战士的本职工作。因而,新中国树立的道德榜样中,雷锋最具普遍性,不局限于某个专门领域,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可以学雷锋,雷锋精神也因此成为最具普遍性、最具典型意义的道德榜样。由此我们也就容易理解,种种丑化、抹黑、庸俗化为何多集中针对雷锋而相对较少涉及其它道德榜样。
在全民所有制时代,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地位和性质理论上都是平等的,很多词汇体现了这一点,例如司令员、指挥员、司号员、勤务员、炊事员、卫生员、演员、职员、公务员、服务员、运动员、教练员等,职业、岗位不同,都是普通一员。虽然在实践中有所差异,但其平等性依然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雷锋的榜样正是在这种普遍性、平等性和广泛的共性中得到体现,获得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生命力。如今,全民所有制的社会基础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加上贫富差距、两极分化,导致社会成员共性减弱,个性增加。在这种社会局面下,雷锋精神的普适性还有基础吗?
我认为,只要中国没有倒退回等级社会,只要中华大家庭的概念还在,雷锋精神就仍然有生命力,他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无私付出,不计回报的助人为乐。这是每一个社会都需要的关爱,而且是超越了亲人、朋友、熟人的关爱,在每一个陌生人之间传递着信任与奉献。即便当今中国社会分化程度扩大,但这个社会仍然需要用爱来连接,雷锋精神便是这样一种凝合剂。因此,虽然时代变迁,雷锋精神所体现的无差别之爱仍然具有生命力,这种大家庭之爱本身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自身所具有的特征之一。雷锋是个孤儿,他长大以后乐于助人难道不是他年幼成长时期受到别人无私帮助的结果?因此,今天弘扬雷锋精神也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雷锋是中国社会自己塑造的一个社会价值观的道德榜样,丑化、抹黑雷锋,用其它文化的道德形象来取代雷锋,表面上看,弘扬道德的社会功能依然得到了弥补,但从本质上说,中国自身的文化权力、话语权力将彻底失去。由此我们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人一方面在丑化、抹黑雷锋,另一方面同时又在谴责中国人没有道德、缺乏道德、道德滑坡。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背后,就是要实现话语权的转换,用其它文化来取代中国文化,使其它文化成为中国社会的主导。长此以往,将使得中国文化消于无形。因此,捍卫雷锋的道德形象,就是捍卫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文化,就是捍卫中国人的特性,就是捍卫我们的话语权力。这是我们今天维护雷锋的意义所在。
对于中国来说,随着时代的变迁,雷锋这一道德形象在全社会所起的作用会发生一些改变,这是正常现象,并不代表雷锋过时了,没用了,要用其它文化的道德人物来取代雷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提倡和树立了一系列道德人物形象,从早期的张思德、白求恩、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到后来的雷锋、焦裕禄、时传祥、王进喜、陈永贵等。这一系列道德形象和英雄人物首先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即在战争年代树立的榜样主要是战士。其次,不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年代,中国共产党树立的榜样都是普通人,不像西方国家多为上流社会的精英,这体现了英雄史观与人民史观的差异。美国和前苏联平民榜样比相对老欧洲要多,这体现了等级社会向平民社会转变的结果。从道德人物、英雄形象的平民化身份可以看出,新中国的人民史观更强调平等。
雷锋有他的特殊性。他与焦裕禄、王进喜、时传祥、陈永贵等一样,都是全民所有制时代计划经济系统中产生的平民榜样,每个榜样差不多都针对一个专门领域,例如焦裕禄针对干部领导,王进喜、时传祥针对工人,陈永贵针对农民,虽然都提倡无私奉献,但做好本职工作这一点都很明显。雷锋虽然是战士,但与邱少云、董存瑞等英雄形象不同,雷锋事迹大大超出了战士的本职工作。因而,新中国树立的道德榜样中,雷锋最具普遍性,不局限于某个专门领域,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可以学雷锋,雷锋精神也因此成为最具普遍性、最具典型意义的道德榜样。由此我们也就容易理解,种种丑化、抹黑、庸俗化为何多集中针对雷锋而相对较少涉及其它道德榜样。
在全民所有制时代,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地位和性质理论上都是平等的,很多词汇体现了这一点,例如司令员、指挥员、司号员、勤务员、炊事员、卫生员、演员、职员、公务员、服务员、运动员、教练员等,职业、岗位不同,都是普通一员。虽然在实践中有所差异,但其平等性依然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雷锋的榜样正是在这种普遍性、平等性和广泛的共性中得到体现,获得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生命力。如今,全民所有制的社会基础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加上贫富差距、两极分化,导致社会成员共性减弱,个性增加。在这种社会局面下,雷锋精神的普适性还有基础吗?
我认为,只要中国没有倒退回等级社会,只要中华大家庭的概念还在,雷锋精神就仍然有生命力,他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无私付出,不计回报的助人为乐。这是每一个社会都需要的关爱,而且是超越了亲人、朋友、熟人的关爱,在每一个陌生人之间传递着信任与奉献。即便当今中国社会分化程度扩大,但这个社会仍然需要用爱来连接,雷锋精神便是这样一种凝合剂。因此,虽然时代变迁,雷锋精神所体现的无差别之爱仍然具有生命力,这种大家庭之爱本身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自身所具有的特征之一。雷锋是个孤儿,他长大以后乐于助人难道不是他年幼成长时期受到别人无私帮助的结果?因此,今天弘扬雷锋精神也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