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娱乐新闻

审美·受众·娱乐(2)

2024-01-21 来源:你乐谷
中国肥皂剧的起步阶段是从1980年到1984年,这一阶段中国肥皂剧发展初见端倪,主要受到美国肥皂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和《加里森敢死队》的影响。我国在1981年播放了第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电视肥皂剧《敌营十八年》,该剧情节设置虽然悬念迭生,亦引起过强烈反响,但在当时业内和观众中仍褒贬不一。随后诸多创作者着手于中国古典名著的改变,创作了诸如《武松》《醉打蒋门神》等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通俗肥皂剧,但也出现了在思想上夸大主观能动性的意味。到1984年随着日本以及港台肥皂剧的涌入,我国本土肥皂剧的发展创作也注入了新鲜血液,此阶段所拍摄的最有影响力的两部肥皂剧是《夜幕下的哈尔滨》和《少帅传奇》。由于肥皂剧的播出结构与传统中国百姓喜爱的章回小说极为相似,同时肥皂剧又是在固定的时间连续播出,这便为肥皂剧在中国的初创期的发展提供了颇为有力的动因。
从1984年到1990年,可视为中国肥皂剧的探索阶段,其中尤以1985年拍摄的《四世同堂》最具典型。该剧充分挖掘了老舍先生原著中丰富的思想内蕴和深刻的悲剧意识,引发了当时人们的深入思考,此时中国的肥皂剧颇具鲜明的民族风格,而后在1987年根据古典名著拍摄而成的大型神魔剧《西游记》,更是吸引了无数的中外观众。1988年,根据长篇小说《命运四重奏》改编而成的讲述农村家庭生活伦理故事的《篱笆女人和狗》,一经播出便以其充满悬念的人物命运和浓郁的时代气息,吸引了广大的电视观众并创下了当时的收视高潮。从1990年到1999年,是中国肥皂剧迅速创作发展阶段,同时也是中国肥皂剧突破性发展的一个标杆性阶段。此阶段诞生了一部轰动全国的大型室内肥皂剧《渴望》,甚或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经典传奇。如雨后之春笋,90年代的中国诞生了大量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电视类型肥皂剧,诸如《外来妹》(改革浪潮)、《北京人在纽约》(海外留学生)、《爱你没商量》(都市言情)、《武则天》(历史题材)等等类型肥的皂剧。
90年代大量优秀的电视肥皂剧让中国的老百姓成为了忠实的电视迷,然而,一段时间内大量同类型的肥皂剧被不断地“机械复制”,导致的结果必然是作品质量的不断下降,内容和题材的单一雷同,肥皂剧市场趋向混乱。
直至新世纪,在历经了探索发展与混乱迷茫之后,中国肥皂剧逐渐趋向成熟。在这一时期,中国肥皂剧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呈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据统计,“1999年发行播出的剧目有567部7523集,2000年发行播出的剧目有687部9104集,2001年全年,全国电视剧播出总时长约为17669014小时”。[5]这一阶段各大传媒电视业集体整治,使得90年代的电视肥皂剧的混乱局面得以缓解,电视剧的质量也有所提高。出现了大批优秀电视肥皂剧,例如《还珠格格》《大宅门》《铁齿铜牙纪晓岚》《大染坊》等等。1998年全民齐乐的一部电视肥皂剧《还珠格格》横空出世,剧中的“小燕子”一飞冲天,红遍亚洲,成为全民的文化偶像,收视率创造中国乃至亚洲第一,创造了一个自90年代电视剧迅速发展以后的收视神话。
诸多业界学者亦争相研究《还珠格格》受欢迎的现象,甚至将其誉为“小燕子风暴”“赵薇现象”。
二、 中美肥皂剧的区别及其对比研究
(一)肥皂剧的消费主体及女性符号化现象初探
肥皂剧仿佛一个“公共的秘密花园”,将一些隐匿于女性或男性的内心当中或深或浅的东西展现出来,“通过对私人感情及体验进行公开曝光”[6],满足大众的偷窥欲。这个私人与公共空间的界限被肥皂剧打破,而肥皂剧则更偏向为女性提供一个可以让她们言说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女性可以言说各种肥皂剧中所遭遇的情感纠结或处事态度,来逃避男权为主的社会对她们的禁锢,建立某一时间段内符合女性的乌托邦式的理想空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