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个人资料简介 商人邵逸夫传奇人生(3)
2024-01-21 来源:你乐谷
1962年,陆运涛亲自筹拍《梁祝》,眼看一直致力于时装剧的对手将手伸进了自己的古装片领域,邵逸夫即刻解冻了冷板凳上的李翰祥,“用最快的速度,拍出邵氏的《梁祝》!”这是邵氏和电懋首次在题材上撞车,邵氏的《梁祝》凭借凌波的反串大获成功,对此,香港媒体的评价非常有趣:“梁祝生前未能完婚,死后化蝶,却生出了双胞胎。”类似的事情在此后邵氏和嘉禾的角力中还有发生。邵逸夫在一次去日本出差的途中,发现嘉禾新片《啼笑因缘》因故暂停胶片洗印,他当即打电话回香港要求公司立即抢拍。邵氏用20天拍完,改名《故都春梦》,提前上映,票房不俗。这种策略直到邵逸夫入主TVB,依然沿用。
人情
在商业世界中,一个人可以凭借一己之力搞定所有事是一种能力和天赋,而一个人如果能找到合适的人出现在合适的位置一起搞定所有事,则是一种更符合商业法则的精明。
初来香港,邵氏最大的敌人就是陆运涛的电懋,找到合适的人来帮自己,就成了邵逸夫的当务之急。他用了两个方法来寻人,一是去找外面的人,二是挖来对手的人。
所谓“外面的人”就是邹文怀。在认识邵逸夫之前,毕业于上海著名的圣约翰大学新闻系的邹文怀是媒体人,曾任《英文虎报》体育记者两年,并主持《美国之音》8年,深谙营销宣传之道,邵逸夫见到他后简直如获至宝,重金相邀,言听计从。在此后的12年中,邹文怀一直是邵逸夫手下的第一能臣,办公室就在邵逸夫的对面,他提出建立的大片场制度,从编剧、演员、导演到后期各个环节的人员都变成员工,使得电影的制作形成一条龙的流水线,在此基础上,邵氏迅速崛起,时至今日,TVB依旧在沿用这种“垂直整合”的工业模式。邹文怀每每都能找出宣传亮点来帮助邵氏的电影在香港大卖,20世纪60年代,邵氏在海外的一系列大动作,包括携《杨贵妃》参加戛纳电影节,也都是邹文怀一手促成。
而“对手的人”则是当时电懋的头牌女星林黛。邹文怀负责请,邵逸夫负责劝,席间,邵逸夫亲自给林黛斟茶,并适时将准备好的合约摆在林黛面前—片酬是电懋的两倍,这的确是令林黛心动的原因,此外,这位全港最红女性转投邵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邵逸夫买下清水湾占地65万平方尺的地皮、打算筹建邵氏影城的计划让林黛看到了他的野心和魄力。
《貂蝉》是林黛加盟邵氏拍的第一部电影,这是邵逸夫为她量身打造的题材,上映之后连续半个月场场爆满,创下了当时最好的票房成绩。一年后,这部影片在马尼拉举行的第五届亚洲影展中,一举囊括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编剧等在内的5项大奖,同时,这部电影也捧红了导演李翰祥,一年后,两人再度合作古装片《江山美人》,再度大卖。
多年后,当邵逸夫转战电视、以TVB与亚视展开对决时,他也用了几乎同样的方法成功地从亚视前身“丽的”电视台挖来当家花旦汪明荃,后者此后一直留在TVB,纵横香港演艺界40多年,一直走红。
商场也是江湖,出来混迟早要还,邵逸夫靠挖角起步,对手自然也会用同样的招数以牙还牙,因此,他对旗下导演和艺人的掌控,非常严密,李翰祥在凭借《貂蝉》走红后,便得到了很多大老板抛来的橄榄枝,但邵逸夫早已用一纸8年合同将他绑定,而在签这份合同时,李翰祥还籍籍无名,“我当时才30岁,8年一点都不觉得长。老实说,不要说8年,就是80年我都签。那年头,只要有人肯出钱,让我做导演,怎么说都行。”
人情
在商业世界中,一个人可以凭借一己之力搞定所有事是一种能力和天赋,而一个人如果能找到合适的人出现在合适的位置一起搞定所有事,则是一种更符合商业法则的精明。
初来香港,邵氏最大的敌人就是陆运涛的电懋,找到合适的人来帮自己,就成了邵逸夫的当务之急。他用了两个方法来寻人,一是去找外面的人,二是挖来对手的人。
所谓“外面的人”就是邹文怀。在认识邵逸夫之前,毕业于上海著名的圣约翰大学新闻系的邹文怀是媒体人,曾任《英文虎报》体育记者两年,并主持《美国之音》8年,深谙营销宣传之道,邵逸夫见到他后简直如获至宝,重金相邀,言听计从。在此后的12年中,邹文怀一直是邵逸夫手下的第一能臣,办公室就在邵逸夫的对面,他提出建立的大片场制度,从编剧、演员、导演到后期各个环节的人员都变成员工,使得电影的制作形成一条龙的流水线,在此基础上,邵氏迅速崛起,时至今日,TVB依旧在沿用这种“垂直整合”的工业模式。邹文怀每每都能找出宣传亮点来帮助邵氏的电影在香港大卖,20世纪60年代,邵氏在海外的一系列大动作,包括携《杨贵妃》参加戛纳电影节,也都是邹文怀一手促成。
而“对手的人”则是当时电懋的头牌女星林黛。邹文怀负责请,邵逸夫负责劝,席间,邵逸夫亲自给林黛斟茶,并适时将准备好的合约摆在林黛面前—片酬是电懋的两倍,这的确是令林黛心动的原因,此外,这位全港最红女性转投邵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邵逸夫买下清水湾占地65万平方尺的地皮、打算筹建邵氏影城的计划让林黛看到了他的野心和魄力。
《貂蝉》是林黛加盟邵氏拍的第一部电影,这是邵逸夫为她量身打造的题材,上映之后连续半个月场场爆满,创下了当时最好的票房成绩。一年后,这部影片在马尼拉举行的第五届亚洲影展中,一举囊括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编剧等在内的5项大奖,同时,这部电影也捧红了导演李翰祥,一年后,两人再度合作古装片《江山美人》,再度大卖。
多年后,当邵逸夫转战电视、以TVB与亚视展开对决时,他也用了几乎同样的方法成功地从亚视前身“丽的”电视台挖来当家花旦汪明荃,后者此后一直留在TVB,纵横香港演艺界40多年,一直走红。
商场也是江湖,出来混迟早要还,邵逸夫靠挖角起步,对手自然也会用同样的招数以牙还牙,因此,他对旗下导演和艺人的掌控,非常严密,李翰祥在凭借《貂蝉》走红后,便得到了很多大老板抛来的橄榄枝,但邵逸夫早已用一纸8年合同将他绑定,而在签这份合同时,李翰祥还籍籍无名,“我当时才30岁,8年一点都不觉得长。老实说,不要说8年,就是80年我都签。那年头,只要有人肯出钱,让我做导演,怎么说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