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娱乐新闻

电影催眠大师恐怖吗好看吗 催眠大师彰显心理电影的隐秘空间(2)

2024-01-21 来源:你乐谷
3.在表现形式上,奇峰突起,不落俗套。《催眠大师》是一部烧脑电影,在叙事方式上采取悬疑的方式,102分钟的影片前半部分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其情节设计虽然没有《盗梦空间》(2010)那样复杂,却也别具匠心。
(1)影片结尾表明是方教授选择任晓妍来治疗瑞宁的心理暗疾,人物关系、情节出现逆转,细针密线,出其不意。
(2)深入人物内心,对心理影像雪泥鸿爪般的展现突出一个巧字,正如开头右下角残缺的字幕一样,既给观众足够的信息,又留下想象的空间。片中能把心理现象和“跳接”等电影语言巧妙地结合起来。
(3)塑造了心理治疗师的形象。片中有三位:徐瑞宁、任晓妍、吕中主演的方教授。心理治疗师也是普通人,徐瑞宁心理有创伤,隐藏比较深。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影片主体是方教授针对瑞宁周密安排的治疗方案。影片中高屋建瓴、胸怀大爱的资深心理治疗师无疑是方教授,该片堪称为这位心灵捕手谱写的一曲奇妙的赞歌。
二、欧美心理电影的多元成就
《催眠大师》重新唤起人们思考电影与心理学的关系。在这一交叉地带,欧美学界的关注的重点经过了多次变化。首先是明斯特伯格、阿恩海姆、米特里等人运用心理学的理论解释电影现象。如:前者认为电影中运动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观众自己反应的产物。阿恩海姆从格式塔心理学的角度提出“形象偏离说”与“局部幻象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影坛出现了许多心理学题材的电影,80~90年代此类电影达到高峰。

电影催眠大师恐怖吗好看吗 催眠大师彰显心理电影的隐秘空间


1.欧美心理电影呈现题材的丰富性,表现的领域更为细致,对主人公特定精神状态的表现更为深入、准确,反映了多种多样的心理疾病。比如:
(1)精神分裂症。《三面夏娃》(1957)、《蝴蝶效应》(2004)等都涉及这一题材。《美丽心灵》(2001)中对数学天才J·F·纳什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的刻画惟妙惟肖。
(2)战争恐惧症。这也属于应激性精神障碍。比如《第一滴血》(1983)表现战争后遗症给主人公兰博带来的痛苦阴影和悲剧人生。越战结束后他回国受到周围人的责难与拒绝。后来他用越战中学到的游击战对抗警察,直至毁灭。美国心理学家埃菲尔和威维指出,在战场上连续待上200~240天的军人,无论多么勇猛坚强都会患上精神后遗症。124战争给人带来精神上的创伤是不可避免的。
(3)自闭症。《雨人》(1988)塑造了一位患者雷蒙,他终日沉浸在自我幻想的世界里,行为异常,特别害怕下雨,每到一个固定的时间要看固定的电视节目,弟弟查理发现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和心算的能力。
(4)生存空虚症。意义治疗的创始人弗兰克尔指出:“今天已不再像弗洛伊德时代那样面临的是性挫折,而是生存挫折;今天电影的问题是也不再像阿德勒时代那样是自卑感,而不如说是一种彻底的无意义感。”这是现代都市中常见的一种精神状态。
《心灵捕手》(1997)以心理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的治疗关系为主线结构故事,主人公威尔既是一位数学天才,又是一位不良少年。他认为生活是无意义的,体验到一种生存的空虚,最终得以治愈。欧美心理题材电影丰富而复杂,涉及变态心理的有《汉尼拔》(II,2001),《钢琴教师》(奥地利、法,2001)等。《忧郁症》(瑞典等,2011)刻画了患病姐妹的心理症状,仿佛有世界末日来临的感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