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明白生活真相,方懂《兰亭集序》(2)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王羲之在序中说,一个人的寿命长短,很多时候是由不得自己的,无论长短,最后也终将归结于湮灭。这样想来,心里就有了忧伤,连古人都说:“死生真是大事啊!”这怎么能不让人心生悲痛呢?
 
但是王羲之又说,既然时逝如飞,死生如梦,就一个一个地记录下这次参加聚会的人吧,记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因为只有此时此刻,当大家的思想情趣合在一处的时候,才是最真实、最快乐的人生。
 
《兰亭集序》给人的最强烈感觉,是一种欢乐中的冷静。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兴尽悲来”是所有人心头常有的情绪,而区区一个聚会的散场就能让人产生这么多忧伤,那么,当一个人活到暮年、即将退出人生这个会场的时候,就会更加感到悲伤。
 
王羲之的言下之意是,当一个人年轻欢乐的时候,常常是“不知老之将至”的,他们总以为自己不会老、离死更是遥远,而且他们也根本不愿意谈论“老病死”,不谈自己的,也不谈别人的,仿佛只要不去谈论,“老病死”就永远也不会落到自己头上。
 
但,屈原都说“老冉冉其将至兮”,又说“人生天地间,奄忽若飙尘”,一个人若是之前什么也不去思想,把那些自认为是坏事情的信息都自我屏蔽掉,而且也不让别人对他说,每天假装没有那些事……然后有一天,等他突然发觉自己老了,发现要面临各种从前不愿去想、不愿相信的困苦,而且还没有准备时,这个人岂不是就会更加痛苦吗?
 
事实上,王羲之在这里探讨了一个现象,即,一个人是在年轻轻的时候就深刻地明白“老病死”的存在及痛苦好呢,还是在年轻的时候尽量躲开不接触这种必然存在的、负面的人生结局好呢?也就是说,当残酷现实客观存在时,作为一个人,是应该坦然接受并承认,还是把头缩进泥里假装看不见?
 
显然,从《兰亭集序》如此直面“老之将至”来看,王羲之必定认为,一个人避谈某些令人不快的现实,实际上是一种对现实的深深惧怕,是一种驼鸟心态。
 
然而事实就摆在那里,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都躲不过一死,即便再不愿意听,再不愿意看,并且把“老病死”当成忌讳,对谈论这些的人也进行阻止和痛骂,都改变不了“老病死”的现实。而且,同样令人不快的现实还有很多,每一个都直白地摆在那里,再怎么假装看不到,也是只能欺骗一下自己而已。
 
这样的人,实际上是非常脆弱和痛苦的,他们活在自己强行构筑的玻璃箱里,不愿意相信坏消息的存在,但坏消息总是客观存在的,又总是侵入他们的玻璃箱,使他们恼怒,令他们不知所措。
 
但是,对于那些很早就明白、也不避谈“老病死”的人来说,他们清醒地认识到人生的结果是什么,现实是什么,真相是什么,反而能够更加珍视当下的每一天,并尽可能地为未来那些艰难时刻做好准备,尽可能地坦然应对他们早就知道将要到来的那一天。
 
这样的人,虽然会在表面上比驼鸟人更多地感叹人生苦短、老之将至,却又能流露出一腔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他们愿意畅快淋漓地活着,也有应对日后衰老和死亡的准备。
 
再读《兰亭集序》,可以知道,王羲之拥有积极的人生观,但他的积极并不是通过当驼鸟得来的,更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他不认为一个习惯于当驼鸟的人会真正地热爱生活并把生活可持续地过好,在他眼中,反而是那些深谙生命真相的人,才能够热烈地拥抱生活,珍惜和过好每一天,并为将来储备好应有之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