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片里的道德(2)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三
中国古代社会的治理结构,重点是家庭治理,家庭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骨架。儒家“高低贵贱、长幼有序”的家政伦理学,在朱子以后,变成了家教和家法,“天地君亲师,父母大人在上”的严酷礼教,对人的规范相当严格,胜过西方满大街的神庙对于人类的所有教化。家教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祠堂伦理学,旧中国的富贵人家,都会在自家的最显赫处,设置祠堂,祠堂正面的墙上要挂上始祖、高祖等所有宗族元老的画像(那时没有照片)。晚生后辈自从能站立走步起,直到死亡,都要到这个神圣的地方三拜九叩。三拜九叩不是形式主义,作用是忏悔和参悟,是君子修为的“每日三省吾省!”通过这种悔过或内省,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关键是——“阴德”水平!如:“不做亏心事”、“积善人家,必有余庆”“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等看不见的阴德。
这种道德是儒释道的中国哲学,绝对有别于福柯所排斥的西方哲学史中的《天演论》中的“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近现代兴起于西方,后又被东方人视为至宝的“丛林法则”哲学。
十七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最大作为,是把人从神庙中解放出来,一百年前中国的“五·四”运动,也从根本上拆除了家庭祠堂。这种所谓人性的解放和自由,对单个人似乎大有裨益,但却给家庭团结和睦、伦常有礼,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我们的近邻日本,因为受到儒家文化至深的濡染,直至今天,它的礼教和丧葬文化还因循着儒家的传统,延续着“坟莹”设在闹市的古老风俗。例如,临终前委托寺院承办自己的后事,寺院(神社)也会想方设法,在死去的“鬼”和活着的亲人之间搭起桥梁,让他们经常进行灵魂对接、精神交流。
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年轻的当代中国人,他们因为生长在信息社会,被碾压性的西方功利哲学所诱惑,对于文化和精神进取的传统道德持迴避的态度,只知道向“钱”冲,而不知道向厚(后)看。因此,他们的道德正在变异,也许不会再有谁将父母的照片作为“神祗”和“祠堂”,摆在正确的位置,来约束自我啦!
我非常担心现代人为什么在做人的问题上“选择性回避、选择性遗忘?” 这种商业性倾向很危险,其后果是:他们置身什么都是虚无的社会环境里,木头情感、 数典忘祖,虚头巴脑,非常可怜。他们心甘情愿地钻入商人们设计的圈套,到摆着圣诞树的店里去花钱,让商人以耶稣的名义来掏自己的腰包。他们更喜欢追风逐俗,学着人家的基督教教堂仪式——单腿跪在地上发誓,拜求披着白色婚纱的所谓“女神”答应婚配!然而,跪求发誓的结果却很讽剌:中国青年的离婚率越来越高,生育率越来越低!这是典型的自残自虐——文化虚无。
我敬立母亲的相片,就是为了警示我自己,昭示我的后人,从自我做起,把“急进德”之精神,回归到我们的文化和价值观上来,把我们崇敬的父母和本土那些道德榜样,植入我们的精神土壤,把相片这面镜子,立于我们的眼前,立于我们的心中。
追思过往,方有前路。不然的话,就会像新华社副总编熊蕾女士调查的那样,我们的基因连同我们的价值观都被人家偷走了!当我们死去的那一天,我们的后人们都不知道我们是谁?叫什么名字?是不是中国道德深邃的那一切,都要“劣币驱逐良币”,被人家取代,我们自己的文化旗帜却被我们自己砍倒了?
中国古代社会的治理结构,重点是家庭治理,家庭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骨架。儒家“高低贵贱、长幼有序”的家政伦理学,在朱子以后,变成了家教和家法,“天地君亲师,父母大人在上”的严酷礼教,对人的规范相当严格,胜过西方满大街的神庙对于人类的所有教化。家教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祠堂伦理学,旧中国的富贵人家,都会在自家的最显赫处,设置祠堂,祠堂正面的墙上要挂上始祖、高祖等所有宗族元老的画像(那时没有照片)。晚生后辈自从能站立走步起,直到死亡,都要到这个神圣的地方三拜九叩。三拜九叩不是形式主义,作用是忏悔和参悟,是君子修为的“每日三省吾省!”通过这种悔过或内省,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关键是——“阴德”水平!如:“不做亏心事”、“积善人家,必有余庆”“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等看不见的阴德。
这种道德是儒释道的中国哲学,绝对有别于福柯所排斥的西方哲学史中的《天演论》中的“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近现代兴起于西方,后又被东方人视为至宝的“丛林法则”哲学。
十七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最大作为,是把人从神庙中解放出来,一百年前中国的“五·四”运动,也从根本上拆除了家庭祠堂。这种所谓人性的解放和自由,对单个人似乎大有裨益,但却给家庭团结和睦、伦常有礼,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我们的近邻日本,因为受到儒家文化至深的濡染,直至今天,它的礼教和丧葬文化还因循着儒家的传统,延续着“坟莹”设在闹市的古老风俗。例如,临终前委托寺院承办自己的后事,寺院(神社)也会想方设法,在死去的“鬼”和活着的亲人之间搭起桥梁,让他们经常进行灵魂对接、精神交流。
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年轻的当代中国人,他们因为生长在信息社会,被碾压性的西方功利哲学所诱惑,对于文化和精神进取的传统道德持迴避的态度,只知道向“钱”冲,而不知道向厚(后)看。因此,他们的道德正在变异,也许不会再有谁将父母的照片作为“神祗”和“祠堂”,摆在正确的位置,来约束自我啦!
我非常担心现代人为什么在做人的问题上“选择性回避、选择性遗忘?” 这种商业性倾向很危险,其后果是:他们置身什么都是虚无的社会环境里,木头情感、 数典忘祖,虚头巴脑,非常可怜。他们心甘情愿地钻入商人们设计的圈套,到摆着圣诞树的店里去花钱,让商人以耶稣的名义来掏自己的腰包。他们更喜欢追风逐俗,学着人家的基督教教堂仪式——单腿跪在地上发誓,拜求披着白色婚纱的所谓“女神”答应婚配!然而,跪求发誓的结果却很讽剌:中国青年的离婚率越来越高,生育率越来越低!这是典型的自残自虐——文化虚无。
我敬立母亲的相片,就是为了警示我自己,昭示我的后人,从自我做起,把“急进德”之精神,回归到我们的文化和价值观上来,把我们崇敬的父母和本土那些道德榜样,植入我们的精神土壤,把相片这面镜子,立于我们的眼前,立于我们的心中。
追思过往,方有前路。不然的话,就会像新华社副总编熊蕾女士调查的那样,我们的基因连同我们的价值观都被人家偷走了!当我们死去的那一天,我们的后人们都不知道我们是谁?叫什么名字?是不是中国道德深邃的那一切,都要“劣币驱逐良币”,被人家取代,我们自己的文化旗帜却被我们自己砍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