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桃花江陶氏家族的来历(3)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16.陶贤玉,字宝珍,生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道光间奉母魏氏迁益阳县九里(今属桃江县)石壁仑,卒于同治九年(1870),葬石壁仑。
17.陶㷪,字清上,号玉轩,《谱》名文珏,生于嘉庆八年(1796),由俊秀援例授从九品职候补,道光九年(1829)自安化梅城迁桃花江,道光二十三年(1843)徙居河塘,咸丰四年(1854)徙居高桥仙峰仑,卒于光绪六年(1880),葬于益阳县十四里岩子潭。陶㷪曾经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出资为江苏江都县办理地方团练,“议叙六品职衔、候选州同、例授承德郎”。
 
图片
 
以上共计十七户陶姓宗亲,最后落业在桃花江别墅周围半径约五至八华里的范围内,对桃花江别墅形成拱卫之势,距桃花江别墅最远的是“十里河坪”,今属牛田镇。道光年间,陶澍购得桃花江花桥黄姓宅院,作为其父亲陶必铨的家庙,即纪念堂,称为“乡贤公”。乡贤公一度成为桃江陶氏宗亲的公共场所,相当于宗祠。但作为地名,“乡贤公”沿用至今。清代末年,桃江陶氏修建宗祠于桃花江市之翰林街,地近东林寺和居士巷。民国间,陶氏宗祠内曾创办“桃花江陶氏族学”。上世纪五十年代,因修建桃江县人民医院,拆掉了陶氏宗祠、老戏台和东林寺等老建筑。
 
 
上述十七户陶氏宗亲,论辈分或是陶澍的平辈,或是晚辈,没有一户是长辈。另有陶必莹(字锦尚)者,先于这十七户到桃江,在乾隆年间从安化仙溪迁鸬鹚渡栗树湾。
陶氏家族内部有个传说:安化陶家十七户来桃江,是道光皇帝的旨意。话说陶澍当了巡抚后准备回安化修墓,装了几船的货物,有一船装的是金银财宝。陶澍的政敌将此事报告了道光皇帝,说陶澍在江南为官的这些年,贪污受贿,将金元宝偷运回安化,装了好几船。道光皇帝立即派人将陶澍的船队堵截在临资口检查,结果只发现了历年来皇帝所赐予的礼品,以及一船的书籍,还有陶澍准备送给亲戚朋友的各种食物,并未发现所谓的金元宝。负责检查的御史不甘心,决定扩大搜查范围。御史突然发现离船队稍远处还泊着一条吃水较深的船,立即派兵包围,亲自登船检查,原来是全砖和石头。御史回京将实情报告道光皇帝,道光帝很感动,说陶澍如此清廉,我就奖励他一船金元宝。陶澍谦让不要,说我要金元宝没用处。道光帝说安化山多田少,你用这些钱就近多买田地,叫安化的穷人去种田。
是道光皇帝开了御口,来了十七户穷人。
从《谱》上看,安化迁来桃花江的十七户陶姓人家,并非穷人,更不是老实巴交的佃农。他们是农庄的管理者,不仅精通农事,而且有较强的管理能力。陶府田产最多的时候,不下三万五千亩,田庄的管理就依靠着十几家宗亲,平均每户得管理二千多亩。就算每个佃农租种二十亩,每户陶姓管理者需要管理至少百名佃农。
在十七户陶姓宗亲中,陶㷪更非寻常之辈。陶㷪的祖父陶英伟,字声宏,是安化柳林的知名人士,邑庠生,《族谱》称他“韬略兼全,名重士林”。陶英伟请陶澍的父亲陶必铨当塾师多年,交情深厚。嘉庆五年(1800)陶澍进京会试,陶英伟“质腴田以百金资其行”,那时陶㷪还没出生。陶澍担任川东道员后,要加倍偿还,陶英伟“坚弗受,并寓书以子孙相托”。后来陶英伟“家业日微”,在柳林的田产卖完,搬家到梅城。这时陶㷪已有十八岁,“以贫故,弃书学贾”。道光四年(1824),陶澍担任安徽巡抚,陶㷪二十一岁,就来安庆找陶澍,谋求差事。
陶澍见陶㷪容貌丰伟,性情谨厚,十分高兴,就让他担任巡抚部院的内当家。道光九年(1829),陶澍帮助陶㷪捐了一个从九品职衔,算是有了身份。同年,陶㷪由安化梅城迁桃花江,在花桥等地置了一些田产,还修建了自己的别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