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情思缠绵的“柳”(2)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第四,用柳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在古代,柳树是常见树木,在江河湖岸、小渠池塘边,随处可见。所以,当游子漂泊异乡时,看到柳树,自然会联想到家乡的柳树,进而会想起家乡的人与物,触发思乡的情绪了。
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写出了戍边将士悲壮苍凉的思乡之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由杨柳想起自己魂牵梦绕的故乡,深沉而不低落。
第五,借柳来写人。
有一个成语叫弱柳扶风,柔软的柳条在风中拂动,用来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婀娜多姿,柳在形体上确实具有一种阴柔的美。
李清照的《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柳眼梅腮”似少女含羞,楚楚动人。
张先的《醉垂柳》:“细看诸好处,人人道,柳腰身”,将柳树与少女联系在一起,用柳来比喻女子柔弱的腰身,写尽了女子婀娜柔媚的美好姿态。
最后,柳也可用来写隐士高洁的品质。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在自家门前种上了五棵柳树,还自号“五柳先生”,柳这个形象也就成为了隐士的一个符号。
一般认为柳树不能种在房前屋后,因为柳树适宜生长在有水的地方,而且根系非常发达,容易招毒虫聚集,让房屋阴暗潮湿,产生霉菌,所以不宜栽种于庭院之中。
但陶渊明实在是太喜欢柳树了,除了在门前种了五棵柳,还在《归园田居》中写道:“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可见,他在后院里也种上了柳树。是啊,什么禁忌能抵得过喜欢呢?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把自己的朋友与春秋时期的隐士相比较,也表达了对于隐居生活的一种向往。
古诗词中柳树这个意象,寄予的绝不只是以上那些情绪,它还可以代表风流绮丽的爱情,如欧阳修《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还可以既指“君子”又指“小人”,如刘禹锡《杨柳枝词》“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城中的桃李花,鲜艳一时马上就凋谢了,怎么能比得上杨柳长久地葱郁茂盛呢?用杨柳比喻朴实无华的君子节操,不去与桃李般的小人争宠。而曾巩《咏柳》里却说:“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以狂飘乱舞的柳枝比喻倚仗权贵得意忘形的小人,虽然猖狂一时,最终必归于失败。
“柳”作为意象,在诗词中千姿百态,需要细细体会,才能走进诗人们为我们创造的这个美好的艺术世界。
补记: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学习了《说“木叶”》,其中谈到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其实,“暗示性”在古代诗歌中并不罕见。单元学习任务中有一个是思考“柳”在古诗词中的暗示性的由来,于是就有了此文。
在古代,柳树是常见树木,在江河湖岸、小渠池塘边,随处可见。所以,当游子漂泊异乡时,看到柳树,自然会联想到家乡的柳树,进而会想起家乡的人与物,触发思乡的情绪了。
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写出了戍边将士悲壮苍凉的思乡之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由杨柳想起自己魂牵梦绕的故乡,深沉而不低落。
第五,借柳来写人。
有一个成语叫弱柳扶风,柔软的柳条在风中拂动,用来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婀娜多姿,柳在形体上确实具有一种阴柔的美。
李清照的《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柳眼梅腮”似少女含羞,楚楚动人。
张先的《醉垂柳》:“细看诸好处,人人道,柳腰身”,将柳树与少女联系在一起,用柳来比喻女子柔弱的腰身,写尽了女子婀娜柔媚的美好姿态。
最后,柳也可用来写隐士高洁的品质。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在自家门前种上了五棵柳树,还自号“五柳先生”,柳这个形象也就成为了隐士的一个符号。
一般认为柳树不能种在房前屋后,因为柳树适宜生长在有水的地方,而且根系非常发达,容易招毒虫聚集,让房屋阴暗潮湿,产生霉菌,所以不宜栽种于庭院之中。
但陶渊明实在是太喜欢柳树了,除了在门前种了五棵柳,还在《归园田居》中写道:“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可见,他在后院里也种上了柳树。是啊,什么禁忌能抵得过喜欢呢?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把自己的朋友与春秋时期的隐士相比较,也表达了对于隐居生活的一种向往。
古诗词中柳树这个意象,寄予的绝不只是以上那些情绪,它还可以代表风流绮丽的爱情,如欧阳修《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还可以既指“君子”又指“小人”,如刘禹锡《杨柳枝词》“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城中的桃李花,鲜艳一时马上就凋谢了,怎么能比得上杨柳长久地葱郁茂盛呢?用杨柳比喻朴实无华的君子节操,不去与桃李般的小人争宠。而曾巩《咏柳》里却说:“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以狂飘乱舞的柳枝比喻倚仗权贵得意忘形的小人,虽然猖狂一时,最终必归于失败。
“柳”作为意象,在诗词中千姿百态,需要细细体会,才能走进诗人们为我们创造的这个美好的艺术世界。
补记: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学习了《说“木叶”》,其中谈到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其实,“暗示性”在古代诗歌中并不罕见。单元学习任务中有一个是思考“柳”在古诗词中的暗示性的由来,于是就有了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