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乡村邮递员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六七十年代,农村尚未通电,和外界联系的主要方式就是写信,乡村邮递员在村庄之间穿针引线,这个行业就成了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职业。
乡村邮递员的标配就是二八大杠飞轮车,车身漆成墨绿颜色并印有邮电字样。自行车的前梁上固定一个用来装信件的墨绿褡裢,后车架上搭挂着一个装包裹的帆布邮袋。邮递员穿一身墨绿色的制服和大盖帽,属于吃国家粮的公家人。当他们全副武装一溜风地穿行在乡间路上,老远就能听到那清脆的车铃声和飞轮车链条倒转的“刷刷”声,真是威风八面。
 

乡村邮递员


农民天天在土地里刨食,和外界接触不多,乡村的信件投递量也很少,一个村往往好几天也没有一封信件。邮递员一般都是一个星期才跑一次片,一个邮递员可以负责周边十来个村子。村里经常有信件的人家都是有人在城里工作的,大多是小辈写信问候长辈平安,以及过年过节或家中有事的时候寄钱回家。当时,一般工作人员的收入也很微薄,手里难有余钱,寄钱也就是十块、二十块的,只有遇到盖房子、结婚、家人生大病等特殊情况,才会邮寄一百块钱以上的“巨资”。收到信件是高兴的事情,其他村民也会投来无比羡慕的眼光,常常要追问着信从哪来,写得什么内容,包裹里寄的啥东西。
记得当时跑我们乳山寨北片的邮递员叫姜保国,三十多岁,在厦门当过八年海军,退伍后干上了邮递员这个营生。他老家是海阳县发城人,说话口音很重,说“拿”东西为“喊”东西,譬如说,“拿着锄头上山”,在他嘴里就是“喊着锄头上山”,老百姓常被他引逗得哈哈大笑。他是个细高挑,接近一米八的大个,俺村人说他长得像根胡秫秸,来阵风就能刮倒似的,还有的村民叫他“干干姜”。
 
他是个热心人,有的邮递员来到一个村子,常常是把信件放到大队部就扬长而去,大队再派人把信件和报纸送到各家各户。可是姜保国不是这样,他每次都把信件、包裹或者报刊送到村民家里才放心。他是个随和人,脸上总带着笑影,孩子们和他要大盖帽戴着玩玩,他也有求必应。虽然在农村先后进行过几次大规模的扫盲,但村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绝大部分中老年人能够写出名字已经不错了。遇到不认识字的农户家里来信了,他还要帮着读信。
每次送信都需要大半天时间,平日里都是带着晌饭。倘若渴了,到了老百姓家,拿起水瓢直奔水缸舀凉水喝。遇到老百姓和他寒暄,留她吃饭,也从来不矫情,遇到啥吃啥,饼子、地瓜也能凑合一顿,大葱蘸虾酱,把葱咬得脆响,老百姓喜欢这样的实在人。农闲时节,村里的妇女凑在胡同里钩花,看到姜保国来了,就故意引逗他,“老姜啊,你这么瘦,是不是晚上耕地累着了。”老姜也不恼,停车坐下,端过村民的烟笸箩,卷上一担旱烟,“耕地那点事,还能累着,瘦归瘦,但是劲头足。”
那个年代交通条件差,出行主要靠两条腿,亲戚之间捎个口信也不是很方便,姜保国好说话,担任起免费的“通讯员”,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还得不时帮老百姓捎口信,村民找到他,他总乐呵呵的,绝没有二话。一来二往,周围十几个村子的每户人家都在他脑子里装着。有时遇到了说得来的老熟人,“吱”地一声把车子一轧,和乡亲们蹲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卷上旱烟,南朝北国地聊上一会。大到国际国内形势,小到乡间趣闻逸事,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有时他给乡亲们带来一些生活生产上的信息,譬如:出现了那些小麦、土豆新品种,哪些新上市的化肥价低劲足,什么作物价格上涨等。老姜的话有时候就像晴雨表一样,指导着百姓如何布种庄稼、计划生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