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糖瓜记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腊月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这是流传在北方广大农村里的一首民谣。“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这天也是传统祭灶的日子。俗称过小年。

糖瓜记


 
进入腊月,集市的摊位上,超市的货柜里,都能见到各式各样的糖瓜。用糖瓜祭奠灶爷由来已久,究其根源,各地说法不一,最早记载见于《后汉书.阴兴传》里。南北称呼不一。有地方称“灶糖”、“胶牙饧”、“关东糖”。我们北方大多地方称之糖瓜。糖瓜形状特别,微白泛黄,外多褶皱,像菱角,似花蕾,如灯笼。因手工制作,大小不一,没有包装,以斤两买卖。现各种糖果,琳琅满目,风味各异,唯糖瓜味道奇特。如果形容果糖像东北大汉。外表华丽,甜甘浓郁。奶糖似江南女子,柔弱多情,回味无穷。那糖瓜则是中原的汉子,外表平淡,但能包容一切味道。掰开一颗,内有小孔,粗细不等。含嘴里,酥脆粘牙。质量好者,还能品出一种糯糯的小麦香气。每到腊月,母亲 就早早叮嘱别忘买些回来,以备祭祀“灶王爷”所用。所谓“灶王爷”,就是贴在灶前的一张印画,居中高冠红脸者,灶王爷是也。
四周环众仙,不知其名其职。可能是副手或各部门主任吧。嘻嘻,不得而知。
 
 
听母亲讲,腊月二十三这天晚上“灶神爷”要回天庭述职,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年来的情况。 为了让 “灶王爷” 多言好事,保佑平安。就用糖瓜粘住’灶王爷“的嘴,少微词多赞美。在焚上一炷香,供上一碗水。准备完毕,母亲很虔诚地把“灶王爷”的印画,轻轻揭下来,烧掉。嘴里念念有词。恭送“灶王爷”启程。等大年三十在原址换上一张新画像,再请灶王爷回来入住。这些传统祭祀从何时而起,问及母亲,回答说:也是听姥姥的姥姥的姥姥……讲的。虽然有些迷信,但总能给人们带来一种精神寄托,期盼来年日子更好吧,繁琐又有何妨。
 
 
观糖瓜,外相貌不扬,内孔洞交错,甜不敌甘蔗,粘不过奶糖。如此之物竟有此等功效,居然让神仙为之折腰,甚感神奇。这天友告之,城西村,有一作坊,现仍手工制作,历经十数载,信誉良好。一直坚持传统,不为机器所替。以申报市级非遗。时值隆冬,和友驱车前往,进村问路人,指,拐两弯便是。主人闻之有客拜访,夺门拱手热情相迎。主人姓李。观之,年余六旬,精神矍铄。身材不高,性情随和。声音洪亮,思敏健谈。眉宇唇边,略带厚憨。交谈中,李师傅道:本村原有几家作坊,都有几十年的历史。后来机器出现,日渐利薄,都改做它行。现只剩尔等一家,这个作坊传承了几代,现在丢了实在可惜。边走边聊,过得门洞,来到院内。观其表,典型北方农家院落,四间北房,钢筋水泥构建,落地门窗,干净整洁。西面两间土房。则门窄房底,出沿发圈,砖腿坯墙,可主人至今不舍拆,足见感情深矣。
掀帘而入,观四壁,墙面乌黑发亮,斑斑驳驳。及房顶,横梁竖檩,烟蒸火熏,满目沧桑,不知几岁。屋内中央置一锅,径约五尺上下。镶于地,以泥砖固之,围垒灶台,台齐小腿。旁有一坑,灶口其下,燃煤炭柴火于内。
 
李师傅道:制作糖瓜有季节之分,温高不能做。待入冬,气温低易凝固,方可。我接道:灶王爷是何等聪明,选三九之天回宫。方能吃到糖瓜!如选三伏回宫,那时到那里去找糖瓜,只有冰棍了!跟玉帝汇报说出话来又凉又硬,还不知害苦多少人家里。众大笑,嘻嘻呜呼哉!接着李师傅说道:做糖瓜的主要原料是小麦和糯米。有7-8道工序之多。每个细节都马虎不得。首先小麦挑选浸泡,后装入容器。置温度适宜的房间内,每天换水,大约7到10天小麦便生出新芽,等麦芽长到一定长度。然后粉碎发酵。再经几日发酵。接下来上锅蒸馏。蒸馏出的浆液,就是做糖瓜的原料了。一切就绪,把浆液倒锅内,每锅有百十斤。灶下起火。几位师傅单衣裸臂。有一木杵,下端装木铲,顶端有横杆。双手握之,弓腰探臂,往复搅拌。刻不能停,半小时一换,每轮重复数千次。随水分蒸发。浆液渐由清变为黄,由稀变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