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心里有光,要让它照亮一隅(2)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真的真的没时间了,妈妈帮你穿衣服吧?”时间确实紧,看样子今天他也真是没睡醒,我必须出手了。
“哎呀,你的脚怎么有点热?给他兜袜子时,我说。
“妈妈,量一下体温吧?”他立马来了精神,这句话说得干净利落。
我忍不住笑道:“你是不是希望自己发烧?”
“要是发烧就好了。”他嘴角有一丝笑意。果然被我猜中了。
“我估计你不发烧,因为我一醒就摸了下你的头,不热。而且早上人的体温就高,刚从热被窝里出来嘛。”我找到体温计,给他夹到腋窝下。衣服也穿好了。
 
洗漱,穿外套,系红领巾。自己热了奶喝了。体温计给我,让我看多少度。我说:“35度。可能没夹好。”他没有对这个结果有太大反应,只要从床上下来,便一切如常了。
 
这会儿想起来觉得好玩——为了多睡会儿觉,每天都要闪过几个不切实际的念头:要是上网课就好了,要是生病就好了……孩子如此,大人何尝不是?
 
不过,当大家为疫情忙乱的时候,我偶尔会想:在疫情下成长起来的这些小学生,学业会不会受影响?等他们长大了,有了言说的能力,又会怎样去回忆自己的童年?
 
对于他们来说,测体温,戴口罩就是他们上学的日常。扫健康码,上网课……这些在我们看来不正常的事情,在他们的心里一定是正常的。如果有一天,上学不需要戴口罩、测体温了,好久好久好久都不再做核酸检测了,世界恢复如常,这些被他们封存在回忆里的记忆会成为一段历史的见证吧?
 
然而,世界,什么时候才能恢复我们心里的正常呢?
 
作为教育者,很多很多时候,我都无法摆脱教育人的思维。每看到一个事件,都会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去思考些问题。就像昨晚读到《今晚,西安伤了所有人的心》这篇文章时(刚刚发现,这篇文章已被删了),我用了这样的转发语——怎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未来成为一个人性化而非教条化的人?
 
尽管常常深感能力不足专业不够,很难解决它们,但思考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不是吗?每一代人真的有每一代人的生活和使命。这就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3
 
一切宏大的问题都必须回到自身: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我能做些什么?
 
昨天看到干老师以“备课组长”自居,发了两条朋友圈——
 
魏智渊老师在第二条后面回复:组长辛苦了。
 
干老师回道:总算发现自己配得上的角色了。
 
这在外人看来是谦虚的姿态。当然,以他的能力和影响力,也确实谦虚。但我知道,做备课组长,对他来说是一种回归。
 
如他在新年第一天发的《2022,低到尘埃里》所言:出发之地,总是回归之处。
 
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早在几个月前我已想到。似乎每个人都在一个个陌生人门口敲叩,最后才回自己的家园。最擅长的领域,往往是自己的天命所在。
 
而每一个有自己鲜明风格的人都能领会到自己的天命,这将是世界的福音。
 
卑如草芥的我,又能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
 
而所谓的“世界”,不过是足下的这片土地——泰戈尔言:小草啊,你的足步虽小,但是你拥有你足下的土地。
 
如果土地肥沃,自然可以汲取更多营养;如果土地贫瘠,自己能否成为它的养分?
 
心里有光,要让它照亮一隅,哪怕失败,至少我曾经努力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