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行第四天:魔鬼城和五彩滩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魔鬼城,听这名字,就有一种毛骨悚然之感。
这里景致独特,许多电影都把魔鬼城当作了外景地,比如荣获奥斯卡大奖的影片《卧虎藏龙》,还有赵文卓主演的电视剧《七剑下天山》。
据考察,大约一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时,这里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泊,湖岸生长着茂盛的植物,水中栖息繁衍着乌尔禾剑龙、蛇颈龙、恐龙、准噶尔翼龙和其它远古动物,是一片水族欢聚的“天堂”。后来经过两次大的地壳变动,湖泊变成了间夹着砂岩和泥板岩的陆地瀚海,地质学上称它为“戈壁台地”。
这里的山丘被风吹成了各式各样的“建筑物”,有的像杭州钱塘江畔的六和塔,有的像北京的天坛,有的像埃及的金字塔,有的像柬埔寨的吴哥窟,有的像雄鹰展翅……
该地貌被《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活动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三大雅丹”第一名。
图片关于魔鬼城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这里原来是一座雄伟的城堡,城堡里的男人英俊健壮,城堡里的女人美丽善良,城堡里的人们辛勤劳作,过着丰衣足食的无忧生活。然而,伴随着财富的聚积,邪恶逐渐占据了人们的心灵。他们开始变得沉湎于玩乐与酒色,为了争夺财富,城里到处充斥着尔虞我诈与流血打斗,每个人的面孔都变得狰狞恐怖。
天神为了唤起人们的良知,化作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来到城堡。天神告诉人们,是邪恶使他从一个富人变成乞丐。然而乞丐的话并没有奏效,反而遭到了城堡里的人们的辱骂和嘲讽。天神一怒之下就把这里变成了废墟,城堡里所有的人都被压在废墟之下。每到夜晚,亡魂便在城堡内哀鸣,希望天神能听到他们忏悔的声音。
因为地处风口,魔鬼城四季狂风不断,最大风力可达10―12级。强劲的西北风给了魔鬼城“名”,更让它有了魔鬼的“形”,变得奇形怪状。
魔鬼城一带,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沥青和深层地下石油。
在景区外边,就看到地表有一大片磕头机——当地人给采油机起的一个十分生动而通俗的名字。老实说,我第一眼看到磕头机,惊讶于它跟我想象中的差异实在太大了。
在我的想象中,采油机矗立在原野,顶天立地,威风凛凛。可眼中的磕头机,看起来很渺小,也就普通电线杆的高度吧,差不多可以说是小巧玲珑了。它们的头不停地磕下去,再抬起来,再磕下去。我还是奇怪,这一次次磕下去采上来的石油哪里去了?难道是地下修有管道?
图片据说磕头机不管刮风下雨,不论炎日冰雪,不分白天黑夜,常年都在一叩首、一抬头中不停地重复着同一个机械动作,从不停歇,更不知疲倦。每磕一次头,就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一次攫取,同时也是大自然给人类的一次恩施。也许,与其说“磕头机”在不停地向大地磕头,不如说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一次次叩谢。
后来想了想,我可能是把高高挺立的采油井架和带有长臂的采油机搞混了。
景区内区间车共停靠4个车站。第一站是个采油区,可惜没人讲解,从那些机械中看不出什么名堂。
坐在区间车上,听着车上的语音介绍,看着车外奇形怪状的地貌,尽自己最大的想象力,竭力想跟上介绍的节奏。大多数人的反应要么是嘴里“真像真像”的感慨,要么是连连点头的认可,还有默默无语的,估计是想象力没能跟上介绍的朴素体现。
有一处地貌像一艘游轮,语音介绍启发大家联想那艘豪华的泰坦尼克号,随之还响起了席琳·迪翁演唱的插曲《我心永恒》。这不是我喜欢的介绍方式,可以加音乐,但应该是本土音乐;也许加些科普类的介绍也好过这种方式。我的这种感受纯属个人喜好。
这里景致独特,许多电影都把魔鬼城当作了外景地,比如荣获奥斯卡大奖的影片《卧虎藏龙》,还有赵文卓主演的电视剧《七剑下天山》。
据考察,大约一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时,这里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泊,湖岸生长着茂盛的植物,水中栖息繁衍着乌尔禾剑龙、蛇颈龙、恐龙、准噶尔翼龙和其它远古动物,是一片水族欢聚的“天堂”。后来经过两次大的地壳变动,湖泊变成了间夹着砂岩和泥板岩的陆地瀚海,地质学上称它为“戈壁台地”。
这里的山丘被风吹成了各式各样的“建筑物”,有的像杭州钱塘江畔的六和塔,有的像北京的天坛,有的像埃及的金字塔,有的像柬埔寨的吴哥窟,有的像雄鹰展翅……
该地貌被《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活动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三大雅丹”第一名。
图片关于魔鬼城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这里原来是一座雄伟的城堡,城堡里的男人英俊健壮,城堡里的女人美丽善良,城堡里的人们辛勤劳作,过着丰衣足食的无忧生活。然而,伴随着财富的聚积,邪恶逐渐占据了人们的心灵。他们开始变得沉湎于玩乐与酒色,为了争夺财富,城里到处充斥着尔虞我诈与流血打斗,每个人的面孔都变得狰狞恐怖。
天神为了唤起人们的良知,化作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来到城堡。天神告诉人们,是邪恶使他从一个富人变成乞丐。然而乞丐的话并没有奏效,反而遭到了城堡里的人们的辱骂和嘲讽。天神一怒之下就把这里变成了废墟,城堡里所有的人都被压在废墟之下。每到夜晚,亡魂便在城堡内哀鸣,希望天神能听到他们忏悔的声音。
因为地处风口,魔鬼城四季狂风不断,最大风力可达10―12级。强劲的西北风给了魔鬼城“名”,更让它有了魔鬼的“形”,变得奇形怪状。
魔鬼城一带,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沥青和深层地下石油。
在景区外边,就看到地表有一大片磕头机——当地人给采油机起的一个十分生动而通俗的名字。老实说,我第一眼看到磕头机,惊讶于它跟我想象中的差异实在太大了。
在我的想象中,采油机矗立在原野,顶天立地,威风凛凛。可眼中的磕头机,看起来很渺小,也就普通电线杆的高度吧,差不多可以说是小巧玲珑了。它们的头不停地磕下去,再抬起来,再磕下去。我还是奇怪,这一次次磕下去采上来的石油哪里去了?难道是地下修有管道?
图片据说磕头机不管刮风下雨,不论炎日冰雪,不分白天黑夜,常年都在一叩首、一抬头中不停地重复着同一个机械动作,从不停歇,更不知疲倦。每磕一次头,就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一次攫取,同时也是大自然给人类的一次恩施。也许,与其说“磕头机”在不停地向大地磕头,不如说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一次次叩谢。
后来想了想,我可能是把高高挺立的采油井架和带有长臂的采油机搞混了。
景区内区间车共停靠4个车站。第一站是个采油区,可惜没人讲解,从那些机械中看不出什么名堂。
坐在区间车上,听着车上的语音介绍,看着车外奇形怪状的地貌,尽自己最大的想象力,竭力想跟上介绍的节奏。大多数人的反应要么是嘴里“真像真像”的感慨,要么是连连点头的认可,还有默默无语的,估计是想象力没能跟上介绍的朴素体现。
有一处地貌像一艘游轮,语音介绍启发大家联想那艘豪华的泰坦尼克号,随之还响起了席琳·迪翁演唱的插曲《我心永恒》。这不是我喜欢的介绍方式,可以加音乐,但应该是本土音乐;也许加些科普类的介绍也好过这种方式。我的这种感受纯属个人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