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芒种是一个真正属于妹子的节日。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在山东,妹子是一种农作物。这种农作物在芒种节气到来的时候,就意味着还有十来天就要收妹子了。妹子倒了需要扶,妹子成熟了需要哥,哥的妹子需要打,打的妹子需要晒,没有哥的妹子会发霉。芒种的时候来山东吧,一个满山遍野全是妹子的地方。
不开玩笑了。在山东,麦子的读音与妹子是相同的。
一直我就在说: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个个都非常有诗意,非常美。今天是芒种,一个看上去就特美好的意象。《周礼》曾提到过芒种:“泽草所生,种之芒种”。意为泽草丛生的地方可种庄稼。
而作为一个在北方的乡下长大的孩子,对于麦子是有着特殊的情感的。《人类简史》中,尤瓦尔·赫拉利浓墨重彩地描述了麦子之于人类历史演化的重要意义,他问到:究竟是人类驯化了小麦,还是小麦驯化了人类?
大约在八千年前左右,人类才开始渐渐地驯化了小麦这种植物,而正是由于小麦的大量种植,极大地解决了人类的粮食问题,使得人群可以聚集更大的数量,不必一直迁徙,可以定居在某一个地方,形成部落,形成氏族,形成大的村庄、城镇以及城市,形成军队,形成国家,形成如今繁华的大千世界。而改变这一切的关键要素,是小麦。
还没有读书还很小的时候,我就会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真幸运,在童年不经世事的时候背过了这么美好的祖宗吟传下来的谚句,而不是英语单词,不是数学公式;真幸运,可以在童年的时光在乡下长大,可以去山上,去河里,去田间,去水库,去铁路,去看见南归的雁,去嗅见草味的风,去遇见春分、芒种,、霜降、大寒。
人们爱用成语“如芒在背”,而真正体会过如芒在背的朋友又有多少?哪怕是如今农村的少年们,也早已娇生惯养,再不会有如芒在背的经历了。麦子成熟的时候,是要抓紧割的,不然几场雨过后,就烂在地里了。于是在我们的童年,祖国让我们要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而读书,说明当时的耕种还很不现代化,但是比起远古的刀耕火种早已实现了半自动。繁盛的夏天,金黄的麦田,弯下的腰,挥动的镰,那是彼时的画面,而如今早已真的自动化了。
在我的童年,乡下的孩子是有麦假的,过麦会专门放上十来天的麦假,顾名思义:学生们,你要回家去帮着家人过麦,收麦子;老师们,我们也要回家过麦,收麦子。如今想想,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而如今早已没有了什么麦假,而祖国早已富强如此,而我们的父母,早已年迈如斯了。
过麦,最有趣的场景是打场。为什么称当时收割麦子是半自动呢?就是因为当时已经有了机器可以把收割的麦子打成麦粒与麦杆,到了收麦子的时节,机器不停运转,不舍昼夜。于是有的人家排队打场打麦子便要排到晚上,夜间打场,特别令人兴奋,夜幕四沉,灯光耀眼,月亮挂在天上,场上人声鼎沸,那是真正的星辰大海。熬夜打麦子,是我童年里最兴奋的事儿之一,现在想来如此兴奋大约原因有二:一是我是个孩子,帮不上什么忙,瞎忙瞎兴奋;二是因为那黑夜激发了我动物进化中掩藏的野性,突然这野性,在深更半夜的麦场上被唤醒了。
许多年过去了,那些都成了追忆。我也慢慢明白了,我为什么会在少年时代那么喜欢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小说,以至于到如今,塞林格都一直是我最爱的作家,或许因为麦田是我童年的圣殿,是我所有记忆与思想的雪山泉源。
我也很单纯地喜欢麦子这种植物,年轻时,锋芒毕露;成熟时,收起锋芒,低下头,望向大地,望向母亲,望向故乡。
不开玩笑了。在山东,麦子的读音与妹子是相同的。
一直我就在说: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个个都非常有诗意,非常美。今天是芒种,一个看上去就特美好的意象。《周礼》曾提到过芒种:“泽草所生,种之芒种”。意为泽草丛生的地方可种庄稼。
而作为一个在北方的乡下长大的孩子,对于麦子是有着特殊的情感的。《人类简史》中,尤瓦尔·赫拉利浓墨重彩地描述了麦子之于人类历史演化的重要意义,他问到:究竟是人类驯化了小麦,还是小麦驯化了人类?
大约在八千年前左右,人类才开始渐渐地驯化了小麦这种植物,而正是由于小麦的大量种植,极大地解决了人类的粮食问题,使得人群可以聚集更大的数量,不必一直迁徙,可以定居在某一个地方,形成部落,形成氏族,形成大的村庄、城镇以及城市,形成军队,形成国家,形成如今繁华的大千世界。而改变这一切的关键要素,是小麦。
还没有读书还很小的时候,我就会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真幸运,在童年不经世事的时候背过了这么美好的祖宗吟传下来的谚句,而不是英语单词,不是数学公式;真幸运,可以在童年的时光在乡下长大,可以去山上,去河里,去田间,去水库,去铁路,去看见南归的雁,去嗅见草味的风,去遇见春分、芒种,、霜降、大寒。
人们爱用成语“如芒在背”,而真正体会过如芒在背的朋友又有多少?哪怕是如今农村的少年们,也早已娇生惯养,再不会有如芒在背的经历了。麦子成熟的时候,是要抓紧割的,不然几场雨过后,就烂在地里了。于是在我们的童年,祖国让我们要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而读书,说明当时的耕种还很不现代化,但是比起远古的刀耕火种早已实现了半自动。繁盛的夏天,金黄的麦田,弯下的腰,挥动的镰,那是彼时的画面,而如今早已真的自动化了。
在我的童年,乡下的孩子是有麦假的,过麦会专门放上十来天的麦假,顾名思义:学生们,你要回家去帮着家人过麦,收麦子;老师们,我们也要回家过麦,收麦子。如今想想,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而如今早已没有了什么麦假,而祖国早已富强如此,而我们的父母,早已年迈如斯了。
过麦,最有趣的场景是打场。为什么称当时收割麦子是半自动呢?就是因为当时已经有了机器可以把收割的麦子打成麦粒与麦杆,到了收麦子的时节,机器不停运转,不舍昼夜。于是有的人家排队打场打麦子便要排到晚上,夜间打场,特别令人兴奋,夜幕四沉,灯光耀眼,月亮挂在天上,场上人声鼎沸,那是真正的星辰大海。熬夜打麦子,是我童年里最兴奋的事儿之一,现在想来如此兴奋大约原因有二:一是我是个孩子,帮不上什么忙,瞎忙瞎兴奋;二是因为那黑夜激发了我动物进化中掩藏的野性,突然这野性,在深更半夜的麦场上被唤醒了。
许多年过去了,那些都成了追忆。我也慢慢明白了,我为什么会在少年时代那么喜欢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小说,以至于到如今,塞林格都一直是我最爱的作家,或许因为麦田是我童年的圣殿,是我所有记忆与思想的雪山泉源。
我也很单纯地喜欢麦子这种植物,年轻时,锋芒毕露;成熟时,收起锋芒,低下头,望向大地,望向母亲,望向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