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和现实总是有距离的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前一阵,有一天下了晚辅导,同事情绪低落。
她说有些学生真不懂事,马上要期末考了,都火烧眉毛了,结果还是不好好听讲,一直说话,提醒几次都不管用,后来她实在忍无可忍,发了一通脾气。
下课后,几个学生凑上来安慰她:老师,你今天心情不好吗?
原来在学生眼里,她发脾气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认真学习,而是老师自己心情不好,借此发泄而已。
她一下子就泄气了。
我深有同感。
每次批评完学生,我的心情都不好受,总是后悔,总是自责,总是觉得没必要,理性觉得这种方式可能于事无补,可事到临头,还是会忍不住。
这就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我带的是好班。
我理想中好班学生的学习状态应该是这样的:能自觉复习巩固基本层面的知识点,比如背诵默写、疏通文意、同步练习等等,那么我就可以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拓宽挖深,从广度和深度方面带着学生探索,还可以挤出时间搞一些语文活动,比如阅读、赏析、辩论等等。现在要应付高考,单凭有限的课堂实在是不够用。
但真实情况是,永远有一些同学连最基本的事情都不愿做。没有扎实的基础,你的理想无异于是在建造空中楼阁,现实逼得你不得不回到地面上来。
于是,你得拿出大量时间一个一个检查学生的背诵,一个一个检查他们的默写……属于你的时间就那么多,就算你有也愿意拿出更多的时间,他们还有其他功课、也没有更多的时间供你检查啊。
我也上晚辅导。
虽然是考试前夕,但有些学生的知识千疮百孔,压根不知道该从哪里补起,不知道该如何复习。考虑到这种情况,我就把学习任务按照由易到难的梯度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起码有个目标,能一步步往下推进。完不成的,就算是今天的课后作业了。
他们按照布置的任务一项项完成,我跟在后边一个个检查。
我在前边检查,后边的嗡嗡声就一直在响;我转到后边检查,前边的嗡嗡声又起来了。
这种嗡嗡声很让人恼火。它绝对不是在讨论问题,也听不出是哪一个在说,就是一片小小的声音混成的。
我喊上一嗓子,能安静一阵子,很快,又恢复原状了。
当然也有认真的同学。他们一个任务一个任务往前推进,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随时找我解答,问题就随时能够解决。我留意了一下,黑板上的五六个任务,他们差不多都可以利用晚辅导时间高质量完成。
可惜这样的学生占比不高。
也有一些同学,只能完成第一个任务。也不是说他们的时间不够,而是完成了第一个任务之后,本子翻开搁在桌面上,就停下来彻底不动了,和前后左右的同学说话,或者时刻做好要说话的准备。自己不学,还干扰得周边几个人都不得安生。
即便任务已经如此明确了,即使考试的压力就在眼前,他们还是不知道应该做啥。
同样的时间,每个学生学到的知识简直有天壤之别。
这也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本学期最后一次晚辅导,我还布置了一道阅读题。答案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复习一下这类题的答题方法。我以为这都是翻来覆去强调过的问题了,不复习都不应该有问题,复习也就是考前的例行公事而已。
没想到,我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最最基本的答题方法,连好学生似乎都又忘记了,一般程度的学生就更不用提了。
当时真有点灰心,好像每个知识点每次都得从零开始说起,永远不能在上次的基础上提升。
理想就是照不进现实。
她说有些学生真不懂事,马上要期末考了,都火烧眉毛了,结果还是不好好听讲,一直说话,提醒几次都不管用,后来她实在忍无可忍,发了一通脾气。
下课后,几个学生凑上来安慰她:老师,你今天心情不好吗?
原来在学生眼里,她发脾气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认真学习,而是老师自己心情不好,借此发泄而已。
她一下子就泄气了。
我深有同感。
每次批评完学生,我的心情都不好受,总是后悔,总是自责,总是觉得没必要,理性觉得这种方式可能于事无补,可事到临头,还是会忍不住。
这就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我带的是好班。
我理想中好班学生的学习状态应该是这样的:能自觉复习巩固基本层面的知识点,比如背诵默写、疏通文意、同步练习等等,那么我就可以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拓宽挖深,从广度和深度方面带着学生探索,还可以挤出时间搞一些语文活动,比如阅读、赏析、辩论等等。现在要应付高考,单凭有限的课堂实在是不够用。
但真实情况是,永远有一些同学连最基本的事情都不愿做。没有扎实的基础,你的理想无异于是在建造空中楼阁,现实逼得你不得不回到地面上来。
于是,你得拿出大量时间一个一个检查学生的背诵,一个一个检查他们的默写……属于你的时间就那么多,就算你有也愿意拿出更多的时间,他们还有其他功课、也没有更多的时间供你检查啊。
我也上晚辅导。
虽然是考试前夕,但有些学生的知识千疮百孔,压根不知道该从哪里补起,不知道该如何复习。考虑到这种情况,我就把学习任务按照由易到难的梯度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起码有个目标,能一步步往下推进。完不成的,就算是今天的课后作业了。
他们按照布置的任务一项项完成,我跟在后边一个个检查。
我在前边检查,后边的嗡嗡声就一直在响;我转到后边检查,前边的嗡嗡声又起来了。
这种嗡嗡声很让人恼火。它绝对不是在讨论问题,也听不出是哪一个在说,就是一片小小的声音混成的。
我喊上一嗓子,能安静一阵子,很快,又恢复原状了。
当然也有认真的同学。他们一个任务一个任务往前推进,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随时找我解答,问题就随时能够解决。我留意了一下,黑板上的五六个任务,他们差不多都可以利用晚辅导时间高质量完成。
可惜这样的学生占比不高。
也有一些同学,只能完成第一个任务。也不是说他们的时间不够,而是完成了第一个任务之后,本子翻开搁在桌面上,就停下来彻底不动了,和前后左右的同学说话,或者时刻做好要说话的准备。自己不学,还干扰得周边几个人都不得安生。
即便任务已经如此明确了,即使考试的压力就在眼前,他们还是不知道应该做啥。
同样的时间,每个学生学到的知识简直有天壤之别。
这也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本学期最后一次晚辅导,我还布置了一道阅读题。答案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复习一下这类题的答题方法。我以为这都是翻来覆去强调过的问题了,不复习都不应该有问题,复习也就是考前的例行公事而已。
没想到,我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最最基本的答题方法,连好学生似乎都又忘记了,一般程度的学生就更不用提了。
当时真有点灰心,好像每个知识点每次都得从零开始说起,永远不能在上次的基础上提升。
理想就是照不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