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裸的女性百态,也只有女人才能拍得出了!(2)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这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故事,我就是想要表现它的复杂,哪怕一些人并不想看到这些。”Susan小奶奶如是说。她当时拍这些脱衣舞娘的时候其实顶着很大的压力,甚至一些女权主义同僚们都不能理解她的行为,她们觉得她不该只是中性地记录下来这一切,而应该去更直接地控诉这些不公。
“很多女人都会看不起这些从事脱衣舞工作的姑娘们,觉得她们自甘堕落、浪荡。这其实也是我出这本书想跟大家讨论的一个点。我的一个模特,Lena,告诉我她觉得自己经历了革命性的一刻,因为她让男人们对她言听计从、任她摆布。
她的观点难道不对吗?这难道不是革命吗?在她成长的世界里,灌输给她的都是女人应该听男人的,而她做到了让男人听自己的,这难道不是变化吗?”Susan小奶奶回忆说。
《嘉年华的脱衣舞娘》中收录的照片都十分的赤裸裸、真实。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姑娘认真地做着她们的本职工作,穿着带流苏的比基尼,搔首弄姿,诱惑勾引着男人。其中有一张照片看了让人很不舒服,画面上一个姑娘穿着半透明的比基尼在一个箱子里躺着,箱子摆在帐篷外的地上,就好像她只是一件商品一样。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舞娘们私下的瞬间:聚在后台打牌的,骑着马遛弯儿的,喝啤酒的,瘫倒在廉价酒店的床上的。这些黑白影像是非常珍贵的,在那个年代,珍贵的胶卷通常都不会“浪费”在这些女人散漫、自由的时刻,镜头只会对准她们精心打扮过后的样子。
感谢Susan,我们才能一瞥40年前,用黑白光影记录下的女人的“真实”样子——包括她们身上的伤疤、汗水、泥土甚至是淤青,另外一番“赤裸裸”的模样。
在这部作品中,Susan小奶奶以一个记录者的姿态,真实地记录下来这些脱衣舞娘们的生活,我们可以看到她们艳光四射的身姿,同样也看到她们卸下妆容真实地一面。这种反差与复杂,不仅存在于她们的世界里,也投射在我们的世界中。
Susan小奶奶说,“同作为女人,我觉得自己跟她们很像又不像。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拍她们有趣的原因。”
可不是嘛,觉得一部艺术作品有意思,很大一部分原因不就是我们能与其中的人物产生某种超越时空的共鸣,在她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嘛。
《女人本色》
Eve Arnold
她们从事着不同的行业,生活在不同的阶层,但都在真实地过着每一天。
Eve的照片又是另外一种视角。她本人1912年出生在美国费城,一路走来,开创了很多先河:早在1950年代末期,她就是第一批玛格南图片社最早的成员之一(注:玛格南图片社创办者都是当时知名的新闻摄影师,也算的是第一家由摄影师自己经营的图片社,摄影师享有照片版权),在一个基本全是男性从业者的行业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成为了一位知名的独立摄影师。
Eve小奶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在六七十年代的各大主流媒体上都能看到她的摄影作品。1971年,她还拍了部电影,《面纱后的女人》(Women Behind the Veil),讲述阿拉伯世界中妇女的生活,这在当时也是一项创举。
但是,直到她六十多岁的时候,她才出版了这部《女人本色》影集,就像是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一个回顾与总结。
尽管这部影集里的作品看上去彼此不相关,来自世界各地,但它们全都在反映女性们真实的生活姿态。
其中一页上,左边的照片中南非的一位产妇正在产房里努力地分娩,紧挨着的照片中是一位英格兰的老太太在养老院里满脸忧愁的肖像。这两张照片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放在一起看,一边是女人为了迎接新生命而付出努力,另一边却是女人在风烛残年之际对即将逝去生命的哀叹,这一安排多么的巧妙啊。
“很多女人都会看不起这些从事脱衣舞工作的姑娘们,觉得她们自甘堕落、浪荡。这其实也是我出这本书想跟大家讨论的一个点。我的一个模特,Lena,告诉我她觉得自己经历了革命性的一刻,因为她让男人们对她言听计从、任她摆布。
她的观点难道不对吗?这难道不是革命吗?在她成长的世界里,灌输给她的都是女人应该听男人的,而她做到了让男人听自己的,这难道不是变化吗?”Susan小奶奶回忆说。
《嘉年华的脱衣舞娘》中收录的照片都十分的赤裸裸、真实。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姑娘认真地做着她们的本职工作,穿着带流苏的比基尼,搔首弄姿,诱惑勾引着男人。其中有一张照片看了让人很不舒服,画面上一个姑娘穿着半透明的比基尼在一个箱子里躺着,箱子摆在帐篷外的地上,就好像她只是一件商品一样。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舞娘们私下的瞬间:聚在后台打牌的,骑着马遛弯儿的,喝啤酒的,瘫倒在廉价酒店的床上的。这些黑白影像是非常珍贵的,在那个年代,珍贵的胶卷通常都不会“浪费”在这些女人散漫、自由的时刻,镜头只会对准她们精心打扮过后的样子。
感谢Susan,我们才能一瞥40年前,用黑白光影记录下的女人的“真实”样子——包括她们身上的伤疤、汗水、泥土甚至是淤青,另外一番“赤裸裸”的模样。
在这部作品中,Susan小奶奶以一个记录者的姿态,真实地记录下来这些脱衣舞娘们的生活,我们可以看到她们艳光四射的身姿,同样也看到她们卸下妆容真实地一面。这种反差与复杂,不仅存在于她们的世界里,也投射在我们的世界中。
Susan小奶奶说,“同作为女人,我觉得自己跟她们很像又不像。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拍她们有趣的原因。”
可不是嘛,觉得一部艺术作品有意思,很大一部分原因不就是我们能与其中的人物产生某种超越时空的共鸣,在她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嘛。
《女人本色》
Eve Arnold
她们从事着不同的行业,生活在不同的阶层,但都在真实地过着每一天。
Eve的照片又是另外一种视角。她本人1912年出生在美国费城,一路走来,开创了很多先河:早在1950年代末期,她就是第一批玛格南图片社最早的成员之一(注:玛格南图片社创办者都是当时知名的新闻摄影师,也算的是第一家由摄影师自己经营的图片社,摄影师享有照片版权),在一个基本全是男性从业者的行业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成为了一位知名的独立摄影师。
Eve小奶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在六七十年代的各大主流媒体上都能看到她的摄影作品。1971年,她还拍了部电影,《面纱后的女人》(Women Behind the Veil),讲述阿拉伯世界中妇女的生活,这在当时也是一项创举。
但是,直到她六十多岁的时候,她才出版了这部《女人本色》影集,就像是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一个回顾与总结。
尽管这部影集里的作品看上去彼此不相关,来自世界各地,但它们全都在反映女性们真实的生活姿态。
其中一页上,左边的照片中南非的一位产妇正在产房里努力地分娩,紧挨着的照片中是一位英格兰的老太太在养老院里满脸忧愁的肖像。这两张照片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放在一起看,一边是女人为了迎接新生命而付出努力,另一边却是女人在风烛残年之际对即将逝去生命的哀叹,这一安排多么的巧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