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上亿年薪的博士实际已失业一年,究竟是怎么一回事?(2)
2023-03-13 来源:你乐谷
偶尔绕小区散步,他总顶着红肿的脑门回来,不是“磕广告牌上了”就是“撞树上了”。总之,沉浸在物理世界里,吃饭在想,走路在想,连做梦都是那些问题。家人拿他没辙,至今不敢让他学车,他们包揽了所有家务,只有取快递或搬运大件,才会不得不动用这个男性劳动力。
只有那些灵光乍现的瞬间,刘本良会突然找到妻子林晓,随便扯张纸就给对方“噼里啪啦”演算一通。林晓从事生物医学研究,目前在中科院做博士后,没有哪次不是听得一头雾水,通常默默听完,“就假装听懂了,不然他又要给你讲一遍。”但类似的情况多了,林晓也开始忍不住吐槽:“你做的那些都不是人做的研究。”
十几年埋头研究,就像在沙漠里找大海,连个影子都没看到。直到谣言传出那天,生活才掀起波澜,手机突突响个没停,亲戚朋友一个又一个的电话询问,他才知道自己“成功”了。
“没有去美国”“一直在北京”,刘本良挨个回复,还是赶不上谣言蔓延的速度。陌生网友抢着加他好友;有人放言要花千万聘他做研究顾问;几年前登上电视求职的片段重新被翻了出来,骑电动车接儿子放学,连路人都把他拦下:你是不是那个刘本良?
无奈之下,他登陆微博,郑重表示,自己从未赴美工作,未来也不会。
变异分子
刘本良一直是让人难以理解的那个人,无论他的选择,还是研究本身。
北京西北郊区的冷泉村,林区环抱,多年来以民工聚居而出名。搬进现在的公租房之前,刘本良在这里生活了七八年。砖砌的平房低矮破旧,石板铺就的小路也坑洼不平,胜在便宜宽敞,能专门辟一间房用作实验室。
他就是在这里开始了自己的“量子驱动装置”研究——如果能被证明,别说超级电池,电影《星际迷航》中能够制造万物的“复制机”也将成为现实。他相信这会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质能方程一样伟大。
2013年,他博士毕业的第一年,这个伟大计划吸引了河北一位矿厂老板的投资,对方看中电池的潜力,希望能将它实用化并量产,慷慨赞助10万元。加上存款,刚好凑够20万元,刘本良觉得,差不多够了。
与最初的构想大不相同,他以为几个月就能做出实验,实际操作却不断失败。后来不用具体做实验,在头脑中想一想就能否定。刘本良用潜水来形容当时的状态,那片海域是神秘的、诱惑的,也是未知而残酷的:“我以为这就是个小沟,向下潜10米就是沙滩了,结果我潜了100米、1000米还不见底,敢情是马里亚纳大海沟,无限深,没有底。”
但刘本良的选择是,一路往下,不管不顾,直到今天。
专注、大胆,这是熟悉刘本良的人最常提到的词。本科同学马仁殿毕业后和刘本良多年没有联系,再次见到他就是在冷泉村。马仁殿有些惊讶,这个他曾经觉得最有希望当院士的同学,正埋头在一堆乱七八糟的实验器材里。
马仁殿这时已经在山东经营起一家铸造厂,刘本良母亲一边招呼他一边埋怨起自己的儿子,“本良,你看看你大学同学,人家现在都这样了,你还跟个无业游民一样,天天媳妇挣钱养家糊口。”马仁殿这才得知,刘本良成家已好几年,孩子也有了,但一家五口的生活开销都靠妻子的收入,靠他69岁的父亲去工地卖体力每天挣的两三百块钱。
刘本良热情介绍着他的研究,马仁殿忍不住多嘴:“你这样混着也不是个事儿,孩子等其他方面你也得考虑下”。刘本良则回答:“(其他地方)我找不着群体。”
关于刘本良的研究,那些“鲸鱼们”,博士同门师弟张磊也不能理解。多年后,已经是西安交通大学应用物理系教授的他,听到刘本良嘴里的“冷核聚变”、“量子驱动装置”,发现他的研究已经跨到了自己陌生的能源领域,觉得有些意外。“我们博士时都是研究光学材料,他从光学换到原子物理领域,跨度是非常大的,相当于重新开始。”张磊说。
只有那些灵光乍现的瞬间,刘本良会突然找到妻子林晓,随便扯张纸就给对方“噼里啪啦”演算一通。林晓从事生物医学研究,目前在中科院做博士后,没有哪次不是听得一头雾水,通常默默听完,“就假装听懂了,不然他又要给你讲一遍。”但类似的情况多了,林晓也开始忍不住吐槽:“你做的那些都不是人做的研究。”
十几年埋头研究,就像在沙漠里找大海,连个影子都没看到。直到谣言传出那天,生活才掀起波澜,手机突突响个没停,亲戚朋友一个又一个的电话询问,他才知道自己“成功”了。
“没有去美国”“一直在北京”,刘本良挨个回复,还是赶不上谣言蔓延的速度。陌生网友抢着加他好友;有人放言要花千万聘他做研究顾问;几年前登上电视求职的片段重新被翻了出来,骑电动车接儿子放学,连路人都把他拦下:你是不是那个刘本良?
无奈之下,他登陆微博,郑重表示,自己从未赴美工作,未来也不会。
变异分子
刘本良一直是让人难以理解的那个人,无论他的选择,还是研究本身。
北京西北郊区的冷泉村,林区环抱,多年来以民工聚居而出名。搬进现在的公租房之前,刘本良在这里生活了七八年。砖砌的平房低矮破旧,石板铺就的小路也坑洼不平,胜在便宜宽敞,能专门辟一间房用作实验室。
他就是在这里开始了自己的“量子驱动装置”研究——如果能被证明,别说超级电池,电影《星际迷航》中能够制造万物的“复制机”也将成为现实。他相信这会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质能方程一样伟大。
2013年,他博士毕业的第一年,这个伟大计划吸引了河北一位矿厂老板的投资,对方看中电池的潜力,希望能将它实用化并量产,慷慨赞助10万元。加上存款,刚好凑够20万元,刘本良觉得,差不多够了。
与最初的构想大不相同,他以为几个月就能做出实验,实际操作却不断失败。后来不用具体做实验,在头脑中想一想就能否定。刘本良用潜水来形容当时的状态,那片海域是神秘的、诱惑的,也是未知而残酷的:“我以为这就是个小沟,向下潜10米就是沙滩了,结果我潜了100米、1000米还不见底,敢情是马里亚纳大海沟,无限深,没有底。”
但刘本良的选择是,一路往下,不管不顾,直到今天。
专注、大胆,这是熟悉刘本良的人最常提到的词。本科同学马仁殿毕业后和刘本良多年没有联系,再次见到他就是在冷泉村。马仁殿有些惊讶,这个他曾经觉得最有希望当院士的同学,正埋头在一堆乱七八糟的实验器材里。
马仁殿这时已经在山东经营起一家铸造厂,刘本良母亲一边招呼他一边埋怨起自己的儿子,“本良,你看看你大学同学,人家现在都这样了,你还跟个无业游民一样,天天媳妇挣钱养家糊口。”马仁殿这才得知,刘本良成家已好几年,孩子也有了,但一家五口的生活开销都靠妻子的收入,靠他69岁的父亲去工地卖体力每天挣的两三百块钱。
刘本良热情介绍着他的研究,马仁殿忍不住多嘴:“你这样混着也不是个事儿,孩子等其他方面你也得考虑下”。刘本良则回答:“(其他地方)我找不着群体。”
关于刘本良的研究,那些“鲸鱼们”,博士同门师弟张磊也不能理解。多年后,已经是西安交通大学应用物理系教授的他,听到刘本良嘴里的“冷核聚变”、“量子驱动装置”,发现他的研究已经跨到了自己陌生的能源领域,觉得有些意外。“我们博士时都是研究光学材料,他从光学换到原子物理领域,跨度是非常大的,相当于重新开始。”张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