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之父斯坦李的简史(2)
2023-03-16 来源:你乐谷
斯坦·李一家四口
20 世纪初,纽约的服装行业需要大量的工人,斯坦 · 李的父亲顺势入行,在一家大衣店做剪裁的工人,1922 年结婚,同年生下斯坦 · 李,1931 年生下第二个孩子拉里(Larry)。
斯坦 · 李 7 岁那年,美国股市崩溃,大萧条拉开序幕,而斯·李父母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也成了过往云烟。
大萧条中的失业者
“我最早的记忆,就是爸妈在家里商量,如果付不起下个月租金了,该么办。”斯坦 · 李从小目睹了父母为了钱的问题,日复一日的争吵。
记忆中唯一温馨的时刻,就是周日晚上,一家三口围坐在收音机旁,听着美国广播公司(ABC)的口技艺人和木偶搭档表演的滑稽短剧。
小小的斯坦 · 李看着妈妈在狭小的厨房里做饭,看着爸爸去四处搜刮招聘广告,白天奔波一天,晚上回到家,满脸的失望和沮丧。
“他们从来都不能好好地相处。”(They never got along.)妈妈低下头,向自己的姐妹借钱,全家换到了更小的廉租房,斯坦 · 李每天只能睡在沙发上,唯一的窗户正对着对面楼房的砖墙。
“我永远都看不到,别的孩子是不是正在街上玩棍子球游戏。”因为生得弱小,他在学校里还经常遭到大孩子的欺凌,他没交到什么朋友,所以他经常一个人在家读书。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随身带一本书或杂志,甚至会边吃早饭边看书。
“很多时候,我只能借读书,来逃避生活中的苦闷和忧伤。(It was my escape from the dreariness and sadness of my home life.)”
从记事开始,斯坦 · 李就自己在本子上涂鸦,“我经常先画一条地平线,然后往上面添一些小火柴人儿,再给自己编一些小故事出来。”
在学校里,斯坦 · 李由于成绩优异,跳到了更高的年级,但是周围都是比他大的孩子,他很难融入进去,总是孤零零一人。“我总觉得自己像一个局外人。”(I was always something of an outsider.)
小时候的斯坦 · 李最喜欢看电影,他爱看《罗宾汉历险记》和《丛林之谜》,他渴望银幕上让他目眩神迷的世界。“那是我渴望栖身其中的世界,哪怕只能在想象中过把瘾也好(worlds which I longed to inhabit, if only in imagination)。”
现实是冷峻的。1929 年,美国失业率是 3%;到了1932年,失业率飙升到 24%。对于斯坦 · 李一家,保住出租屋,保住这个家,已经是一个奇迹。
到了高中毕业的年纪,家里真的拿不出钱来供斯坦 · 李念大学,他只能像其他几百万个青少年一样,去找工作。他去电影院里当引座员,去牛仔裤制衣厂里做勤杂工,给名人写讣告。1939年,这个连续工作了 3 个月的年轻人,通过他所能找到的一切工作,赚到了 150 美金,那一年,是大萧条最严重的一年。斯坦 · 李毕业几个月后,希特勒入侵波兰。
父亲依然失业,而斯坦 · 李必须扛起这个重担。青少年时期的动荡强烈地影响了他的价值观:“我心里始终有个声音告诉我:我还不够成功。(Part of me always felt I hadn’t quite made it yet. ”)
这个极度敏感、渴望被人认同的小伙子,即将踏上一条他从未想过的道路。在旁人眼里,他在这条路上,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而只有他自己清楚,在这条路上,他不堪回首的一切,只会更多。
20 世纪初,纽约的服装行业需要大量的工人,斯坦 · 李的父亲顺势入行,在一家大衣店做剪裁的工人,1922 年结婚,同年生下斯坦 · 李,1931 年生下第二个孩子拉里(Larry)。
斯坦 · 李 7 岁那年,美国股市崩溃,大萧条拉开序幕,而斯·李父母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也成了过往云烟。
大萧条中的失业者
“我最早的记忆,就是爸妈在家里商量,如果付不起下个月租金了,该么办。”斯坦 · 李从小目睹了父母为了钱的问题,日复一日的争吵。
记忆中唯一温馨的时刻,就是周日晚上,一家三口围坐在收音机旁,听着美国广播公司(ABC)的口技艺人和木偶搭档表演的滑稽短剧。
小小的斯坦 · 李看着妈妈在狭小的厨房里做饭,看着爸爸去四处搜刮招聘广告,白天奔波一天,晚上回到家,满脸的失望和沮丧。
“他们从来都不能好好地相处。”(They never got along.)妈妈低下头,向自己的姐妹借钱,全家换到了更小的廉租房,斯坦 · 李每天只能睡在沙发上,唯一的窗户正对着对面楼房的砖墙。
“我永远都看不到,别的孩子是不是正在街上玩棍子球游戏。”因为生得弱小,他在学校里还经常遭到大孩子的欺凌,他没交到什么朋友,所以他经常一个人在家读书。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随身带一本书或杂志,甚至会边吃早饭边看书。
“很多时候,我只能借读书,来逃避生活中的苦闷和忧伤。(It was my escape from the dreariness and sadness of my home life.)”
从记事开始,斯坦 · 李就自己在本子上涂鸦,“我经常先画一条地平线,然后往上面添一些小火柴人儿,再给自己编一些小故事出来。”
在学校里,斯坦 · 李由于成绩优异,跳到了更高的年级,但是周围都是比他大的孩子,他很难融入进去,总是孤零零一人。“我总觉得自己像一个局外人。”(I was always something of an outsider.)
小时候的斯坦 · 李最喜欢看电影,他爱看《罗宾汉历险记》和《丛林之谜》,他渴望银幕上让他目眩神迷的世界。“那是我渴望栖身其中的世界,哪怕只能在想象中过把瘾也好(worlds which I longed to inhabit, if only in imagination)。”
现实是冷峻的。1929 年,美国失业率是 3%;到了1932年,失业率飙升到 24%。对于斯坦 · 李一家,保住出租屋,保住这个家,已经是一个奇迹。
到了高中毕业的年纪,家里真的拿不出钱来供斯坦 · 李念大学,他只能像其他几百万个青少年一样,去找工作。他去电影院里当引座员,去牛仔裤制衣厂里做勤杂工,给名人写讣告。1939年,这个连续工作了 3 个月的年轻人,通过他所能找到的一切工作,赚到了 150 美金,那一年,是大萧条最严重的一年。斯坦 · 李毕业几个月后,希特勒入侵波兰。
父亲依然失业,而斯坦 · 李必须扛起这个重担。青少年时期的动荡强烈地影响了他的价值观:“我心里始终有个声音告诉我:我还不够成功。(Part of me always felt I hadn’t quite made it yet. ”)
这个极度敏感、渴望被人认同的小伙子,即将踏上一条他从未想过的道路。在旁人眼里,他在这条路上,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而只有他自己清楚,在这条路上,他不堪回首的一切,只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