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中国人从何时开始下跪?(2)

2023-03-16 来源:你乐谷

中国人从何时开始下跪?


殷墟妇好墓出土的正坐人像
而到了西周,正坐已成了贵族日常生活的坐姿。正坐作为一种正式体面的坐姿逐渐在贵族的生活中普及之后,由跪坐而产生的礼仪跪拜礼产生。跪拜礼合称为九拜,也就是跪拜大约早在西周时期开始起源。《周礼春官大祝》中记九拜为: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以享右祭祀。 九拜礼最初用于严肃、敬神的祭祀空间的情况居多,后来才逐渐渗透进贵族的礼仪交往当中,成为身份关系的符号象征。
随着皇帝专制体系的建立及皇帝权力的日益强化,秦汉以后臣子对皇帝的行礼即表现为日益隆重的跪拜礼仪,只是为了表示对皇帝的拥戴与忠诚。
自汉至清,臣下向皇帝行跪拜礼经历了由再拜到三拜再到五拜三叩、三跪九叩的演变。
佛教礼仪中跪拜源于头面接足礼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卷二里记载,印度礼佛、拜佛的方法一共有九种。其中第九种就叫头面接足礼
中国跪拜礼的变迁史回顾: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跪礼的涵义在唐宋之际发生了重大的嬗变因为椅子的普及。唐宋之前,中国是没有椅子的,只有一种叫做胡床的坐具,是贵族才使用的奢侈品。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是席地而坐。地上铺一张席子,屈膝跪坐于上面,跟今日日本、韩国人还保留下来的传统坐法差不多。我们现在熟悉的高型坐具,如交椅、靠背椅、高凳等,都是在宋代才开始普及开来的。唐代时虽然已出现椅子,但应用不广,只限于贵族与士大夫家庭。
高型坐具的出现,改写了中国传统的礼仪方式。在席地而坐的先秦时代,中国人通行跪拜礼,跪拜是自然而然的,因为正规的坐姿就是双膝跪席,跪礼不过是挺直上身,再配上手部与头部的动作,如作揖、稽首、顿首,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而对方也须还礼答谢。这个时候的跪拜礼并没有包含尊卑之意,臣拜君,君也拜臣。跪拜只是相互表达礼敬与尊重。
秦汉以降,君臣之间方有尊卑之别,体现在礼仪上,臣拜君,君不再回拜,但尚要起身答谢。到椅子出现之后,中国人席地而坐的习惯发生改变,跪拜的动作更是带上了强烈的尊卑色彩从椅子上滚到地上跪拜对方,显然透露出以卑事尊的味道。
也因此,除了天地君师亲,宋人基本上不用跪礼,迎别待客一般都是用揖逊、叉手之礼。南宋覆灭后,文天祥被元人俘至大都,蒙元丞相博罗召见,文天祥只是长揖,通事(翻译)命他跪,文天祥说:南之揖,即北之跪,吾南人,行南礼毕,可赘跪乎?文天祥只揖不跪,因为高椅时代的跪已有屈辱、卑贱之意,揖才表示礼节。
宋朝臣对君,当然也有需要隆重行跪拜礼的时候,但那通常都是在极庄重的场合与仪典上,如每年元旦、冬至日举行的大朝会、三年一次的郊祀大礼,自然是极尽繁文缛节。至于君臣日常见面礼仪,当是揖拜之礼。
从元朝开始,带屈辱、卑贱性质的跪礼才推行开,汉制,皇帝为丞相起,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元朝臣下进奏,一律下跪。明朝继承这一陋习,凡百官奏事,皆跪。有旨令起,即起;同僚相见,则卑者拜下,尊者坐而受礼,有事则跪白。
清廷更是变本加厉,不但大臣奏事得跪下,皇帝降旨宣答,众臣也必须跪着听训。清代笔记《瞑庵杂识》载,大学士曹振镛晚年,恩遇益隆,身名俱泰。门生某请其故,曹曰:无他,但多磕头,少说话耳。多磕头、少说话成了清朝官场的六字秘诀。
至此,跪礼原来所包含的向对方表达礼敬与尊重之意已经淡化,而下跪者自我示卑、示贱之意则日益凸显出来。难怪清末的谭嗣同要猛烈抨击清王朝繁拜跪之仪以挫其气节,而士大夫之才窘矣;立著书之禁以缄其口说,而文字之祸烈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