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府风云 明代丽江木氏土司(3)
2023-03-16 来源:你乐谷
据《明史·云南土司一》记载,永乐十六年(1418)检校庞文郁进言:“丽江府及宝山、巨津、通安、兰州四州,规化日久,请建学”。这一建议获得批准。但从后世的记载来看,明代丽江似乎没有设学,庞文郁的建议可能没有得到落实。(光绪)《丽江府志》中说:“丽至国朝而上无所谓学也”。又清朝丽江知府杨馝称“丽旧无学,土酋木氏,虞民用智而难治,因如秦人之愚黔首,一切聪颖子弟俱抑之奴隶中,不许事诗书”。康熙年间流官通判孔兴询力请建学,“木氏犹然挠之,事几寝”。(杨馝:《迁建丽江府学记》,载(乾隆)《丽江府志略》下卷《艺文志》。)可见木氏对汉文化的学习有很强的政治目的。为了维护自身统治,保有家族统治地位,加强与明王朝之间的密切关系,获得朝廷的信任和宠爱,木氏重视家族子弟对汉文化的学习,但却在其统治区内对民众实行文化垄断和愚民政策。
木氏还广交文人,善请名士,努力提高自己的汉文化水平。木公曾向永昌府进士张志淳请教作诗之道,受点拨后,“无几何,以所为诗数篇至,若有近杜者(杜甫)矣。又无几何,以所为近体二百余篇至,良有似杜者矣”(张志淳:《雪山始音序》,载木公《雪山始音》,嘉靖二年刻本。)。木高“性喜吟咏,与中溪李侍御(李元阳)善,侍御赠以诗二十篇,读之不寐,次韵为答,风格神采骎骎骅骝前也。尝谓人曰:读书最乐,为善最乐,此二乐吾无让人矣”。木东“好读书,招延邻郡学生与研穷理性,昕夕无倦”。(冯时可:《明丽江木氏六公传》,载《云南史料丛刊》卷5,第558页。)木增盛情邀请徐霞客到丽江,将其视为一位负载中原正统文化的使者,“求作所辑《山中逸趣》序”(按:原为“求所作《云淡墨》序”,据文明元《徐霞客笔下的丽江土司地》(载《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改。
);“求为校正”20余万字的读书摘记《云淡墨》,请徐霞客为是书分门编类;接着又“求修《鸡足山志》”;恳请“为其四子艺文于木家院”,称“郎君新进诸生,虽事笔砚,而此中无名师,为窥中原文脉,求为赐教一篇,使之所法程,以为终身佩服”,“求为其子斧正”;木增与徐霞客促膝谈心,谈论中原文人名士,表达了渴望与之交往的愿望,“木公虑不能要致”,徐霞客“许以书为介”。(徐弘祖著,朱惠荣校注:《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第957~966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徐霞客做客丽江仅十余日,日程中有很大一部分时间为木增求教或与之交流所占,表现了木氏子弟学习汉文化的热忱。
由于重视汉文化的学习,木氏家族中还出现了以木公、木增为代表的汉文作家。木公一生写下1400多首诗,集结成6部诗集:《雪山始音》、《隐园春兴》、《庚子稿》、《万松吟卷》、《玉湖游录》、《仙楼琼华》。当时云南著名文人张志淳、张愈光、张愈符、李元阳、贾文元、杨慎等为木公诗集作序,杨慎还为木公选编诗集《雪山诗选》。木增有《云集》、《啸月函》、《山中逸趣》、《芝山集》、《空翠居录》、《光碧楼选草》、《云淡墨》等7部文集。木公、木展,以及如何维系与中央王朝之间的关系也经历了一个自觉体认的过程。从木公编修宦谱宗谱、建立木氏勋祠的事实,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过程。
木公编写宦谱、宗谱的目的是“著其忠孝之行,则人无闲言,而奉公忧国也;著其御守之绩,则树勋金榜,垂名铁柱也”(张含:《雪山大夫墓表》。);木氏建勋祠是为了祭祀祖先和教化子孙。这既是木氏认同封建国家主流文化的反映,也是木氏对祖先经历、家族历史以及如何保持家族地位、处理与朝廷关系的理性思考过程。木公在《建木氏勋祠自记》中总结说:
自汉、唐、宋、元迄今明朝,其间为诏、为公、为侯、为节度使、为宣慰使司、为茶罕章、为宣抚司、为参政、为知府,皆出自国家优典。而先代建功立业之显官,我所世授禄,我所世享政,我所世出谱,我所世系土地人民,我所世有,德之祖宗而延及后之子孙者,非无本也。我子若孙,能效祖宗克功者,衮冕之恩有加矣;能效祖宗修德者,箕裘之荣綦远矣。乃如公之尸位素餐,如不知朝廷之恩,祖宗之德,虽继有今世之荣,则何用矣?于是募工,始创木氏勋祠于黄山之阳,以妥祖宗之神,俾克享春秋祭祀。呜呼!报本返始,生民之常矧 ,公赖祖宗余荫,滥嗣厥职,而敢有怠志?后之子孙,念祖宗之艰,述我所为善:内不可耽于酒色,外不可荒于犬马。惟立身行己,克恭克敬,勿亵尔神,勿怠尔心,学书学礼。忠君至恳,爱民至专,孝亲至勤,祀神至诚,训子至要。此五至者,蓄诸于内而行诸外,垂诸子孙,庶几永久勿替。
木氏还广交文人,善请名士,努力提高自己的汉文化水平。木公曾向永昌府进士张志淳请教作诗之道,受点拨后,“无几何,以所为诗数篇至,若有近杜者(杜甫)矣。又无几何,以所为近体二百余篇至,良有似杜者矣”(张志淳:《雪山始音序》,载木公《雪山始音》,嘉靖二年刻本。)。木高“性喜吟咏,与中溪李侍御(李元阳)善,侍御赠以诗二十篇,读之不寐,次韵为答,风格神采骎骎骅骝前也。尝谓人曰:读书最乐,为善最乐,此二乐吾无让人矣”。木东“好读书,招延邻郡学生与研穷理性,昕夕无倦”。(冯时可:《明丽江木氏六公传》,载《云南史料丛刊》卷5,第558页。)木增盛情邀请徐霞客到丽江,将其视为一位负载中原正统文化的使者,“求作所辑《山中逸趣》序”(按:原为“求所作《云淡墨》序”,据文明元《徐霞客笔下的丽江土司地》(载《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改。
);“求为校正”20余万字的读书摘记《云淡墨》,请徐霞客为是书分门编类;接着又“求修《鸡足山志》”;恳请“为其四子艺文于木家院”,称“郎君新进诸生,虽事笔砚,而此中无名师,为窥中原文脉,求为赐教一篇,使之所法程,以为终身佩服”,“求为其子斧正”;木增与徐霞客促膝谈心,谈论中原文人名士,表达了渴望与之交往的愿望,“木公虑不能要致”,徐霞客“许以书为介”。(徐弘祖著,朱惠荣校注:《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第957~966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徐霞客做客丽江仅十余日,日程中有很大一部分时间为木增求教或与之交流所占,表现了木氏子弟学习汉文化的热忱。
由于重视汉文化的学习,木氏家族中还出现了以木公、木增为代表的汉文作家。木公一生写下1400多首诗,集结成6部诗集:《雪山始音》、《隐园春兴》、《庚子稿》、《万松吟卷》、《玉湖游录》、《仙楼琼华》。当时云南著名文人张志淳、张愈光、张愈符、李元阳、贾文元、杨慎等为木公诗集作序,杨慎还为木公选编诗集《雪山诗选》。木增有《云集》、《啸月函》、《山中逸趣》、《芝山集》、《空翠居录》、《光碧楼选草》、《云淡墨》等7部文集。木公、木展,以及如何维系与中央王朝之间的关系也经历了一个自觉体认的过程。从木公编修宦谱宗谱、建立木氏勋祠的事实,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过程。
木公编写宦谱、宗谱的目的是“著其忠孝之行,则人无闲言,而奉公忧国也;著其御守之绩,则树勋金榜,垂名铁柱也”(张含:《雪山大夫墓表》。);木氏建勋祠是为了祭祀祖先和教化子孙。这既是木氏认同封建国家主流文化的反映,也是木氏对祖先经历、家族历史以及如何保持家族地位、处理与朝廷关系的理性思考过程。木公在《建木氏勋祠自记》中总结说:
自汉、唐、宋、元迄今明朝,其间为诏、为公、为侯、为节度使、为宣慰使司、为茶罕章、为宣抚司、为参政、为知府,皆出自国家优典。而先代建功立业之显官,我所世授禄,我所世享政,我所世出谱,我所世系土地人民,我所世有,德之祖宗而延及后之子孙者,非无本也。我子若孙,能效祖宗克功者,衮冕之恩有加矣;能效祖宗修德者,箕裘之荣綦远矣。乃如公之尸位素餐,如不知朝廷之恩,祖宗之德,虽继有今世之荣,则何用矣?于是募工,始创木氏勋祠于黄山之阳,以妥祖宗之神,俾克享春秋祭祀。呜呼!报本返始,生民之常矧 ,公赖祖宗余荫,滥嗣厥职,而敢有怠志?后之子孙,念祖宗之艰,述我所为善:内不可耽于酒色,外不可荒于犬马。惟立身行己,克恭克敬,勿亵尔神,勿怠尔心,学书学礼。忠君至恳,爱民至专,孝亲至勤,祀神至诚,训子至要。此五至者,蓄诸于内而行诸外,垂诸子孙,庶几永久勿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