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 介绍(2)
2023-03-16 来源:你乐谷
闻所成地:谓从闻所生解文义慧及慧相应心心所等。于五明中,特别细说内明、因明。
思所成地:谓从思所生解法相慧及慧相应心心所等。思所成地的三种相为自性清净、思择所知、思择诸法等义。
修所成地:谓从修所生解理事慧及慧相应心心所等。
声闻地:佛陀圣教,以声为上首,从师友闻此教声,展转修证,永出世间,小行小果,故名声闻。此地共分四瑜伽处,初瑜伽处,立种姓地、趣入地、出离地,明种姓有无等义、性种姓人的发心趣入、世出世的出离行等。第二瑜伽处,细说前出离地及说能修的补特伽罗之差别等义。第三瑜伽处,述不净观、慈愍观、缘起观等法。第四瑜伽处,分别世、出世间的修瑜伽。
独觉地:略说独觉种姓、道、习、住、行。谓常乐寂静,不欲杂居,修加行满,无师友教,自然独悟,永出世间,中行中果,故名独觉。
菩萨地:谓希求大觉,悲愍有情,或求菩提,志愿坚猛,长时修证,永出世间,大行大果,故名菩萨。菩萨地亦分四瑜伽处,于初瑜伽处,立菩萨种姓、发心、自他利、真实义、威力、成熟、菩提、力种姓、施、戒、忍、精进、静虑、慧、摄事、供养亲近无量、菩提分、菩萨功德等十八品,广说菩萨所学的因果。于第二持随法瑜伽处,立菩萨相、分、增上意乐、住等四品,明菩萨方便起修的相及住位等,于第三持究竟瑜伽处,立生、摄受、地、行、建立等五品,明菩萨的究竟方便神通行及行位等。于第四持次第瑜伽处,立发正等菩提心品,约说菩萨地的起修次第。
有余依地:谓有余依涅槃。
无余依地:谓无余依涅槃。此二地明前述诸地修果的相。
三相:境、行、果
境摄九地,五识及意是境体,一切都是以识为体故。寻伺三地是境相,下上粗细不同故。三摩呬多地及非三摩呬多地、有心地、无心地是境用,定散隐显别故。
行摄六地,闻、思、修三地是通行,三乘皆修三慧行故。声闻、缘觉、菩萨三地是别行,随机修法成自乘故。又前三是方便行,后三是根本行。前三是所学行,后三是所成行。
果摄二地,即有余依地、无余依地二通果。
二、摄决择分
略摄决择十七地中深隐要义。即决择《本地分》中不尽要义,发挥唯识道理,于境谈八识,于行详菩萨,于果讲无住涅槃。又决择《深密》、《宝积》二经,此二经是唯识的开基。为卷五十一──卷八十。
三、摄释分
解释契经的体、释、文、师、说、众、听、赞佛等诸义。为卷八十一、八十二。
四、摄异门分
略摄诸经所有诸法名义差别。分为白品、黑品二门,白品门释师,乃至施戒等义。黑品门则释生、老、病、死乃至贪、瞋、痴三毒等名义。为卷八十三、八十四。
五、摄事分
略摄三藏众要事义。分为契经事、调伏事、本母事三事。契经事分为行择摄、处择摄、缘起食谛界择摄、菩提分法择摄四门;调伏事分为总择摄、择摄二门;本母事立序辩摄一分;各明其义旨。为最后的十六卷。
本论总有五分,其主要部分是“本地分”,而“本地分”的中心是“菩萨地”,今分别介绍此地中的二十八品如下:
种姓品:菩萨略有本性住种姓及习所成种姓二种。又菩萨有施、戒、忍、精进、静虑、慧波罗蜜多种姓相等。
发心品:菩萨由自力、他力、因力、加行力,于无上正等菩提深生爱乐,发菩提心,是为初发心四力等。
自他利品:菩萨有十种自利利他处,即纯自利利他,共自利利他、利益种类自利利他、安乐种类自利利他、因摄自利利他、果摄自利利他、此世自利利他、他世自利利他、毕竟自利利他、不毕竟自利利他等。
真实义品:本论五分中的根本为《本地分》,在《本地分》的十七地中,又以菩萨地为最殊胜;而本品又是说明菩萨无漏智上所观的真实境界,其价值由是可知。
思所成地:谓从思所生解法相慧及慧相应心心所等。思所成地的三种相为自性清净、思择所知、思择诸法等义。
修所成地:谓从修所生解理事慧及慧相应心心所等。
声闻地:佛陀圣教,以声为上首,从师友闻此教声,展转修证,永出世间,小行小果,故名声闻。此地共分四瑜伽处,初瑜伽处,立种姓地、趣入地、出离地,明种姓有无等义、性种姓人的发心趣入、世出世的出离行等。第二瑜伽处,细说前出离地及说能修的补特伽罗之差别等义。第三瑜伽处,述不净观、慈愍观、缘起观等法。第四瑜伽处,分别世、出世间的修瑜伽。
独觉地:略说独觉种姓、道、习、住、行。谓常乐寂静,不欲杂居,修加行满,无师友教,自然独悟,永出世间,中行中果,故名独觉。
菩萨地:谓希求大觉,悲愍有情,或求菩提,志愿坚猛,长时修证,永出世间,大行大果,故名菩萨。菩萨地亦分四瑜伽处,于初瑜伽处,立菩萨种姓、发心、自他利、真实义、威力、成熟、菩提、力种姓、施、戒、忍、精进、静虑、慧、摄事、供养亲近无量、菩提分、菩萨功德等十八品,广说菩萨所学的因果。于第二持随法瑜伽处,立菩萨相、分、增上意乐、住等四品,明菩萨方便起修的相及住位等,于第三持究竟瑜伽处,立生、摄受、地、行、建立等五品,明菩萨的究竟方便神通行及行位等。于第四持次第瑜伽处,立发正等菩提心品,约说菩萨地的起修次第。
有余依地:谓有余依涅槃。
无余依地:谓无余依涅槃。此二地明前述诸地修果的相。
三相:境、行、果
境摄九地,五识及意是境体,一切都是以识为体故。寻伺三地是境相,下上粗细不同故。三摩呬多地及非三摩呬多地、有心地、无心地是境用,定散隐显别故。
行摄六地,闻、思、修三地是通行,三乘皆修三慧行故。声闻、缘觉、菩萨三地是别行,随机修法成自乘故。又前三是方便行,后三是根本行。前三是所学行,后三是所成行。
果摄二地,即有余依地、无余依地二通果。
二、摄决择分
略摄决择十七地中深隐要义。即决择《本地分》中不尽要义,发挥唯识道理,于境谈八识,于行详菩萨,于果讲无住涅槃。又决择《深密》、《宝积》二经,此二经是唯识的开基。为卷五十一──卷八十。
三、摄释分
解释契经的体、释、文、师、说、众、听、赞佛等诸义。为卷八十一、八十二。
四、摄异门分
略摄诸经所有诸法名义差别。分为白品、黑品二门,白品门释师,乃至施戒等义。黑品门则释生、老、病、死乃至贪、瞋、痴三毒等名义。为卷八十三、八十四。
五、摄事分
略摄三藏众要事义。分为契经事、调伏事、本母事三事。契经事分为行择摄、处择摄、缘起食谛界择摄、菩提分法择摄四门;调伏事分为总择摄、择摄二门;本母事立序辩摄一分;各明其义旨。为最后的十六卷。
本论总有五分,其主要部分是“本地分”,而“本地分”的中心是“菩萨地”,今分别介绍此地中的二十八品如下:
种姓品:菩萨略有本性住种姓及习所成种姓二种。又菩萨有施、戒、忍、精进、静虑、慧波罗蜜多种姓相等。
发心品:菩萨由自力、他力、因力、加行力,于无上正等菩提深生爱乐,发菩提心,是为初发心四力等。
自他利品:菩萨有十种自利利他处,即纯自利利他,共自利利他、利益种类自利利他、安乐种类自利利他、因摄自利利他、果摄自利利他、此世自利利他、他世自利利他、毕竟自利利他、不毕竟自利利他等。
真实义品:本论五分中的根本为《本地分》,在《本地分》的十七地中,又以菩萨地为最殊胜;而本品又是说明菩萨无漏智上所观的真实境界,其价值由是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