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瑜伽师地论 介绍

2023-03-16 来源:你乐谷

瑜伽师地论 介绍

本文核心词:生活

瑜伽师地论 介绍


佛教典籍简介:《瑜伽师地论》
《瑜伽师地论》,略称《瑜伽论》,一百卷。弥勒菩萨讲述,无著菩萨记,唐代玄奘大师译。
无著菩萨是公元四、五世纪顷,北印犍陀罗国人。为古代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创始人之一。初于小乘萨婆多部出家,因思惟空义不能得入,欲自杀,时东毘提诃宾头罗罗汉前来为说小乘空观。初闻悟入,然犹不满意,乃以神通往兜率天,从弥勒菩萨受大乘空观,归来如说思惟,终于通达大乘空观。又数往兜率天学大乘经义,乃至请弥勒菩萨下阎浮提说法堂,集有缘众,诵出《十七地经》,由是大乘瑜伽法门传至四方。重要著作有:《显扬圣教论》,是对《瑜伽师地论》从学说上重新组织的纲要性著作。《顺中论》,是配合《中论》而写的大般若初品法门的书。《金刚经论》。《大乘阿毘达磨集论》,《摄大乘论》,二书均是总括大乘义理的著作。《六门教授习定论》,是修瑜伽方法的著作。
玄奘大师,唐河南偃师人,俗姓陈,名袆。我国四大翻译家之一,法相宗的创始人。十三岁入洛阳净土寺出家,贞观三年(629),孤身涉险,备尝艰辛,西行求法。贞观七年达印度,入那烂陀寺,以戒贤为师,学《瑜伽论》等。贞观十九年,归至长安,请回梵文原典六五七部,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三三五卷。许敬宗撰《瑜伽师地论后序》载,师从贞观二十一年五月十五日起,召诸学通内外诸名僧二十一人,共译《瑜伽师地论》,至二十二年五月十五日止,共成百卷。
梵语瑜伽,意译作相应,有一致、和合、相称等义。《成唯识论述记》卷二本说,相应有五义:与境相应,谓不违一切法的自性。与行相应,谓与定慧等行相应。与理相应,谓安立、非安立等二谛之理。与果相应,谓能得无上的菩提果。与机相应,谓既得圆果,利生救物,赴机应感,药病相应。三乘行者由闻思等次第修习瑜伽,随分满足,展转调化诸有情,所以名瑜伽师。瑜伽师修行观行时,所依所行的境界名为瑜伽师地。问决择诸法性相,故名为论。此论明瑜伽师所行十七地,故名《瑜伽师地论》。
本论是集阿赖耶识说、三性三无性说、唯识说、阿毘达磨学说、菩萨教义等种种问题的一部庞大论书;是构成瑜伽行派学说发展基础的最初期论书;法相宗的主要论典;我国佛教史上的重要论书。内容丰富,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兹略述各分大意如下:
一、本地分
广说瑜伽禅观境界十七地之义,以三相摄十七地,为百卷中的前五十卷,是本论的主体。
十七地
五识身相应地:依五识身建立此地。明眼、耳、鼻、舌、身识的自性、所依、所缘、助伴、作业等义。
意地:说心意识的自性、所依、所缘、助伴、作业等义。
有寻有伺地、无寻唯伺地、无寻无伺地:广解三界五趣定散之相。寻是寻求推度,即粗杂的精神作用;伺是伺察思惟,即精细的精神作用。
三摩呬多地:明四静虑等诸种等至。三摩呬多,意译为等引、胜定。谓胜定地,远离沉、掉等,平等能引,或引平等,或是平等所引发,故名等引地。指由定力所引生的身心安和平等。等引地,即四静虑、八解脱、三等持、五现见等至四种。
非三摩呬多地:述自性不定、阙轻安、不发趣、极散乱、太略聚、未证得、未圆满、杂染污、不自在、不清净、有起、有退等十二相为非定地。
有心地、无心地:说此有心、无心二地是由五门建立。五门:地施设建立门、心乱不乱建立门、心生不生建立门、分位建立门、第一义建立门。并明诸地有心无心的区别及其分位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