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公民在庄重场合可佩戴国徽徽章

2023-03-16 来源:你乐谷

公民在庄重场合可佩戴国徽徽章

公民在庄重场合可佩戴国徽徽章


公民在庄重场合可佩戴国徽徽章
国旗法 修正草案、国徽法 修正草案今天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二次审议。二次审议稿对国旗、国徽及其图案的悬挂和使用进一步规范。
二次审议稿增加规定:专门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有关机构应当在工作日升挂国旗并悬挂国徽;有条件的幼儿园参照学校的规定升挂国旗;展览馆、体育馆应当在开放日升挂、悬挂国旗;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的徽章可以将国徽图案作为核心图案;公民在庄重的场合可以佩戴国徽徽章,表达爱国情感。
对于国旗图案标准版本,二次审议稿增加规定,网络使用的国旗图案标准版本在中国人大网和中国政府网上发布。
二次审议稿规定,中小学应当将国徽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学生了解国徽的历史和精神内涵。
二次审议稿规定,需要悬挂非通用尺度国徽的,应当按照通用尺度成比例适当放大或者缩小,并与使用目的、所在建筑物、周边环境相适应。
二次审议稿明确,国务院办公厅统筹协调全国范围内国旗、国徽管理有关工作。
中国各个时期的国徽、图案及其代表的涵义
国徽最早是源于欧洲中古时代的传统纹章,国徽是代表国家的徽章、纹章,为国家象征之一,也是民族的象征,虽然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在久远的古代,就有象征着部落的纹章图案,但却从来没有西方那种图腾象征的国徽。与国旗、国歌一样,中国国徽的出现是近代清政府与西方国家频繁交流后模仿西方国家的做法,用龙的形象创造了近代中国的国旗,把龙印在钱币上起到国徽的作用。
清朝的国徽为“蟠龙”徽饰,其标志是“蟠龙”的图案,也是清皇室的徽饰象征,代表了清朝国家象征的徽饰,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枚国徽。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王朝,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代表清王朝的“蟠龙“国徽随之废除,新建立的中华民国随即启用了自己的国徽--中华民国国徽,作为清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的中华民国主权的象征和标志。 中华民国 1912-1949,今台湾的“中华民国“仍保留青天白日国徽共使用过两款国徽:北洋政府的十二章国徽和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国徽。
十二章国徽为1913年至1928年间北洋政府时期的国徽,又称“嘉禾国徽”。袁世凯成立中华帝国期间,亦沿袭此国徽作为中华帝国的国徽。图案基于中国古代礼服的十二章花纹,参考了西方国徽、章纹的布局,将十二章花纹紧凑地结合起来,设计者为鲁迅、钱稻孙和许寿裳。
在抗战期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坚持抗击日本侵略,而汪精卫却投靠日本,于1940年在原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建立汪伪国民政府,将青天白日国徽的外围加上红圈图案作为“国徽” 1940-1945,以示与重庆区别 。
民国时期,中国还有两个短暂的地方武装政权,即:中华共和国 1933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931—1937。中华共和国由于时间过于短暂,虽有国旗却没有国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则不仅有国旗、国歌 以国际歌作为国歌,同时也有自己的国徽。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于江西瑞金建立的苏维埃性质的国家形式政权组织,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实际上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其国旗、国徽明显效仿苏联的设计,国徽图案是左边一只麦穗和右边一只稻穗 有时简化为左右各一只带芒的麦穗组成圆环状,这两只嘉禾 稻麦穗上部相会处有一个五角星,两只嘉禾环绕中是一个圆形地球仪图案,地球仪图案上是镰刀锤头图案。
猜你喜欢